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亿资产,一分钱也不留给子孙,香港富豪余彭年:全部捐出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1 05:1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1 12:22
2015年5月2日,一颗善良的心脏停止了跳动,93岁的慈善家余彭年被宣布死亡。
然而,半年后,他的次子彭亚凡与孙子彭志兵却因为遗产管理问题对簿公堂。
让叔侄二人成为对立面的原因,是余彭年订立的一份遗嘱。
余彭年生前立下遗嘱,要将其名下余存80亿财产全部划入自己的慈善信托机构,用于慈善事业,同时指定彭志兵为遗产的信托人。
而彭亚凡则表示怀疑遗嘱的真实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冷静期之后,余彭年次子彭亚凡方于2017年6月表示,今后不会再争遗嘱的真实性,支持老人做善事的遗愿。
2018年3月,法庭宣布遗嘱有效。
富豪离世,争家产往往造成兄弟反目,*成仇;亲友和睦的着实少见。法官不禁感叹:余彭年遗产一案,显现出了人性中善良的一面。
彭氏子孙的良善,皆源于余彭年的言传身教。将遗产全部用于慈善,余彭年的理由是:倘若子孙有能力,自然能够赚得足够的财富;倘若子孙*力,留钱只会害了他们。更何况,取之于 社会 的财富,也应当重新用于 社会 。
这是一种睿智的安排,是彭余年一生智慧与修养的冰山一角。
余彭年,原名彭立珊,1922年生于湖南涟源蓝田镇。
余彭年的父亲是位忠厚老实的商人,邻里和睦。在他年少时,一场大水将彭家房屋冲走。邻居们不忍看着一家老小流离失所,帮助彭家进行灾后重建,彭家才度过了这道天灾的坎儿。
此后,彭父便常常嘱咐余彭年:“日后若有出息,一定不要忘记父老乡亲的恩德,为家乡做几件好事情。”这句话就像是一颗种子,在余彭年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以至于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余彭年不断慈善的这颗种子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
长大后,余彭年进入长沙大学修习工商管理。毕业后便回到家里帮父母照看生意。
1950年,彭家的生意完全步入正轨。三十而立之年,余彭年想自己出去闯荡一番,在与家人商讨后,便踏上了去上海的路。那时,年轻气盛的他向家人立誓,“出去一定要混出个样子,不混出个样子,绝不回家。”
沪上长街,华灯璀璨。但彼时上海的繁荣与沪漂的青年无关。没有任何背景,彭立珊在上海,只有做清洁工、勤杂工、销售员的辛劳背影 。靠着灵活与勤劳,余彭年逐渐站稳了脚跟。可惜世事难料,1955年,全国正在进行土地改造,余彭年因为曾经殷实的家底被人诬陷,扣上了“逃亡地主”的帽子,锒铛入狱。
在狱中,余彭年一边尽力为自己洗清冤情,一边因为有文化、“表现好”,被分配去拆阅、分类犯人的信件。这些寄往冰冷监狱的文字却每每饱蘸深情,余彭年不禁潸然泪下。想到自己父母在艰难年代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自己追求更高目标时的全力支持,更加坚定了他回报人间真情的决心。
三年狱期满前两个月,余彭年得到了幸运女神的眷顾,成功翻案获释。
狱后的余彭年已经不适合留在上海发展了。此时的他思乡心切,然而当初离家的豪言壮志还没有实现,实在无颜面对父老。几番思索挣扎后,他再次远走。
1958年,余彭年*到香港,更名余彭年,人生再次从零开始。
穷则独善其身,他委屈过,失望过,难过过,但从来没有堕落过。即使每天的工钱只有几块,他也会省下一份报纸钱,寻找一切翻身立足的机会。
终于,在一份建筑工作中,他的机敏与勤勉被老板赏识。老板带他到台湾,资助他做房地产生意。余彭年学得很快,不久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香港股市连年上涨,余彭年便将全部身家投入其中。只是,世事难料,1967年股灾降临,余彭年惨失2000万港元。
“钱是可以失而复得的。”余彭年说。
