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12:0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5 10:16
昨天,想必大家的手机都被咱们的外交天团,杨主任和王外长给刷屏了,而一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也在互联 上热传,让人津津乐道。
在斯加安克雷奇的中美战略对话中,中方在战略对话中义正言辞的告诫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不错,又是一个辛丑年,120年前的辛丑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但120年后的今天,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在欢欣鼓舞之余,我们很有必要复习一下历史,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个辛丑年,也就是190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
19世纪末期,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造成了咱们空前严重的危机,救亡图存成了国人最紧迫的要求。
在阶层,变法维新的占据了主流,进而生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但这次变法很快归于失败。
在底层,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盘剥,广大民众仇视侵略者的情绪日益高涨,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等口号。
面对中国的反抗,一面向清施加压力,要求它加紧,一面准备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5月底,俄英法美德意奥日八国在天津集结,6月中旬就以清剿办义和团不力等理由,攻占大沽炮台,并进而向进军。
清担心失去其地位,*于6月21日下令宣战,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带领数百位皇亲出逃避祸西安。
清一方面在京津沿途进行阻击,另一方面又通过驻外使节向各国积极寻求和谈。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所到之处,放火抢掠,他们从紫禁城、和颐和园中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洗劫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各国部队汇集在大清门内,在紫禁城内了阅兵仪式,而这正是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公开欺辱。
(二)
慈禧在逃跑途中,曾经命荣禄、徐桐、崇绮留京乞和,后再派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共同协商议和事宜。
面对清廷求和,列强反应不一。他们围绕是否与清廷和谈,以及谈判代表李鸿章的资格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慈禧为取得各国宽恕,将宣战责任归咎载漪头上,而刘坤一、张之洞和李鸿章等封疆大吏也极力为慈禧开脱。
如此,列强感到慈禧已经被驯服,最终决定“保全”慈禧,开始与清廷议和,因为继续支持这个驯服对他们大为有利。
1900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谈判基础。又经各国公使多次加以补充修改,12月24日11国(八国之外又加上了比利时、和荷兰三国)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无力反驳,只能完全接受。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东交民巷中与11国公使会晤,签订条约。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故该条约亦被称为“辛丑条约”,清向列强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万两。
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给和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三)
议和之后,重新回到城的慈禧太后,也终于认识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于是主动发起了一些。
4月21日,清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变法机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内容和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了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清力图在军事官制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甚至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西北等地区。
不过,由于新政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也为辛亥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四)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仅仅两个月后,负责和谈谈判的李鸿章在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早在陷落之后不久,李鸿章就被慈禧太后再度授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连续电其北上救火。
到达当天,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就开始十一国代表会谈,开了长达九个月的艰难谈判。
由于早年马关遇刺失血过多,李鸿章有眩晕的顽疾。再这次谈判期间,李鸿章经常吐血不止。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勉力支撑,力求将损失降到更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
到了7月,李鸿章病情加剧,几乎不能视事,坚持到9月7日条约签订之后,又患上伤风,“鼻塞声重,精神困倦”。
10月30日,在其死前八天,据说他还到议事,而公使对他竭尽恫吓胁迫之能事。归来后,“呕血碗许”,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11月7日,李鸿章在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五)
李鸿章早年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曾经写过一组诗,叫做《入都》,其中一首是: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这首立志抒怀的作品,读来豪情 ,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胆略和气魄。另外,还有一首《临终诗》,据说是他的临终前说作: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可见,两次签订条约李鸿章,心中是有多委屈?
