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00:48
第一,聚落格局:随田散居的分散式,也就是生产生活相结合。 第二,居住空间形式:院落式,通常是三合院。
第三,生态景观层次:田、林、宅。
第四,蜀水文化:林盘与水不断融合形成蜀水文化,林盘正是这种蜀水文化的产物与载体。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附近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古蜀之地的第一缕文明曙光,千百年来,一直被淹没在中原正史那堂皇而雍容的铁幕之中,难以穿透。然而,那一个又一个晦黯荒谲的上古传说,却仿佛是一丝丝游离于正史之外的线索,给那本来就扑朔迷离的历史大幕,增添了无数神秘而空幻的身影。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出生于古蜀文明腹心地带的西汉大儒扬雄,才在《蜀王本纪》中下了这样的断言:“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而诗仙李白在《蜀道难》中吟出的充满悬念的诗句:“蚕丛或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想来也是受到了扬雄这番断言的影响吧。那么,信史之前那半人半神的洪荒世界,是怎样被古蜀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的呢?
成都平原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从古至今,这片热土不知荟萃了多少英才,哺育了多少先驱。但是很久以来,人们一直相信成都平原文明的开端,是公元前316年秦国派张仪灭掉古代蜀国后,将其划为秦国郡,然后大量输入华夏文明,这样蒙昧的成都平原才进入了文明时代。至于张仪灭蜀之前成都平原的模样,惜墨如金的古人用了八个字: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这八个字掩盖了一切*,并且挡住了两千年来历代学者关注的目光。然而,埋藏已久失落的古文明一旦被发现,哪怕被发现的只是冰山一角,逝去的时代也象潮水般不可遏仰地重现在今天的眼前。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之冰山一角的发现,与公元1898年王懿荣在中药材里发现刻有符号的甲骨从而揭开殷商文明面纱一样,纯属偶然。
公元1929年春,四川广汉月亮湾,当地农民燕道诚父子掏地下水坑时挖出玉器400余件,翻开了“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的扉页。在挖出宝物之后,燕道诚怀着特殊的心理,将其中大部分赠给了亲友邻居,这使得部分文物流传到成都,引起了当时学者的关注。这一重大发现本该成为寻找成都平原失落古文明之起点,但在兵荒马乱的旧时代,什么都无从谈起。
直到1986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在三星堆和月亮湾进行联合挖掘,辛勤工作了几个月的他们始终一无所获;但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地砖厂工人在取土的时候发现了两个大型祭祀坑。考古人员立即赶到进行仔细挖掘,三星堆遗址终于浮出水面,成都平原失落的古文明开始发散出它迷人的光彩。
没有等到学者们将三星堆文化研究透,更为瑰丽的金沙遗址又被发现。2001年2月8日下午,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位于成都西郊苏坡乡金沙村修建房屋的施工过程中,意外地挖掘出规模宏大的古代文化遗址。当晚,考古专家初步鉴定,金沙村商周文化遗址是一个很有研究和考古价值、规模宏大的“古墓”。第二天上午,市文物考古工作队进驻现场,对挖出来的浮土进行翻查,并开始着手考古发掘工作……
金沙遗址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中,一个发达程度与三星堆文化相当甚至超过三星堆的古文化遗址呈现出来。结合解放以来的成都平原其他的考古发现如新津宝墩、温江鱼凫村遗址以及年代稍后的商业街船棺和十二桥遗址;再对照众多传世文献中对古代蜀国的记载,历史学家们发现考古结论和文献记载出现了惊人的吻合。
从1933年考古发现以来,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广汉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和成都市金沙村遗址的发现表明,殷商时期成都平原的古蜀国有着高度灿烂的古代文明,三星堆遗址是古蜀王国的都城所在,金沙村遗址是继三星堆遗址后古蜀国的又一文明中心。新津宝墩等六个史前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发掘,证明了古蜀文明是源于川西地区,带有明显地方特征的长江上游古代文明,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的古代文明中心 。
这一结果雄辩地证明:由于种种原因,它湮灭在历史的荒原,成为失落的古文明--古蜀文明。 根据已有的资料:创造这个伟大文明的古蜀先民,他们的祖先是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方向、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流域上游的氐羌族部落,究其族源,他们和华夏族的祖先是发源于同一地域的,但是在古蜀先民的南迁过程中,由于和岷江峡谷以及成都平原原住民的民族融合,当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开始定居农耕时,其民族成分已经和他们祖先有了一些区别,相貌也发生变化(如三星堆出土铜像、面具的造形):身材普遍瘦长、脸部狭长而轮廓清晰、眼睛大而突出呈多边形、鼻梁高挺、鼻翼宽阔、嘴唇宽扁、耳垂大而张。
古蜀先民在成都平原建立了一系列早期城市,作为早期*宗教场所;在城市周围进行农业耕作,凭着成都平原丰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古蜀文化经营着发达的种植业,并在其带动下发展着畜牧业,出现了早期手工业和商业。
随着人口增多和生产力发展,古蜀文化进入文明时代--古代蜀国建立。在古蜀国,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每一个蜀王本身也是宗教领袖,具有神秘的力量;很多建筑、雕塑为宗教服务,祭祀中心也纷纷建立,体现着神权的强大;祭师阶级同世俗贵族共同掌握政权;大量国力运用于宗教事物,祭祀的花销惊人。
成都平原古文明繁盛时期的社会生活和同时期黄河流域诸文明是有很大不同的,充满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和异域色彩。古蜀先民穿着左衽的细苎麻布衣或丝衣,有的衣服上还绣有龙、云、人面、回字的图案,衣服袖口窄小,其背面比正面长,象长着“尾巴”;他们梳着高高的椎型发髻,贵族还戴着莲花高冠。他们在三足陶盉里烹煮肉食,用瓶形陶杯中装盛酒浆,他们将海贝作为法定货币进行买卖,而且还把其作为财富的象征,或收藏或陪葬。
当成都平原古文明到达它顶点时,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古蜀国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区,在汉水上游与楚、秦、巴角逐;南包凉山州及云南北部,役属着氐羌及西南夷众多部落;东边称霸川东,与巴、楚相抗衡。而当时开放的文明中心成都,就象太阳一样,向东亚*的西南隅放射着文化的光芒。
成都平原遗址的陶器有力地证明了:在秦国势力华夏文明入主成都平原之前,成都平原早已进入文明时代,而且拥有着高度发达的物质精神文化。只是在巨大的军事压力下,它湮灭在历史的荒原,成为失落的古文明——古蜀文明。根据已有的资料,已能够部分复原出成都平原古文明繁盛时期的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