股票投资的失败没有让他气馁,他很快明白自己失败在判断力不够上,自己并不懂股票,就往其中投入大量资金,显然是十分不理智的行为。余彭年重新回到了房地产行业。这次,他凭借独到的眼光和稳扎稳打的经营方式,在香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中一个经典案例是对李小龙故居的开发。李小龙是在家里突然去世的,按照香港人的观念,名气太大的人的房子不能居住。余彭年看准这个机会,从银行贷款70万港元,再加上自己手里的35万,将这套1000多平米的豪宅买下。重新装修一番后,余彭年把它租给了外国人,赚取了大量租金,还上了贷款。到1996年时,房子的价值已经达到7000万。
“人年五十,事业如有成,好比十八姑娘一朵花。人生几何?应当机立断……如条件许可,应与人为善,慷慨助人……”这是余彭年在《我的感言》中写下的话。
1982年,事业小成的余彭年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在外打拼数十年,回馈桑梓的浓浓乡情,早已升华为回报家乡的一片赤诚心。
涟源,是他慈善捐赠事业的起点。涟源县医院救护车及配套医疗设备;涟源龙卷风救济款;涟源市立珊学校、水坝、立珊救护中心……在以医疗、教育为主的项目中,余彭年一共捐献了约合人民币1500万元。
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心忧祖国的余彭年捐出了100万港元。当时他正在筹资修建“彭年大厦”,亚洲金融危机也影响了资金调动,手中可以捐赠的只有100万港元,他还为此满怀愧疚地通过电视台向人们道歉解释。2003年他向抗击非典有功的医护人员发放了共108万人民币的奖励;2008年汶川地震,余彭年将李小龙故居和其它几套别墅一起卖掉了2亿港元,全部捐献给了灾区。
每次“一掷千金”的捐款,都是余彭年精心经营省下的利润,他格外地珍惜这些钱。他说:
“没有人生下来便注定发大财。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
“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不忘为家乡造福。每一块钱都凝结着血汗,饱含着心酸。没有人能以任何借口把它浪费和滥用。”
好钢用在刀刃上,慈善也要资助关键领域。
90年代起,余彭年开始倾力支持科教事业。1991年,余彭年向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100万港元;1994年,向深圳大学捐赠科研经费200万;2000年设立“彭年 科技 奖”,并捐赠人民币500万元;先后在内地资助建立了400多所学校,帮助20多所大学建立了奖学金。
除了基建、救灾和科教事业,余彭年还十分关心医疗事业。 2003年,白内障痊愈的余彭年启动了帮助白内障患者恢复视力的“彭年光明行动”,为贫困山区的患者们提供车费、餐费、住院费和手术费,到2015年,该行动已帮助治疗白内障患者40余万例。
1995年,余彭年整合手中资源,花费18亿在罗湖中心建立起一座五星级酒店——彭年大厦,并宣布“这座大厦全是我真金白银拿出来的,一不要还借款,二不欠利息。我还预留了一部分后备资金。这座大厦就是母鸡,我把它的全部利润永久性地捐给 社会 ,70年不变。”
从中年崛起后,余彭年已经坚持做了35年的慈善事业。他曾立下誓言,要“挣够100亿,捐100亿。”高龄八十的他,为了有更多资金做慈善,仍然要每天工作八到十个小时。人毕竟会老,逐渐感到力不从心的他选择清把资产交给银行和自己建立的善款管理委员会经营。
老人去世后,其子孙均表示,要将余彭年做慈善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比金钱事业更为宝贵的遗产。
2016年7月,《胡润全球华*慈善报告》中,列出了历年慈善捐赠额超过5亿的在世华人慈善家,最多的一年捐赠超过百亿元。其中不乏李嘉诚、马云、马化腾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诚然,慈善不是企业家的责任,沽名钓誉也好,只要是合法所得,企业家有权力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决定财富去向,也可以不理会外界的*压力以避免被卷入无谓的慈善竞赛。不过,正如张朝阳所评价:“解决就业值得称道,不做慈善也无可厚非。如果公司实力雄厚,拿出资金与资源,在 社会 的监督下做些慈善,那是高尚;公司打着慈善的名义做生意,或者慈善是捞钱的挡箭牌,那是*。”
同王健林、马云这些从容“经营”慈善的企业家相比,余老不是挣钱最多的,也不是捐赠最多的,甚至,为了多得一些善款要工作到*十岁的他显得十分“狼狈”。但我们知道,余老是那个真正高尚的,值得 社会 一直铭记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