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人尊崇的原因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00:45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5:16
匿名网友2013.10.14
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因为孔子和《论语》非常的有哲理和启迪性,的确堪称中国文化之经典。但是再好的经典没有一个历史的条件也是不能为人所尊崇的,因此第二个原因就在于其在封建社会中充当的角色,孔子和《论语》宣扬的都是儒家“仁政”的思想,这种思想一旦运用到了国家中,既可以提高国人的修养,更是君主们用以维护统治的重要武器。一个国家,需要这样一种统一的唯一的而又有利于*集权的思想,汉武帝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在百家争鸣之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也汉武帝的一项重要成就,它在今后的几千年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这就是儒学被奉为经典的原因。不过在今天,儒术已不再是一项统治工具,但就文学和文化的角度来看,孔子和《论语》也是十分具有价值的。
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曾被历代帝王逐步抬举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至极高度。但清除了后人覆盖在他脸上的层层面具,消除了加在他头上的种种光环之后,用他的第七十三代“不肖”孙,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的话说,也就是一个没有文凭的民办教师。
孔仲尼同志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似乎很是风光,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名师,不像他的后人孔庆东,只是区区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第一名)。在汉武帝采纳一个名叫董仲舒的家伙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还俨然成了永远的国师;直到五四运动,被自己学问的继承者无意中培养出的,中了西学之毒的大叛徒胡适、陈独秀等人,领着一大帮犯上作乱的愣头青砸了孔家店为止。老师当到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程度,的确是可以含笑九泉了。
论语》犹如对大脑有着丰富营养的核桃。由谁来开启这粒核桃,才能做到使漫不经心的的人们,既能感到那沟壑纵横的外表是内涵丰富的象征,又觉得开启它其实并不难;在第一次看到它的内容的时候,就能够洞察它的全貌:原来打开后的核桃就是这个样子,那样的曲折有致,那样的晶莹质朴?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个人的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5:17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他提倡“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广招学生,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他主张“学而优则仕”,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养从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须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孔子强调学校教育必须将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其中“礼”为道德规范,“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在道德修养方面,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学而知之”是孔子教学思想的主导思想。在主张不耻下问、虚心好学的同时,他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谓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真思考,并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恰到好处地进行启发和开导,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孔子保守的*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比如鲁宣公十五年(西元公元前594年)实行“初税亩”,从法律上承认私田的合法地位,是春秋时代的重大经济改革;但是据《左传》说,孔子修《春秋》时记载“初税亩”,目的是批评其“非礼也”。而民众不富足,国君没有富足的。在《论语·尧曰》中还记载,孔子主张“因民之利而利之”,即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才去做。另一方面,他又主张赋税要轻一些,徭役的摊派不要耽误农时。《论语·述而》记载,孔子还对当时的为政者进行说教,要求为政者不要过于奢侈,要注意节俭。他说:“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同时,还主张“节用而爱人”。这里面包含了把孔子“仁”的思想运用于经济领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5:17
孔子代表的是儒家的思想,自西汉被确立为正统思想以来,两千年一直统治着整个封建社会。孔子作为代言人,自然受到推崇,最早源于西汉时期才开始的。他提出的思想很多对为人处世都有帮助,对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进步,对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他的“仁”与“礼”的学说,“德治”,还有“有教无类”论语中的种种思想,对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5:18
提出。 仁。 的学说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05:18
作为一位思想家,孔子给我们的印象是理论建树高于其实践功绩。尽管把从政的道理讲得很清楚明白,但却仅有短暂的从政实践。这样,一般论者攻击孔子为空谈家,是典型“秀才造反型”的。然而,如果我们认真阅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提供给社会的多是非常具体可行的举措,即便有理论阐述,也是方*。
孔子的一生都在追求从政,但几乎一辈子没有得到大展才学的机会。所以到了晚年,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和心境的历程,对孜孜以求的弟子讲了自己的体会,说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后来就有一说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可见孔子的先见,之所以被人崇拜!
11首先,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其次,他“有教无类”教育理念至今仍备受推崇。至于他的《论语》,这是记录他言行满含哲理而又具有文学价值的著作,两者都可以作为中国文化与教育的一种象征,一个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