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0
共16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6-15 02:48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从上古传说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归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元宋明清。夏朝至今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但是三国历史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短短60多年,就算从东汉末年算起来,也不过100年间,那为什么三国这段历史会这么火,上至史学专家、学者,下至平民百姓,都深受其影响。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三国历史故事1
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笑道最后的一个人,不仅成为了魏国江山三代的重臣,子孙还架空了曹魏的江山,在他的人生之中,除了帮助魏国江山之外,最出色的就是跟诸葛亮在北伐战场上的斗智斗勇。
司马懿虽然作为三国时期非常牛的人物,不仅通晓军事,还是个厉害的政治家,但是在他人生中也是有非常害怕却敬佩的人,因为这三个人的本领与司马懿的才能想必不相上下,有的人甚至比他还要出色,以至于这三人死后,司马懿才渐渐展露出锋芒。
第一:曹睿
曹睿当年作为曹魏的大军师,不仅辅佐了曹丕建立了魏国江山,并且他还是拥有大权的人,虽然司马懿鹰视狼顾,可是对于曹睿,司马懿却表现出非常听话,当年曹丕继位后,曹睿就继承了曹魏的江山,曹睿当时的才智一点也不输给曹丕,并且曹家的地位在魏国江山中,势力还是很大的。
最关键的是,曹睿对司马懿即表现除了信任,也表示出了不信任,给司马懿兵权让他与诸葛亮打仗,并且打完了仗之后,曹睿就立即将兵权收回,这让司马懿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如果不是曹睿英年早逝,不然他肯定是魏国江山中很有作为的皇帝,可是对于祖父曹操的临终遗言,曹睿还是非常相信的,那就是不要太过相信司马懿,所以司马懿在曹睿执政那段期间,先是表现出了自己的价值,还不让曹睿起疑心。
第二:郭嘉
当年郭嘉是被人们成为三国第一的谋士,并且曹操常年征战的时候都会把他放在身边只要曹操遇到什么国家大事和困难,第一个商量对策的人就是郭嘉,并且国家常年来的计策从来没有失算过,不过郭嘉死亡还是因为自己的计谋而死,当年讨伐乌恒的时候,郭嘉力排众议,用突然侵袭的方式突击乌恒,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却因为水土不服死在了征途的路上。
并且郭嘉还是第一个看透司马懿狼顾之相的人,这才告诉了曹操,令曹操生前不敢重用司马懿,因为郭嘉知道司马懿这个人并非寻常的军事,可惜郭嘉很早就去世了,如果他没有死,想必后来几年根本没有司马懿什么事,所以司马懿在郭嘉活着的时候,为了不郭嘉继续看穿自己,只好明哲保身,保持低调。
除了这两个人是司马懿比较忌惮的人之外,另一个就是枭雄了,不过相比较曹操,这两个人更是出其不意一点,因为曹操打枊年毕竟是司马懿的上司,不得不顾忌害怕。
三国历史故事2
你们知道黄权与刘备是什么关系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今天来讲一个蜀汉的将领,黄权。我现在就感觉蜀中真的是无大将啊,都好久没写蜀汉的人物,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写谁,关张赵马黄当然是有很多故事的,另外就是诸葛亮,庞统等一些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除此之外,貌似真没多少人了。
黄权,字公衡,巴中人,也就是四川人,原先在刘备还没入川前,是刘璋的部下。
211年,刘璋底下的张松提出“将刘备迎进川中,使他讨伐张鲁”的战略,黄权却反对,说:刘备是天下的枭雄,如果他来了,我们怎么待他呢?如果以部下的礼节来对待他,他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如果以宾客的礼节来对待他,一山不容二虎这个道理大家明白吧。反正我觉得,不论刘备入川后是否有歹心,都是对我们不利的,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干脆别让他进来。