李鸿章在忧愤中去世,令人可叹可悲。
不过代有才人出,就在这一年,也有很多日后搅动天地人物出生,比如成为元帅的和,他们都是的创建者和者,是伟大的家军事家,尤其是元帅,还是一个外交家。
(六)
“两个辛丑年的对比”为话题,之所以走红社交媒体,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是因为时代确实变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
很多人认为,此次中美会谈,将会载入史册。因为此次中美前所未有,公开面对面交锋,极具象征意义。它告诉美国人,他们不要再假装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了,那个时代已结束了。
以上就是与辛丑年是什么命相关内容,是关于李鸿章的分享。看完辛丑年出生的上等八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5:14
昨天,想必大家的手机都被咱们的外交天团,杨主任和王外长给刷屏了,而一张“两个辛丑年的对比”图片也在互联 上热传,让人津津乐道。
在斯加安克雷奇的中美战略对话中,中方在战略对话中义正言辞的告诫美国:“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不错,又是一个辛丑年,120年前的辛丑年,包括美国在内的列强中国签下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但120年后的今天,中国早已不是那个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在欢欣鼓舞之余,我们很有必要复习一下历史,回顾一下120年前的那个辛丑年,也就是1901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
19世纪末期,尤其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造成了咱们空前严重的危机,救亡图存成了国人最紧迫的要求。
在阶层,变法维新的占据了主流,进而生了1898年的戊戌变法,但这次变法很快归于失败。
在底层,面对列强对中国的盘剥,广大民众仇视侵略者的情绪日益高涨,最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等口号。
面对中国的反抗,一面向清施加压力,要求它加紧,一面准备直接出兵进行武装干涉。
1900年5月底,俄英法美德意奥日八国在天津集结,6月中旬就以清剿办义和团不力等理由,攻占大沽炮台,并进而向进军。
清担心失去其地位,*于6月21日下令宣战,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带领数百位皇亲出逃避祸西安。
清一方面在京津沿途进行阻击,另一方面又通过驻外使节向各国积极寻求和谈。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所到之处,放火抢掠,他们从紫禁城、和颐和园中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圆明园继英法联军之后洗劫之后再遭劫掠,终成废墟。
1900年8月28日,八国联军各国部队汇集在大清门内,在紫禁城内了阅兵仪式,而这正是八国联军对中国的公开欺辱。
(二)
慈禧在逃跑途中,曾经命荣禄、徐桐、崇绮留京乞和,后再派庆亲王奕劻与李鸿章,共同协商议和事宜。
面对清廷求和,列强反应不一。他们围绕是否与清廷和谈,以及谈判代表李鸿章的资格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慈禧为取得各国宽恕,将宣战责任归咎载漪头上,而刘坤一、张之洞和李鸿章等封疆大吏也极力为慈禧开脱。
如此,列强感到慈禧已经被驯服,最终决定“保全”慈禧,开始与清廷议和,因为继续支持这个驯服对他们大为有利。
1900年10月,法国率先提出惩治祸首、赔款、拆除大沽炮台等六项要求,作为谈判基础。又经各国公使多次加以补充修改,12月24日11国(八国之外又加上了比利时、和荷兰三国)共同向清廷提出《议和大纲》12条。清无力反驳,只能完全接受。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代表清朝廷,在东交民巷中与11国公使会晤,签订条约。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丑年,故该条约亦被称为“辛丑条约”,清向列强赔款高达四亿五千万两。
以《辛丑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中国自此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给和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
(三)
议和之后,重新回到城的慈禧太后,也终于认识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于是主动发起了一些。
4月21日,清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变法机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内容和戊戌变法近似,但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废除了千年仕宦之道的科举制度。清力图在军事官制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甚至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西北等地区。
不过,由于新政并没有取得大的进展,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也为辛亥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四)
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仅仅两个月后,负责和谈谈判的李鸿章在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早在陷落之后不久,李鸿章就被慈禧太后再度授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连续电其北上救火。
到达当天,李鸿章和庆亲王奕劻就开始十一国代表会谈,开了长达九个月的艰难谈判。
由于早年马关遇刺失血过多,李鸿章有眩晕的顽疾。再这次谈判期间,李鸿章经常吐血不止。自知时日无多的他,勉力支撑,力求将损失降到更低点:从一开始提出的10亿两白银降到4亿5000万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
到了7月,李鸿章病情加剧,几乎不能视事,坚持到9月7日条约签订之后,又患上伤风,“鼻塞声重,精神困倦”。
10月30日,在其死前八天,据说他还到议事,而公使对他竭尽恫吓胁迫之能事。归来后,“呕血碗许”,被诊断为胃血管破裂。
11月7日,李鸿章在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五)
李鸿章早年奉父命入京应试时曾经写过一组诗,叫做《入都》,其中一首是: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须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笑指芦沟桥畔路,有人从此到瀛洲。
这首立志抒怀的作品,读来豪情 ,充分显示了李鸿章的胆略和气魄。另外,还有一首《临终诗》,据说是他的临终前说作: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
可见,两次签订条约李鸿章,心中是有多委屈?
李鸿章在忧愤中去世,令人可叹可悲。
不过代有才人出,就在这一年,也有很多日后搅动天地人物出生,比如成为元帅的和,他们都是的创建者和者,是伟大的家军事家,尤其是元帅,还是一个外交家。
(六)
“两个辛丑年的对比”为话题,之所以走红社交媒体,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是因为时代确实变了,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但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
很多人认为,此次中美会谈,将会载入史册。因为此次中美前所未有,公开面对面交锋,极具象征意义。它告诉美国人,他们不要再假装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了,那个时代已结束了。
以上就是与辛丑年是什么命相关内容,是关于李鸿章的分享。看完辛丑年出生的上等八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