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三大雄图,除了榻上策和隆中对,还有一个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1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6 11:01
三国时期不缺乏顶级的谋士,一个最出色的顶级谋士不仅要擅长临阵决断和决胜于千里之外,还要高屋建瓴对大势作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并提出战略雄图。这样的谋士在三国也不乏其人,其中最出名的有三人,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极具战略眼光的雄图:一个是鲁肃以及他提出的榻上策,一个是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还有一个你知道吗?今天就说说三国时期的三大雄图。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周瑜把鲁肃引荐给了孙权,两人相谈甚欢,在和孙权合榻对饮时,鲁肃提出了江东版的“隆中对”:“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的这个榻上策和隆中对相似之处在于都要把荆州先拿下,不过它的重点在于和曹操两强鼎立争霸天下,其实就是二分天下而非三分天下。之所以没把刘备算在内是因为那时刘备还在到处流浪还没有自己一块稳定的地盘,听鲁肃话中之意,当时应该是官渡之战已经结束,曹操战胜了袁绍,也就是200年10月份之后了,而且当时刘备还没有投奔刘表。鲁肃在200年提出的这个雄图应该是很高明的,但是人算不如天算,鲁肃和孙权显然都没算到刘备随后不久就投奔了刘表,而刘表又早死,最后江东费尽精力得了大便宜的却是刘备而不是孙权,天下三分而不是两分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广为人知: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答应出山,出手不凡,一策隆中对马上镇住了刘备““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一样高明自然是高明,只是诸葛亮没想到两点:第一,荆州对刘备重要,但是对江东孙权来说同样重要,孙权是必欲得之而后快,只要有机会孙权一定不会放过,诸葛亮显然低估了孙权的决心;第二,关羽的地位和性格造成了刘备手下无人有资格和关羽做搭档,关羽一人独大最后丢失了荆州,隆中对的设想成为了泡影。
其实除了鲁肃榻上策和诸葛亮隆中对之外,三国还有一个高屋建瓴的雄图较少为人所知,它就是袁绍谋取了冀州后沮授为他设计的雄图规划:“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之北,则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沮授给袁绍设计的雄图是:拿下冀州(已经得手),以冀州丰厚的人力物力剿灭黄巾军和黑山军,东取青州,西收并州,北吞幽州一举坐拥四州之地,然后迎汉献帝东归,挟天子以令诸侯,再扫平天下诸侯。可惜袁绍只听见了前半部分,一步步按沮授的设想拿下了青州并州和幽州成为北方实力最为强横的诸侯,后面”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没听见去,否则的话,不夸张的说很可能真没曹操什么事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鲁肃的榻上策、周瑜的天下二分之计,孰优孰劣?
首先是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大致讲了三点,其一曹操势大,不可与其正面争锋;其二可以与孙权结盟但不可有任何图谋;其三应该夺取荆州、巴蜀,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如此一来,汉室可兴。其次鲁肃有榻上策,这是鲁肃在建安五年与孙权在榻上对饮时提出的治国对策,阐明了以下几点,其一汉室已经衰落了,不...
榻上策对决隆中对,鲁肃和诸葛亮,谁才是三国最强战略家呢?
前面这两点比较像是战略指导原则,第三点就是战略执行步骤了。要怎么顾好江东呢?往西边先打黄祖,再打刘表,然后沿着长江往上游前进,如果能够前进到益州深处,那最好。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算称帝图谋天下也不为过,这就是所谓的榻上策。接下来,进入隆中对。隆中对发生在刘备以客将身份,暂时投靠荆州...
三分天下,为什么说是三个国家
个人观点:三足鼎立的根本原因有两点:赤壁之战,隆中对.赤壁之战使得曹操实力大损,无法在短时间之内统一天下.而且还奠定了吴国的地位,给刘备争取了揣间.而隆中对,确切的说是以诸葛亮为首的荆襄士子对刘备的支持,才使得刘备有三分天下的希望与资格.刘备漂泊半生,就是因为一直得不到当地世族清流的支...
东吴中谁三分论天下
孙权听鲁肃说罢,不禁抚掌叫好,说自己原本只是想匡扶汉室,从来没有图霸天下的意图。这样并不难看出,鲁肃与孔明的眼光之独到,也为今后三足鼎立的发展定下了规则,英雄所见略同原来是此般精妙。深入研究,《榻上策》的战略意图在后期已经基本上成功,做到了揽长江之无穷,且不说最后三国结局的令人惋惜...
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战略眼光更胜一筹呢?
三国演义中,隆中对是让人称绝的谋略,凭借隆中对的谋划,短短几年时间,诸葛亮就帮助刘备从一个“四海为家”的流落汉成功转变为蜀汉皇帝,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在三国中,除了诸葛亮的隆中对,还有鲁肃的榻上策,也同样帮助孙权成功晋级为东吴皇帝。那么,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哪一个是最厉害的?
鲁肃功绩 鲁肃,字子敬,“体貌魁奇,少有壮节”,还经常出奇计。在公元200年,鲁肃就给孙权提出类似于诸葛亮隆中对的榻上策,确定了东吴的战略方针。在周瑜病重时,为孙权举荐鲁肃为自己的接班人。鲁肃接替周瑜后,奉行联刘抗曹的战略。鲁肃为人忠厚,顾全大局,和关羽和睦相处,即使有什么摩擦...
孙权有榻上策,刘备有隆中对,曹操有什么策论?
后来蜀国的发展方向,基本按照隆中对推进,可惜关羽大意失荆州,以及刘备怒而兴兵惨败的夷陵之战,打乱了蜀国战略。东吴与蜀国都有明确的战略方针,那么作为三国最强的魏国,又有什么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呢?其实,虽然没有明确的“榻上策”、“隆中对”这样的战略文章,让人一目了然,...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天下二分计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高明?
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的想法与鲁肃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曹操除不掉,而且需要孙权与刘备联合,但是刘备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在荆州的是他,而且他与刘璋同宗,所以取益州的只能是他。总的来说,周瑜的二分计不可行,而鲁肃的榻上对与诸葛亮的隆中对,如出一辙,都十分可行,确实是高瞻远瞩。
鲁肃没有打过什么硬仗,那他凭什么和周瑜等人并列?
这是鲁肃第一次见孙权,二人在榻上对饮时,鲁肃提出的观点,所以有人称之为“榻上策”,让孙权鼎足江东,并趁着北方多事,积极进取荆州,然后效仿刘邦,自己立业: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在这个时候,能看出汉室不可扶,还是挺了不起的...
三国九大谋主:吕布有陈宫,刘备有庞统和法正,其余各路诸侯呢?
相对而言袁绍更为重用沮授:首先,沮授一来就高屋建瓴的提出了平定河北的策略,这个相当于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策,袁绍日后平定河北基本上都是按沮授提出的策略一步步进行;其次,第一个提出类似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也是沮授;最后,袁绍封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监统内外,封田丰为别驾,从地位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