但是刘璋不听呀,还是派法正去跟刘备商谈了一下具体情况,反之,黄权却被打入了冷宫,从中央流放到了地方上。
212年,刘备开始夺取益州,也就是刘璋的地盘,各州郡望风而降,只有黄权闭城坚守,等到自己的主子刘璋投降后,才去见了刘备表示归顺。刘备也是听说过黄权的大名的,因此也特别器重,拜为偏将军。
215年,曹操揍张鲁,刘备就在一边看热闹,前排自备小板凳,嗑着瓜子看着曹操跟张鲁PK。很快,张鲁就被曹操击破了,张鲁逃到了巴中,刘备还在寻思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是不是要给张鲁发个护照给予他政治保护。黄权就对刘备说,主公你还在想什么呢?赶紧出手啊,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跟益州接壤,如果落入了曹操手中,那么我们以后就会亚历山大。所以,趁着曹操立足未稳,民心还没归附之前,去筹划汉中吧。
接着就爆发了汉中之战,结果不用说,蜀将黄忠斩杀了魏将夏侯渊,并占得了汉中。我们可能都会觉得这场战役,功劳是黄忠的,或者说是随军出征的法正的。虽说他们俩是有功劳,但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的时候,别忘了黄权。早在行动之前,黄权就已经给刘备谋划好了。
219年,刘备称汉中王,领益州牧,是自领的,也就是说都是自封的。理所当然,手下的人各个都升官了,黄权也不例外。大家别忘了219年哦,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在这年的下半年,关羽迎来了其人生的顶峰,不过很快就摔死了。
221年,刘备跟随着曹丕的步伐也称帝了,刘备称帝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制定国策,也不是给联合国递国书,而是去揍吴国了。演义中说是因为刘备要给其二弟关羽报仇,才去揍吴国的。但是,很多人都认为这站不住脚,首先是时间,报仇属于一种情绪化的情感,而我们也知道,这种情绪化的情感并不会持续多久。隔了一年多才去报仇,虽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但怎么说呢,都有点不令人信服。
举个例子吧,你跟一个人发生了争吵,抡酒瓶,打架,甚至动刀子,这肯定是接二连三发生的,中间不可能有中断。现实中,两桌人吃着自己的饭,吃着吃着就吵起来了,就打起来了对吧,不可能有一方会觉得,今天你惹我不爽,我明天再来打你。就算有这种心思,晚上回家睡一觉第二天就烟消云散了。
而且,刘备揍吴国是在称帝后,就有种耀武扬威的感觉了,类似新官上任三把火。要进一步确立自己的权威,得找个软柿子捏一下,而不巧,吴国就成了刘备眼中的软柿子。但是,柿子软不软不是你刘备说了算,因此,刘备的此次伐吴以失败而告终。
但是,在出战之前,黄权还是劝了一下刘备,说:老大,您这么御驾亲征风险太大了,而且,吴国擅长的是水军,我们顺流而下,过去是挺快,风一吹就到,但是回来就难了,易进难退。因此,老大您派我先去打前锋,去试探试探先,您就坐镇后方,到时候我打不过了您再想办法派人过来救我,如何?刘备拒绝了黄权的建议,而且觉得这种人不是主战派,出去带在身边也影响军心,就让他督领江北军队,以防御魏国。
222年,吴将陆逊火烧连营,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败北,正如黄权所言,水路被吴军切断了,这时候魏国也趁火打劫,黄权眼看蜀国是回不去了,就干脆投降了魏国。
按照当时的法律,将领投降,家人是要被灭门的,虽说很不近人情,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道理。有关部门就开始抓捕黄权的家人,刘备摆摆手,说,算了吧,是我对不起黄权,不是黄权对不起我。
魏文帝曹丕也很欣赏黄权,于是就问他,你现在投降我,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嘛?黄权说,哎,刘备对我挺好的,我走投无路,不能投降吴国,只能投降你了,况且败军之将,怎敢仿效古人呢?后来有人传言说黄权的家人已经被杀了,曹丕就询问黄权,要不要办个丧事啊?没关系,一切费用给你报销!黄权说,我跟刘备诸葛亮是推心置腹的朋友,况且传言未必真实,过阵子再看吧。果然,没过多久,传言不攻自破。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了什么,反正我是看到了君臣之间的互相信任!有人问,黄权这老匹夫,怎么能投降呢?不应该战死吗?呵呵,并不是战死才值得崇敬,如果一个时代,一个社会,以战死为荣,以投降为耻,那么我觉得这个社会离战争也就不远了。当然了,卖主求荣这种事肯定是得不到历史的谅解的。
