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角鱼是娃娃鱼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31 22:3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2 10:45
不是。详细的请看下面的资料~
埃及塘角鱼,学名埃及胡子鲶,又叫革极子鲶、埃及塘虱,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淡水鲶类。近年来,埃及塘角鱼的养殖开始盛行,并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1981年引入我国之后,几年来在南方各省推广试养,证明该鱼确实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的优良经济性状。当年鱼苗经过3--4个月的饲养,体重普遍地可达25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750克。同时,埃及塘角鱼具有适应性高、生命力强、食性杂等优点,可以在普遍池塘中单养,或与家鱼混养。它的食性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但在生长速度和体型上比后者大得多。埃及塘角鱼是一个十分适应我国南方农村推广养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埃及塘角鱼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与本地胡子鲶,泰国胡子鲶,泰国胡子鲶为同属异种。
(一)形态特征:它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体延长,尾部侧扁,头腹平,背面圆,头较大,头背扁平,头骨部具许多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吻宽而钝,口端们,上下全面和犁骨具 生的板带状小尖。口有须4对。体表有粘液,体背面颜色较深,上有许多云状斑纹,间有块状黑点。腹面白色。胸鳍圆,具一根粗状硬棘。
(二)生活习性:为 栖生活鱼类,但没有明显的钻穴营居习性,常群体栖息于池塘 部。该鱼和本塘角鱼一样具有鳃上呼吸辅助器官。
埃及塘角鱼为热带性鱼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差于本地塘角鱼。水温在9℃仍能生存,6.5℃是致死水温。
(三)食性:埃及塘角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发动物性饲料为主,也食植物性饲料。它的食量大,每次食量可达自重的10 ̄15%,鱼、虾、小型水生动物、各种腐败的动物尸体和花生饼等都可作为饲料。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在有的地方,身长可达1.8 米。娃娃鱼头部扁平钝圆,上嵌一对小眼睛,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侧扁,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存环境
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
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
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
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繁殖
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雌鲵产卵后,“任务”即告结束。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雄鲵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为止。
大鲵的保护
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别名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济生态价值
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2 10:47
不是。详细的请看下面的资料~
埃及塘角鱼,学名埃及胡子鲶,又叫革极子鲶、埃及塘虱,是一种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淡水鲶类。近年来,埃及塘角鱼的养殖开始盛行,并取得相当的经济效益。1981年引入我国之后,几年来在南方各省推广试养,证明该鱼确实具有生长快,体型大的优良经济性状。当年鱼苗经过3--4个月的饲养,体重普遍地可达250克以上,最大个体可达750克。同时,埃及塘角鱼具有适应性高、生命力强、食性杂等优点,可以在普遍池塘中单养,或与家鱼混养。它的食性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但在生长速度和体型上比后者大得多。埃及塘角鱼是一个十分适应我国南方农村推广养殖有较大经济价值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埃及塘角鱼属于鲶形目,胡子鲶科,胡子鲶属与本地胡子鲶,泰国胡子鲶,泰国胡子鲶为同属异种。
(一)形态特征:它与本地塘角鱼,泰国胡子鲶相似,体延长,尾部侧扁,头腹平,背面圆,头较大,头背扁平,头骨部具许多放射状排列的骨质突起。吻宽而钝,口端们,上下全面和犁骨具 生的板带状小尖。口有须4对。体表有粘液,体背面颜色较深,上有许多云状斑纹,间有块状黑点。腹面白色。胸鳍圆,具一根粗状硬棘。
(二)生活习性:为 栖生活鱼类,但没有明显的钻穴营居习性,常群体栖息于池塘 部。该鱼和本塘角鱼一样具有鳃上呼吸辅助器官。
埃及塘角鱼为热带性鱼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差于本地塘角鱼。水温在9℃仍能生存,6.5℃是致死水温。
(三)食性:埃及塘角鱼为杂食性鱼类,主要发动物性饲料为主,也食植物性饲料。它的食量大,每次食量可达自重的10 ̄15%,鱼、虾、小型水生动物、各种腐败的动物尸体和花生饼等都可作为饲料。
大鲵
别名娃娃鱼、啼鱼、狗鱼,属于有尾目隐鳃鲵科,拉丁学名Andrias davidianus,英文名giant salamander。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最大体长可超过1米,在有的地方,身长可达1.8 米。娃娃鱼头部扁平钝圆,上嵌一对小眼睛,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身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而扁,前肢五趾,后肢四趾,稍有蹼。尾侧扁,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
生存环境
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区水流湍急,水质清凉,石缝裂隙和岩石孔洞甚多的溪河中。
捕食与食性
觅食不是主动出击,张开大口,一动不动地等待着猎物自投罗网。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分类
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
分布
在云南的滇东北和滇东南的山溪中有发现,中国17个省区均有分布。
生活在山区的清澈溪流中,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
中国特有物种,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数量稀少,需加强保护。
繁殖
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雌鲵产卵后,“任务”即告结束。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雄鲵从此就要担当所有的孵卵任务,直至15—40天后,小“娃娃鱼”分散生活为止。
大鲵的保护
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和CITES附录I。
别名娃娃鱼,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在两栖动物中要数它体形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的可超百斤,而外形有点类似蜥蜴,只是相比之下更肥壮扁平。大鲵栖息于山区的溪流之中,在水质清澈、含沙量不大,水流湍急,并且要有回流水的洞穴中生活。大鲵头部扁平、钝圆,口大,眼不发达,无眼睑。身体前部扁平,至尾部逐渐转为侧扁。体两侧有明显的肤褶,四肢短扁,指、趾前五后四,具微蹼。尾圆形,尾上下有鳍状物。体表光滑,布满粘液。身体背面为黑色和棕红色相杂,腹面颜色浅淡。大鲵每年7~8月间产卵,每尾产卵300枚以上,雄鲵将卵带绕在背上,2~3周后孵化。
产于华北、华中、华南和西南各省。大鲵为我国特有物种,因其叫声也似婴儿啼哭,故俗称“娃娃鱼”。大鲵的心脏构造特殊,已经出现了一些爬行类的特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肉味鲜美,被视为珍品,遭到捕杀,资源已受到严重的破坏,需加强保护。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经济生态价值
大鲵有广泛的社会经济生态价值,可食用、药用、科研、观赏及工业制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