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0 15: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6-09 04:12
行政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点,需要全员参与,不断创新。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关于行政管理的论文2000字,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服务行政管理
[摘要]*的产生源于人民的公意达成和公意授权,这就决定了行政管理的服务性质。21世纪,服务将是行政管理职能的必然选择。为公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将是行政服务的主要对象;而效率与效益,将是行政服务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判断行政服务的标准,则看其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加国家的综合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最终依据将是用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
[关键词]行政管理;服务;衡量尺度标准
[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7-0034-02
21世纪,以服务为方向的中国*职能选择将成为一种必需和必然。*将按照企业化的方式努力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并自觉把“效率”和“效益”作为自身服务水平的内在评判尺度,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外在的评判尺度。
1服务
21世纪中国行政管理的职能设计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服务,服务理所当然成为*职能的必然选择。中国*必然也应树立“小*、大服务”的行政理念,进行职能的再设计。
1.1管理就是服务管理,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本质上管理与服务是统一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主体产生分化,并逐步形成群众组织(包括国家),各组织内部及各组织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各组织成员为避免无谓的消耗,以最少成本换取最大利益,相互订立契约,把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让渡出来,形成公共权力,由全体成员选举的少数代表掌握。掌握权力的少数人根据其成员的要求,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组织及其成员的利益。同时,各组织之间也基于同样原因签订盟约,把部分权力交给凌驾于其他组织之上的组织(国家*),管理全体社会的公共事务,维护社会秩序,进而维护整个社会的利益。管理的实质,就是利用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公众利益服务。因此,从本质上讲,管理就是服务。
1.2服务是*职能的必然选择,*是公民间契约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种为公民和社会共同利益服务的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它日益脱离并凌驾于社会之上,但这种服务性质不可能改变,只不过是服务的对象不同而已。*最根本的职能仍然是服务职能。*作为众多社会组织中的一种,也是为社会需要而存在,为社会利益而存在。因而,它必须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服务,为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服务,而不是相反。*行政在理论上不仅仅是单纯的管理制行政,而应是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服务的行政。服务是*的首要职能。现代西方各国*的职能再设计也正是出于这种选择。
1.3转变观念:小*与大服务
服务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成为*职能的必然取舍,但我们的*仍然习惯于全面干预,强调行政管理。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的各级领导行政人员及公民本身还没有意识到*就是服务机关,*的职能就是为公民、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我们的*仍然习惯于全能角色,不该管的也要管,结果什么都管不好。我们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习惯于*的全面干预和行政控制,不仅不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而且对*过分依赖。公民更是“势单力薄”,一味指望*能“为民做主”。一方面权力主体没意识到自己的权力,自然也不对*提出什么要求;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行使自己的权力,忽视了权力主体的权力。现代*职能的转变首先要求*树立新的行政理念,从制度和*及运作机制上,使行政管理为公共利益服务。其次,还要求权力主体观念也要有所转变,要认识自己的权力,争取自己的权力,**的权力,主动要求*提供服务,最终实现“小*、大服务”的理想格局。
2*该为谁服务
2.1为公民服务
从*学角度理解:契约理论认为,*的合法性是建立在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契约的基础上的,*的一切权力来自公民之间的契约或公民与*之间的权能委托,*应保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维护和平的社会秩序,充当公民的忠实奴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否则,公民有权收回委托之权能,选举出新的*。大家都知道,*机关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它们的运转和活动靠公民所交纳的税金支持,公职人员靠纳税人来供养,公民是公职人员的衣食父母。*为公民服务,反映公民的意愿,为公民利益尽心工作,完全是应有之义,应有之举。经济学尤其是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理解模式。经济学理论认为,*管理过程就是基础设施、治安、*、法律等公*品的生产过程。而公民则是*提供的公*品的消费者,*存在的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以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品的生产与服务争取消费者的支持。各种理论虽然理解的角度不同,但它们都证明了这样一个观点:*必须为公民服务。
2.2为国家服务
行政管理是国家发展的产物,它通过自身的管理活动来发挥、实现国家的职能,执行国家的意志。它不可能脱离国家而独立存在。任何行政管理活动都服从于国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行政管理在本质上是为国家服务的,*代表并为国家的利益开展活动。
2.3为社会服务
*职能除了为国家服务和具有强制性的一面之外,还具有为社会服务的非强制性的一面,这是由国家和社会关系决定的。现代民主社会才真正体现了社会决定国家,国家按照社会的旨意运作的内在含义。国家与社会的这种关系具体化为*与市场、*与企业、政权组织与社会、国家机构与社会民众的关系。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关系,所以国家要为社会服务。*则代表国家执行这种服务职能,这种服务具体表现为*为市场服务:培育市场体系、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进行宏观*,为企业服务:统筹规划、掌握*、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检查监督等,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21世纪中国*