223年,刘备死了,消息传到魏国,大家都互相庆祝,各大商场也为了迎合国策,纷纷打出跳楼价,秒杀刘备价等展开了喜庆活动,唯有黄权很伤心,也很难过。
我之前讲于禁的时候讲过,等于禁回到魏国后,曹丕表面上宽慰于禁,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没关系啦之类的,然而背地里却叫人在曹操墓前画上了“庞德誓死不降,于禁投降”的连环画。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故意这样画下来给于禁看的,结果于禁越看越难受,自杀了。
这里又可以看出曹丕的内心阴险,曹丕看到黄权为刘备的死而难过,于是决定吓吓他。首先是派一个人去叫黄权,类似皇上有事找你,你快过去吧。然后在黄权去往皇宫的路上,曹丕又让人不断地过来催促,怎么这么慢呀,皇上叫你快点呢!黄权身边的人都惊慌了,难道因为曹丕看出了黄权对刘备的思念想杀他?但是黄权却不为所动,对来的人说,知道了,我这堵车呢,马上就到。
曹丕的这种内心,完全是小孩子捉弄别人嘛!不知大家感觉到没,曹丕在某一方面还是很天真的,属于长不大的孩子。
最后,黄权有两个儿子,一个跟着爸爸投降了魏国,另一个留在了蜀国,在邓艾灭蜀的过程中,也就是在绵竹之战中,与诸葛瞻一起战死了。真可谓天壤之别啊。
三国历史故事3
司马懿和诸葛亮以及蜀国历来都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相信很多人对司马懿都有一个疑问,在诸葛亮死后,他为什么终生不进攻蜀国?当时的蜀国失去诸葛亮之后,蜀国已经算是群龙无首了,而如果当时的司马懿下令进攻蜀国的话,当时的蜀国根本扛不住,但是为何却没有呢?其实与两个人有关。
其中一个就是曹丕。为什么这么说呢?曹丕这个人我们都是知道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对于司马懿更是非常的不信任,那么这与司马懿不敢攻打蜀国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司马懿这个人是野心的,他从一开始就是没有打算做一位臣子,但是他又不敢表现出来,曹丕是出了名的善妒,让他得知后自己的下场就是第二个曹植。
司马懿有野心而曹丕也知道,但是当时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唯一能够与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就只剩下他了,所以曹丕不得不重用他,而在诸葛亮北伐失败死在五丈原之后司马懿的使命已经算是完成了,蜀国基本上算是完了,若是这个时候他挥军灭掉蜀国的话,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司马懿不敢。
因为当时只要蜀国还在,曹丕就会一直派人攻打蜀国,虽然说蜀国诸葛亮不在但是还有姜维、王平等人,司马懿可以很轻松的拿下这些人,不代表谁也可以,所以只要蜀国一天不灭司马懿就还有利用价值,如果自己灭掉蜀国,等待自己的就是杀身之祸了,所以说司马懿不敢,蜀国就像是自己的一道护身符,蜀国亡了,他自己的死期也就到了。
第二个人是诸葛亮。可能有人奇怪,诸葛亮已经死了为何还会与诸葛亮有关呢?其实说与诸葛亮有关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他与诸葛亮较量之下心心相惜,不愿意再为难蜀国,他没必要为了曹魏江山去拼命,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了解诸葛亮,在死前肯定早已安排好了一切,若是自己此时攻打蜀国,等待自己的还不知道是怎样的结局。
诸葛亮生前的一个上方谷计策就是差点让他死在其中,死之前的诸葛亮怎么会不考虑这些?所以他不敢以身犯险,他有自己的宏图大志,没必要为了一个已经衰败的蜀国搭上自己的性命。
三国历史故事4
蔡文姬与曹操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蔡文姬和曹操应该算是朋友关系。曹操本人十分喜爱文学和书法,常与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在统一了北方之后,见蔡邕没有子嗣,就从匈奴那里将蔡文姬赎了回来,并将蔡文姬嫁给董祀。
