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8 01: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7 04:00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跑步是有氧运动里减脂效率最高的运动之一,正确的跑步姿势能有效提高减脂效率,同时能防止受伤。那么你知道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吗。
跑步时脚掌落地还是脚跟落地
跑步时可以脚掌着地也可以脚跟着地。脚掌着地的时候,脚和脚内侧为一条线,整个脚掌同时落地,这种方法脚部触地面积大,对脚造成较小的压力,减少了身体受伤的几率。脚跟着地时,脚后跟先着地,紧接着脚掌和脚尖着地,然后再蹬地,这种方法跑起来更省力,比较适合长时间的慢跑。跑步时前脚掌着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膝盖起到保护作用。跑步时前脚掌着地意味着足部肌肉、肌腱与跟腱参与到足部落地时的缓冲过程中,同时这种着地方法能充分利用足弓的弹性来缓冲着地时的冲击力,减少此部分力向膝关节的直接传递。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候,在跑步的过程中会将前脚掌着地跑成了脚尖着地,这样会导致小腿肌肉时刻紧绷,时间长了会诱发跟腱炎,小腿肌肉也容易拉伤。
跑步正确的落脚方式图
1、前脚掌着地
这样的着地方式一般出现在短跑或百米冲刺比较常见,对跑者的速度及腿部力量要求比较高;理想的前脚掌着地主要落在足部的跖球及外缘处;此时足部轻微内旋,承载重量,然后足趾离地。
2、足中着地(或全脚掌着地)
主要依靠跖球部位,同时牵涉到脚跟,此时足部和地面平行落地。足弓吸收冲击力,如上面视频里,大多数是先从外侧滚动传导然后再全脚掌落地。
3、后脚跟着地
足跟着地会受到双重的冲击力,其中就有制动力,许多速度较慢的跑着会选择此种着地方式。
触地方式不同你的触地时间是有差异的(据说,习惯足中部着地的跑者每次触地的耗时是183毫秒)。
触地时间越长,不但不利于PB,是因为触地时间太长而导致损伤风险会提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跑步总提倡提高步频,就是为了让触地时间更短,从而减少对膝踝等关节的压力提高你的跑步经济性。
不过,触地的类型受到速度和距离以及跑者本身肌肉力量的影响,不管你选择何种触地方式,最重要的是避免落地是步子过重、步伐过大,这样才能更好地避免损伤。
前脚掌着地跑法
使用前脚掌跑法时,前脚掌部分略微先落地,随后脚后跟也落地,需要注意的是,脚后跟落地的时候,身体重心仍然是压在前脚掌部分的。前脚掌落地时,最先着地的是前脚掌外侧,然后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内侧和脚跟。任何着地的过程都会有一个内旋的动作。
大家千万不要把前脚掌落地技术,理解为翘着脚尖跑,脚后跟不落地。这样的跑法会造成小腿肌肉过度紧张,同时乳酸堆积也很快,如果强行用这种错误的认识来学习前掌跑法的话,时间一久很容易会诱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小腿胫骨应力综合征。
优点:
用前脚掌跑法跑步速度较快,更符合人体力学。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说,前脚掌着地是最适合人类的跑法。该跑法能充分利用跟腱。跟腱就是脚后跟和小腿中间那条粗粗的“筋”,它能在你跑步过程中像弹簧一样帮助你。
能力要求:
没有一定的速度,你是hold不住这种跑法的。当你跑步速度过慢时,跟腱的弹力都释放完了,你的脚还没离地的话,那就白白浪费跟腱的弹力了。而且,这种前脚掌跑法对小腿力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全脚掌着地跑法
全脚掌着地其实是一种介于前脚掌和脚跟着地的一种着地的`方式。全脚掌落地在腾空的时候,在姿态看上去很像后脚跟落地,但是在接触地面的一瞬间,是整个脚掌的外侧一同落地的,或者前后基本上同时触地,之后就发生内旋,这样可以减少压强,也降低了一部分冲击力。
全脚掌着地也不能想当然的理解成就是整个脚底面一起着地。实际上,全脚掌跑法是全脚掌的外侧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内侧着地。
优点:
全脚掌跑法是最不容易受伤的跑法。因为全脚掌着地时,触地面积更大,所以地面对脚造成的压强更小。如果你在比赛中遇到了小伤痛,可以尝试换成这种跑法,并减小步幅,这样能有效缓解疼痛。
能力要求:
全脚掌跑法相对于前脚掌跑法,对跑者能力要求有所降低。全脚掌配合小步快跑能在保证不掉速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受伤的可能性。而这种跑法,就是最适合亚洲马拉松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脚后跟着地跑法
所谓后脚跟着地跑法,就是在跑步中,脚首先着地的部位是脚后跟,然后过渡至前脚掌,通过内旋,蹬地,完成一个步态周期。
优点:
使用脚后跟跑法,最大的优点就是省力。这种跑法比较适合能力较弱的新手。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
能力要求:
整个过程中,小腿几乎不发力,而且跑步速度也比较慢,所以该跑法对能力的要求自然是最低的。不过脚后跟跑法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可能会导致骨膜炎、腿部关节等伤病。
脚掌落地和脚跟落地有什么特点?
前掌着地可以缓解地面对膝关节、髋关节的冲击,快速的短跑都是采用前脚掌着地。但是这种落地方式对小腿肌肉群、脚踝、足弓等部位要求比较高,需要做专门的训练。
脚后跟着地法的跑法目前争议较多,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跑法无可取之处。一般认为,在技术动作不正确的情况下,就像用脚后跟持续进行跳跃,膝盖和髋关节会承受较大的冲击,非常容易受伤。
但是,如果能够正确掌握后脚掌过渡到前脚掌的技术,就能化解大部分冲击力。现代跑鞋很多都是后跟厚度大于前掌,后跟着地过渡到前脚掌就成了最舒服的一种姿势,所以在普通跑者中后脚跟落地还是非常常见的。
关于跑步,主要的跑步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足中部着地和后脚掌着地三种。首先声明是没有哪一种跑步方式是绝对的对或是绝对的错,只有适合不适合。
两者可以说是不同的跑法,一个人怎么跑,有天生的,也有后生的,但最好要自觉和讲究,在明白自己是怎样跑法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寻找对自己来说最佳的跑法。
我个人是天生前脚掌着地,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没啥自觉,也没想过,那个时候不像今天,很少人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看着我弟弟的跑法,还有被别人提醒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是前脚掌着地的。而多数人还是以脚后跟着地为主。
这两个跑法,各有各的好处和坏处。
首先是前脚掌着地。它的好处无疑是双脚运转得快,毕竟从前脚着地嘛,有利于加快速度,推动成绩。坏处则是对小腿的负担加重,容易受伤,如果一个人的小腿不够发达和耐力,它因压力过大而遭遇受伤。所以,即使这个跑法容易加快速度,但一个人尤其在小腿不发达之前最好不要轻易地尝试,否则后果严重。
其次是后脚跟着地。它的好处是比较安全,毕竟从后脚跟着地,然后好好地着地,最后从前脚离地,这种跑法是最保险和安全的。坏处则是影响速度,毕竟着地的时间长嘛。不过,一般来说,跑步爱好者和初学者除非天生掌握着就前脚掌着地(如我本人)的跑法,最好还是后脚跟着地开始,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而调整,有了一定的水平后,也可以尝试其他跑法。
总的来说,对于广泛的跑步爱好者而言,还是不要勉强为好,自然一点,轻松一点,寻找和坚持自己感到最舒适的姿势和跑法。不断探索和追求,也是跑步运动的一个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