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0 23:15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12 15:37
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学科的四种阅读法,欢迎阅读。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要会用工具书,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意义)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种能力。调查数据表明,认识1-500个字,达到扫盲标准;认识4500个字,可阅读一般文章;认识5000个字以上,用工具书可阅读一般文言文。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子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般用来表达判断,表达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训义,也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测读的重要困难,往往是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著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好语文对训练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的思维有很大好处。”
培养认读能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知识。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认字、识词、析句,通过大量阅读多掌握一些倒汇,而勤翻字典、词典,则是土要的途径。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困难重重。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高中生物的基础知识。可见,要想在现代社会里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语文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的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这就是说,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第三步,阅读鉴赏,提高鉴别与欣赏的能力。
鉴别,也就是判断、辨析;欣赏,也就是感受、体验。阅读鉴赏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而。前者指把握其题旨,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评定文章内容的优劣高低;后者指考察其体裁、结构、语言、表现手法,对前人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及风格等。阅读鉴赏应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定的文化艺术修养。阅读鉴赏能力,在阅读能力中占重要地位,只有善于鉴赏,才能善于吸收,领悟精妙,获得美的亨受。
第四步,阅读表达,提高语言吸收能力。
阅读后,要通过回忆再检查下阅读的效果。对已经理解的内容要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以备日后裔用。钱伟长说过:“读一本书,就要清楚它的梗概,了解它的主要精神和主要问题,先把最重要的东西学到手,然后回忆一下,看自己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好用本子记录下来,以便以后解决。”
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表现或传达出来的能力,即用独特的方式加工语言信息和语言形式进行记忆和存储编码转换的能力,是阅读要实现的重要目标。阅读表达可分为口头表达和书而表达两种。口头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进行口头复述、解释或表达。书而表达指对文章或作品的内容用文字复述解释或评述。广义的书而阅读表达还包括编写提纲、表解、图示、读书笔记等。阅读表达与写作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有助于直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2 12:45
阅读 文章 要求找到主旨,只有抓住文章的主旨,阅读时才能纲举目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语文阅读答题 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方法
一、分析修辞手法及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拟人:化物为人,拉近距离,亲切自然;便于对话,交流情感。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7.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情感;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增强感染力。
二、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归纳主旨
解题思路:⑴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⑶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⑷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例题1、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特色?
文首:1)结构上,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统摄全篇、奠定基调、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2)内容上,渲染气氛,埋下伏笔( 记叙文 、小说),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文中: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总领下文、 总结 上文;
文末: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或中心(记叙文、小说),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首尾呼应、照应开头( 议论文 、记叙文、小说)、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这些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等。
例题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考查方式:针对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题。
2高中语文人物传记阅读答题技巧
1.传记的定义和类型:
传记是记录人的生活历程和生命轨迹的文体。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传记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为自传和他传(通过对传主的典型 事迹 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表达出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为反面人物立传则相反)。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他人撰写的。
根据篇幅的长短,人物传记可分为大传和小传。
根据创作方法看,传记可分为史学性传记和文学性传记。
从表达方式看,一般的传记以记叙为主,还有一类传记则记叙与评论各半,叫评传。评传是人物传记夹杂着作者评述的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地”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高考重点)
2.传记的特点:
传记属应用性的文体,同时兼具真实性和文学性这两个特点。
(1)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对传记中形象的把握及传主精神品质的概括
方法:从传主经历的事件、传主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节,作者对传主的正面或侧面(外人的评价)的描写等着手
1、传主在事件中的表现(尤其是细节)
2、从传主与时代、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
3、从作品中作者对传主的态度和评价把握其形象
3高中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一、小说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
1、强化文本意识:读懂文本(泛读)、结合文本答题(精读)
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问答连读。
二、小说阅读考查要点——围绕着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命题
1、环境
“一景三考” ,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写法和作用。有时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与深刻寓意。
2.情节
分析小说 故事 情节的阶段(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人物
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4.主题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探究情感取向。
5.构思:分析小说构思的特色
文章构件的一般作用
1.题目:①写作对象;②文章体裁;③ 其它 重要内容。
2.开头:⑴开篇点题;⑵总领全文;⑶引出下文;⑷烘托渲染
3.主体部分:⑴过渡段:承上启下(过渡)作用;⑵段落总括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表明观点态度
4.结尾:⑴卒章显志(点明……的中心),画龙点睛;⑵总结全文,深化(强调、升华)中心;⑶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呼应题目)。
4高中语文古诗词答题技巧
1 ①这首诗(两首诗或 句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2 解题提示
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3 解题秘诀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4 常用术语: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5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