蔡文姬的父亲是声名远扬的大儒蔡邕,他不仅精通文学书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曹操经常与蔡邕讨论文学,将蔡邕奉为老师。
蔡文姬在父亲的影响下自幼博学能文,这位才女命运坎坷,先嫁河东卫家,但还没有生下孩子,丈夫就死了,只能返回娘家居住。这时候羌胡掠掳中原,蔡文姬被掳至匈奴,嫁给匈奴左贤王,并生育了两个孩子。
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得知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唯一的女儿被掳到了匈奴,他立即派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璧一双,要把蔡文姬赎回来。蔡文姬作为一个汉族的大家闺秀被劫掠到匈奴确实是非常痛苦的,在可以返回故土的时候,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两个儿子,最后在使者的催促下,她泪别了丈夫和儿子,返回中原。"回归故土"就要"母子分别"这种不能两全的痛苦使蔡文姬创作了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
回来的蔡文姬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屯田都尉董祀为妻,董祀与蔡文姬并没有多少感情,但曹操做媒,两人只能遵从。也许是日久生情,后来董祀犯了死罪时,蔡文姬亲自去找曹操,披发赤脚为董祀求情。当时曹操正在宴请大臣,就对满堂宾客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
面对众位大臣,蔡文姬为丈夫请罪,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说服了曹操,也让满堂宾客惊叹。曹操说:“降罪的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怎么办?”蔡文姬说:“您拥有好马成千上万,勇猛的士卒不计其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终于被蔡文姬打动,赦免了董祀。
关于蔡文姬的记载史书上并不多,她最后结局如何,去世年份都不详。
三国历史故事5
了解三国的朋友都听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这是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退守白帝城,向诸葛亮托付身后事的故事,白帝城托孤是蜀国的转折点,从此蜀国大权转移到诸葛亮手上,而实际上这是刘备一个阴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定国,终成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句话翻译起来就是“先生的才能十倍于曹丕,一定能够安邦定国,完成我们的大业。如果我这个儿子是可以辅佐的,请先生辅佐他;如果他不中用,请先生自行其是”,但这句话里暗藏着一个巨大阴谋,诸葛亮被刘备给套上了。
后人总把刘备托孤的话这样理解:我这个儿子能辅佐你就辅佐,不能辅佐你就自己做蜀汉的皇帝吧。趣历史小编觉得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原因有四点:
第一,刘备没那么伟大,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怎么可能拱手让人?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刘备的宽仁无私、伟大爱民都是装出来的,那是他收买人心的手段;
第二,史无前例,在刘备之前托孤的事业不少,但从没有任何一个帝王把基业都托孤送给异姓的,封建社会君臣关系分明,所以刘备不可能有这种思想;
第三,刘备与诸葛亮的关系没有好到赠送江山的程度,相反他对诸葛亮还存在猜忌;
第四,刘备提到了曹丕,曹丕是什么人?那是曹操的儿子,曹操架空了皇帝就被天下人骂为“汉贼”,倘若诸葛亮真取代了刘禅,那他会被骂成什么?
所以刘备并不是真正想把江山送给诸葛亮,既然如此,刘备托孤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中暗藏什么玄机?