掌舵而非划桨,今天我们*问题的主要之处,不在目的而在手段。*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何种方式提供服务,是我国各级*必须思考的关键问题。 3.1掌舵与划桨
现代国家的*,既具有决策与指挥的职责,又具有执行和操作的职责,如果把决策指挥比作掌舵的话,那么具体的服务执行就是划桨,掌舵是一种方向性、目标性的引导,而划桨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掌舵是*方针*等宏观方面的服务,而划桨则是具体的服务。
3.2掌舵而非划桨
彼得・德鲁克在《不连续的时代》一书中说:我们面对的不是国家的逐渐消亡,而是强大的和非常活跃的*,但是我们面临着选择,选择一个庞大的但软弱无力的*?还是选择把自己局限于决策和指导从而把实干让给他人去做的强有力的*?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以治理而实行治理的*。
3.3满足公众的需要
*是决策机构,如何掌舵即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并不能由*自身说了算,而要根据服务对象,尤其是*服务的直接受益人――公众的要求而确定。*使用纳税人的钱,为公众服务,应以顾客为中心,按照公众的要求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众的需要,就是说*的服务要面向公众,而不是面向权力;*对公众的利益、需要和要求应具有灵敏的反应能力;*的一切活动要围绕着公众的切身利益,树立公众至上意识,一切以服务对象的满意为标准。把竞争机制注入提供服务工作中去。*服务也是一种经济行为,需要进行收益――成本分析,只有其收益高于成本才是合理的。因此*服务也存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要求。在*服务中引入市场机制,把竞争注入*服务工作当中将有助于实现*服务低成本、高收益的预期。同时,这也是满足公众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打破*垄断的有效途径。*服务中引入竞争机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内部的竞争,在*同类部门中*雇员以及为*服务的机构,如印刷、会计、采办、通信数据处理、车队、修理等之间开展竞争,可以解开官僚主义的死结。二是*与私营部门的竞争。在一些由*垄断的服务中,如:交通、电信、邮政、水电等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对*形成竞争压力,迫使服务质量的提高。三是私营部门之间的竞争,把一些*可以撒手不管的服务,诸如清除垃圾、城市环卫、医疗卫生、职业培训等通过招标方式出租或承包给私营部门,实行有偿服务,由市场来完成,可减轻*负担,以便*更好地掌舵,竞争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但至少能使我们的*服务质量有所改观。
4效率与效益
*服务的价值评判行政效率与效益是行政服务的核心问题,贯穿于行政服务的各个环节,是全部行政活动追求的目标,也是检查*工作质量的客观标准,*服务的好坏都要经过效率与效益这一对价值判断标准的检验。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是良好行政服务追求的目标。
4.1效率与效益的可比性
广义的行政效率是质与量的统一,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方面的规定性。数量上的规定性,是指行政服务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率,即效率,质的规定性,是指行政服务的社会和*价值,看其是否达到了有益于社会,能够为大多数人谋福利的既定价值目标,即效益,这是对行政效率的社会性评价。效率与效益,虽同为行政服务的价值评判标准,但二者并非完全一致,或者说,二者之间具有某些可比性。长期以来,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二者的一致,却忽略了它们的区别,效率等于效益,效率越高,效益越高,这话包含了部分真理。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从效率中获取相应的效益,二者成正比,但问题还有另一面,如果行政服务活动远离了原定目标,或给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其效率越高,结果就越糟。这表明,效率越高,效益也可能越低,甚至成为负值,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成反比。只有当两者以最恰当的方式结合起来,并产生最佳值,效率与效益才可兼得。否则为片面追求效率,而忽视行政目标的正确与否,会给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
4.2短期与长期的统一性
衡量行政工作的真正效率与效益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作出恰当的评价。有些行政活动刚开始,效率或者很差,效益很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日趋成熟,效率会逐步提高,效益也会日益明显,并最终变得极为可观。因此,对效率和效益的追求,不能只看眼前,仅在短期效率和效益上做文章,还要顾及长远利益,更不应为片面追求短期的效率和效益而损害长期的效率和效益。任何放弃长远效率和效益的行政行为,都不可能真正实现行政服务的高效率和高效益。效率和效益的统一及二者长期性的统一,都只是*服务的价值评判原则问题。对于*来说,终极目的是要实现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究竟什么样的服务才是高效率基础上的高效益,则有一套客观的判断标准和尺度:就是看*服务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最终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进行衡量。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需要,落后的生产力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种现实也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来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3以三个有利于标准进行判断
我国的*是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任务的,其服务质量的优劣,服务效益的高低,最终也要看是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增强了综合国力,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是一种实践标准,*的服务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最终要依据人民是否满意这个尺度来衡量,*服务是否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真正的好处主要看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这是对*高质量、高效率和高效益服务的最具权威性和决定性的价值评判。
参考文献:
[1]何小随.论*与公民的关系是行政*改革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J].地方*管理,2008(10).
[2]威廉・冯・洪堡.论国家的作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王振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与社会关系[J].文史哲,1997(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行政管理的论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