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评说八百字议论文高考作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6 08:2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2:06
通过阅读《鸟的评说》这首寓言诗,更加显露出了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对我也一些启发,在动物中,我们虽然不懂动物的语言,但我相信它们之间也会有那种炫耀自己的事情存在,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上可以看的出。
动物尚如此,何况人呢?可以说人是最容易炫耀自己的,而且他们把自己说得毫无缺点,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说吧,人一生下来,在懂的一些道理的时候,就会炫耀自己。可能这是人的天性吧!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是因为有好的一方面,人们才会表现自己,使自己更加突出,也就会比任何人都优秀,实际上,没有最优秀的人。俗话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之间才会有竞争,有拼搏,而在竞争中,人们往往会忘记:“ 取长补短”这句话的含义。要想变得更好,就应该在每次失败后吸取教训,在每次成功后完善自己。这样才可以变强,在竞争中取胜。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用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2:07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舌战,互相攻击、诋毁,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对方的所谓“缺点”。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它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地在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非公冶长,但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少吗?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上古神话中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西,地陷于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梅尧臣有一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历来为人激赏,我想除了诗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以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不工”就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就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才,我辈人中也颇多龙凤。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吧。要知道鸟无完鸟,人也无完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2:06
通过阅读《鸟的评说》这首寓言诗,更加显露出了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对我也一些启发,在动物中,我们虽然不懂动物的语言,但我相信它们之间也会有那种炫耀自己的事情存在,从他们的动作和表情上可以看的出。
动物尚如此,何况人呢?可以说人是最容易炫耀自己的,而且他们把自己说得毫无缺点,是一个完美的人。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说吧,人一生下来,在懂的一些道理的时候,就会炫耀自己。可能这是人的天性吧!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就是因为有好的一方面,人们才会表现自己,使自己更加突出,也就会比任何人都优秀,实际上,没有最优秀的人。俗话说:“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能是由于这个原因人们之间才会有竞争,有拼搏,而在竞争中,人们往往会忘记:“ 取长补短”这句话的含义。要想变得更好,就应该在每次失败后吸取教训,在每次成功后完善自己。这样才可以变强,在竞争中取胜。
通过这首诗,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用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不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3 02:07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舌战,互相攻击、诋毁,都恰如其分地指出了各自对方的所谓“缺点”。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它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地在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非公冶长,但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少吗?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上古神话中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西,地陷于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梅尧臣有一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历来为人激赏,我想除了诗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以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不工”就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就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才,我辈人中也颇多龙凤。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吧。要知道鸟无完鸟,人也无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