后世有学者研究,称刘备的托孤乃是“阴怀诡诈,其意甚明”。刘备在蜀汉最信任的人是关羽、张飞、庞统、魏延、法正等人,他对诸葛亮是有猜忌的,此时除了魏延其他人都不在了,他总不能托孤给魏延吧,何况当时诸葛亮已经是丞相了,刘备说那句话就是把诸葛亮逼到死角,让他无回旋余地,诸葛亮只得跪下来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这就是刘备的阴谋,诸葛亮不得不被他算计。
刘备为什么要这样闪烁其词的表达出临终的意思,因为他终究还是对诸葛亮不完全放心。二人关系最好的时期应该是从隆中对到赤壁之战间,此后在三国历史上就很少见到诸葛亮的记录了,刘备入蜀带庞统、攻打汉中带法正,而此时诸葛亮在干什么呢?主要是镇守成都富国强兵、征调赋税等等,相当于萧何的后勤工作而已,在正面战场上,刘备是不让诸葛亮上的。
诸葛亮号称“卧龙”,单从这称呼上就不能不让刘备设防。刘备托孤核心就八个字:“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八个含义很深,主要在于最后一个“取”子,很多人理解为“取代”,但趣历史小编认为不是这样,之前说了诸葛亮取代刘禅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取”字应该是“选取”的意思。刘备有三个儿子,依次是刘禅、刘永、刘理,刘备的意思应该是老大不行老二上,老二再不行就老三上,“君可自取”应是赋予诸葛亮选取废立之权,而不是取代之权,当然废立之权也已相当大了。
诸葛亮被刘备托孤时的话逼得退无可退,只得接下蜀汉这盘大棋,忠心辅佐傻不拉几的弱智刘禅,六出祁山讨伐中原,最终死在未竟的北伐大业上,这也算刘备死后给他的压力,自己被套上了枷锁,让刘备给算计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4 23:56
1、舌战群儒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
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2、赤膊上阵
东汉末年,朝政*,军阀割据,互相攻伐。割据凉州军阀马腾,被曹操杀掉。马腾的儿子马超为报父仇,与西凉太守韩遂联合起来,出动数十万大军进攻曹操。双方在渭口一带对阵。
第二天,两军出营布成阵势。马超挺*纵马,与曹操的猛将许褚大战。两人战了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因为战马疲累不支,于是各回军中,换了匹马,又出阵前战了一百多回合,胜负仍然不分。
许褚杀得性起,拍马回阵,卸下盔甲,露现突出的筋肉,赤着膊,提刀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3、锦囊妙计
荆州被刘备所占,东吴大将周瑜便一心想夺回荆州。他听说刘备的妻子刚刚去世,就设计要将孙权的妹妹许配给刘备,让刘备到东吴入赘,到时将他幽囚狱中,并用他换取荆州。
诸葛亮早知其计,便授予跟刘备前往招亲的赵云三个锦囊妙计:第一个锦囊妙计借孙权之母、周瑜之丈人以助刘备,终于弄假成真,使刘备得续佳偶。周瑜虚以美人赚之不得,便实以美人赚之。
他致书孙权说:莫如软困刘备于吴中,“盛为筑宫室,以丧其志;多送美色玩好,以娱其耳目,使分开关、张之情,隔远诸葛亮之契——各置一方,然后以兵击之,大事可定矣”。
周瑜的真美人计,又被诸葛亮的第二个锦囊计破了,它以荆州危急,借得孙夫人出头,向国太谎说要往江边祭祖,乃得以逃出东吴。尽管周瑜早为防备,孙权派人追捕,第三个锦襄妙计又借得孙夫人之助,喝退拦路之兵。
这时,诸葛亮早派船在刘郎浦接应,布置关公、黄忠、魏延三支军马杀退周瑜的追兵。正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前番在南郡,送了城池折了兵,只是恼怒,暂时气昏,这番赔了夫人又折兵,是嗔羞交加,更见伤心!眼白白望着刘备夫妇平安归去,怎不令周瑜又气得金疮迸裂,昏迷不省。
4、身在曹营心在汉
公元200年,曹操打败刘备,关羽也兵败下邳与刘备失散。关羽因立誓保护哥嫂,在与曹操约法三章后不得已降曹。曹操十分敬重关羽,此后对关羽礼遇有加,但始终无法改变关羽的择主之心。
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在后来演化为为臣忠义的代表。其忠义形象在之后历朝历代倍受追捧,在清朝时期更被称颂至极致,被清朝皇帝累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宜德关圣大帝”。
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后曹操兵分八路攻打刘备所驻守的樊城,在刘晔的建议下,曹操派徐庶前往樊城劝刘备投降,但徐庶到樊城后却告诉刘备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
刘备想要留下徐庶,但徐庶怕天下人耻笑,又以刘备有诸葛亮辅佐为由拒绝,并告诉刘备,自己虽然身在曹操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因此,亦有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之故事。
