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1 12: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07 22:41
老师,从古至今,都是受人尊敬和爱戴,都有着不同的尊称。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老师的十个称谓,供大家学习。
先 生———最悠长的尊称
“先生”一词在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古代称教书者为“先生”、“私塾先生”、“教书先生”等,这是人民群众对教书者的尊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现在,“先生”已经远远超出教师的范畴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人群。然而,在教育界,“先生”的传统称谓仍在沿用,人们往往把资深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称为先生。
人类灵魂工程师———最富哲理的称谓
“人类灵魂工程师”一词原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作家的称谓,后来被教育家加里宁引用到教育界,从此,“人类灵魂工程师”成为老师特定的称谓。“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准确的评价,教师不仅要把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将自己的品德、人格、情操、责任感、爱心和献身精神承传和影响给每一个学生,塑造学生好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园 丁———最质朴无华的褒称
“园丁”原本是指从事园艺的工人,后被比喻成教师。人们通常把童真的孩子比喻成幼苗、花朵、小树等,而老师就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用智慧、爱心和汗水浇灌、培育、呵护着园子里的每一株幼苗,使他们茁壮成长。因此,把老师称作园丁是最质朴、最形象、最富有田园诗意的比喻。*同志曾说:“人民教师是培养*后代的园丁,他们的创造性劳动应受到党和人民的尊重。”为表扬优秀教师,许多地方都设有“园丁奖”。
慈 母———最真情感人的爱称
中国古人云:“师如父母”,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师爱师”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老师“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慈母”首先蕴含着教育工作者伟大的爱。英国教育家罗素说:“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
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同时,更好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抓住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志向,精心培育。
春 蚕———最纯挚的称谓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
蜡 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它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副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孺子牛———最具中国特色的喻称
“孺子”是古时对小孩子的称谓。“孺子牛”是《左传》中记载的一个典故:春秋时,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景公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这个千古传颂的“爱子”故事后来成为人们赞誉的美德。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
春 雨———最生动形象的默称
人们对“春雨”的赞美由来已久,把春雨比作“甘霖”,比作“及时雨”,视“春雨贵如油”。而把春雨表现得最完美意境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名篇。人们把老师比作“春雨”,把学生比作“春苗”,春苗需要春雨去浇灌。
人 梯———最高评价的专称
现在人们把“人梯”比作是“那些为别人的成功,而做出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的人”,人们把教师称作“人梯”,正是因为光荣的人民教师具备了这样优秀的品质和精神。
广大的人民教师不图名、不图利、不图回报,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地培育人才。而那些考上大学,走向成功,扬名立万的学生,无一不是踩在老师的肩膀上,以老师为人梯向上攀登达到人生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