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5 12: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2 08:39
掘奔龙,意为“挖掘的奔跑者”,是鸟脚下目棱齿龙科的一属,化石发现于蒙大拿州东南部。掘奔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约9500万年前。它是种行动敏捷的小型恐龙,也是第一个发现有穴居生活证据的恐龙。
掘奔龙标本分析
在蒙大拿州发现的掘奔龙的化石是一个成年个体的部分骨骼,包含以下部分:前上颚骨、部分脑壳、3节颈椎、6节背椎、7节荐椎、23节尾椎、肋骨、肩带、前肢、两个胫骨和一个不完整的腓骨和一个蹠骨。
除此之外,还发现两个幼年个体的标本,体型大约是成年掘奔龙化石的55%~65%之间。掘奔龙的尾巴缺乏骨化肌腱,与大部分鸟脚类恐龙不同,但这特征却适合它们的穴居生活。掘奔龙的颚部、前肢、骨盆、尾巴有许多特化特征,有助于它们挖筑洞穴和在洞穴中生活。研究人员指出,与鼹鼠、针鼹、袋熊等善于挖掘的穴居动物相比,掘奔龙的前肢挖掘洞穴能力较差。相反地,掘奔龙的四肢使它们既可快速奔跑,又具初步的挖掘能力,如同今日的土狼、豚鼠、鬣狗以及兔子。由于掘奔龙是两足恐龙,前肢的挖掘能力,并不影响后肢的奔跑能力。
掘奔龙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