5、初出茅庐
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而关羽、张飞对他不以为然。没过多久,曹操派大将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刘备找诸葛亮商议,诸葛亮说:"怕众将不听我令,愿借主公印剑一用。"刘备忙将印剑交给诸葛亮。诸葛亮开始集众点将。
命关羽带一千人马埋伏在豫山,放过敌人先头部队,看到起火,迅速出击。张飞带一千人马埋伏在山谷里,待起火后,杀向博望坡。关平、刘封带五百人马,在博望坡后面分两路等候,敌军一到,立刻放火 。又把赵云从樊城调来当先锋,只许败不许胜。刘备带一千人马作后援。
关羽忍不住问:"我们都去打仗,先生干什么?"诸葛亮说:"我在城中坐等。"张飞大笑说:"我们都去拼命,先生你好逍遥!"诸葛亮说:"印剑在此,违令者斩!"关羽、张飞无话,冷笑着走了。
在战斗中,各将按诸葛亮吩咐行事,直杀得曹兵丢盔弃甲。诸葛亮初次用兵,神机妙算,大获全胜。关羽、张飞等佩服的五体投地。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1:14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刘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夷陵之战(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2:48
2、赤膊上阵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4:40
大意失荆州:孙权见关羽实在无礼就决定趁关羽和曹军交战的机会,夺回荆州。他的大将吕蒙把战士化装成商人的模样,骗过了关羽的江边守军,顺利渡江,(www.xueshiboke.com)趁关羽毫无防备,没伤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荆州。在吕蒙渡江的同时,曹操派大将徐晃带大队人马攻打关羽。徐晃的兵比关羽多,他把关羽包围起来。关羽退到荆州城外的一个小城---麦城。这时,吕蒙又把麦城紧紧围住。后来,关羽突围不成功,在麦城被捉,因不肯投降,孙权杀之。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6:48
【髀肉复生】: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09:12
七擒七纵: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1:54
你有一下四个选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4:52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18:06
《赤壁大战》 曹操大军征吴,准备一举吞灭江东。诸葛亮说服东吴群臣,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利用曹操说客蒋干,行使反间计,又让黄盖用苦肉计诈降,乘风放火,烧尽曹军船只。曹操弃军退走,沿路又被孙、刘两军袭击,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百人马。周瑜和诸葛亮运用计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优势曹军,取得空前的大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5 21:38
一、孟德献刀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1:26
《赤壁大战》 曹操大军征吴,准备一举吞灭江东。诸葛亮说服东吴群臣,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利用曹操说客蒋干,行使反间计,又让黄盖用苦肉计诈降,乘风放火,烧尽曹军船只。曹操弃军退走,沿路又被孙、刘两军袭击,八十三万大军只剩下几百人马。周瑜和诸葛亮运用计谋,以劣势兵力击败了优势曹军,取得空前的大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5:30
七擒孟获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09:52
三英战吕布、三顾茅庐、桃园三结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赵子龙单骑救幼主、张翼德喝断当阳桥、关云长单刀赴会、火烧赤壁等。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4:30
关羽放走曹操,是诸葛亮故意放走的,也是为了让关羽还曹操一个恩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16 19:24
桃园三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