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5种中国古代广告现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12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7:45
1、在兜售商品时,通过卖啥吆喝啥来吸引买主,称为叫卖广告。如卖油翁一边敲“梆子”,一边吆喝“卖油啰”。叫卖之声,清晰悦耳,且不同的行业,叫卖声各有特点。这种叫卖广告说明了广告与音响的关系,它是音响作为广告要素的原始形态。
2、形象幌即是以商品或实物、模型、图画等为特征,使经营的商品突兀,显赫,一目了然。如烟店门前挂一木制大烟斗、酒店门前挂葫芦或放置一酒坛。中药铺门前摆放一制作药材的铁“碾子”、袜铺门前挂袜子。形象幌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
3、标志幌主要是旗幌,即酒旗。如《水浒传》景阳冈酒店前的酒旗。另外,旅店、饭店以灯笼做幌子也是古代比较普遍的一种广告形式。尤其是夜晚,炫目灯笼格外吸引人,近似于现代的霓虹灯广告。
4、文字幌多以单字如茶、药或双字及双字以上表示经营的商品品种,如米局等。有时招牌和幌子相互结合运用,尽现民间特色。
5、印刷广告:元明时期,雕版印刷业得到发展,印刷广告不断增加,到清代,木版年画甚为流行,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戏剧人物及“福”、“禄”、“寿”、“喜”等吉祥字画;许多商人用木版画做商品包装,包装广告得到了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9:03
1、旗帜广告、招牌广告。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里,宋朝汴州城内十字街口的商店已广泛地出现各种横的和竖的招牌和旗帜。
武松打虎之前,进了一家酒店,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而在武松醉打蒋门神里,描写蒋门神的酒店:“早见丁字路口一个大酒店,檐前立着望杆,上面挂着一个酒望子,写着四个大字道:‘河阳风月。’转过来看时,门前一带绿油栏杆,插着两把销金旗,每把上五个金字,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2、叫卖、吆喝。
清朝人著的《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里就记载不少有关北京小贩做广告:正月。街头车推担负者叫卖小儿玩耍的各种烟火,唱:“滴滴金、梨花香,买到家中哄姑娘。”二月,有贩乳鸡、乳鸭者,“沿街吆卖,生意畅然。五月下旬,‘沿街吆卖’甜瓜,有旱玺坠、青皮脆、羊角蜜、哈蜜酥、倭瓜瓤、老头儿乐各种”。
3、商业活动宣传广告,名人代言。
传说一天,“书圣”王羲之在绍兴城里的一座石桥上散步,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篮竹扇,在桥头叫卖,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王羲之遂上前对老妇人说,如果在扇子上写上字,应该好卖些。老妇人同意了,王羲之便在每只扇子上题写五个字。老妇人起初还有点不高兴,王羲之告诉她,你就说这字是王右军写的,每只要价百钱。老妇人依言说了,扇子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4、音乐广告。
边卖东西边吹奏乐器和演唱曲艺的广告形式。最早出现在北京,吴自牧在《梦梁录》里记载:“在五间楼前的笔直铺瓦前,有带三花点茶婆婆,敲响盏灯掇头儿拍板,大街游人看了,无不晒笑”。
5、印刷广告。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印刷广告也在我国古代逐渐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印刷广告是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雕版印刷广告,上面刻有“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字样,中间是一只正在捣药的白兔,商标两旁写着“认门前白兔为记”,下面刻有“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客转为贩,别有如饶。请记白。”
画面布局合理,构图严谨,借神话传说为商标图案,寓意产品工艺精良。据考证,这则广告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比西方印刷广告早了300多年。此版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6、 实物广告。
以物易物。据《史记·平淮书》载“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随着都市兴起,商业繁荣,实物广告逐渐演化成“悬物广告”。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当时的杭州酒店有挂草葫芦、银马勺、银大碗的,这些都是盛酒、舀酒的器皿。还有些药店挂个盛药的“悬壶”。
有些商人直接把商品样品挂在店铺门前。如卖绒线的、毛线的把各色各种绒线匝、毛线匝挂在门前,木炭铺悬挂一捆质地好的木炭,斗笠、草帽店、鞋子、靴子店也悬挂实物作为宣传广告。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10:37
一、 实物广告。
即出示实物,自由交换。据《史记·平淮书》载“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随着都市兴起,商业繁荣,实物广告逐渐演化成“悬物广告”。据宋吴自牧《梦梁录》载:当时的杭州酒店有挂草葫芦、银马勺、银大碗的,这些都是盛酒、舀酒的器皿。还有些药店挂个盛药的“悬壶”。
有些商人直接把商品样品挂在店铺门前。如卖绒线的、毛线的把各色各种绒线匝、毛线匝挂在门前,木炭铺悬挂一捆质地好的木炭,斗笠、草帽店、鞋子、靴子店也悬挂实物作为宣传广告。
二、 叫卖广告。
我国古代商人分行商、坐贾两类,行商走街串巷,沿街叫卖,坐贾是开店铺,等待顾客上门。《楚辞》中有“师望在肆,鼓刀扬声”之句。师望即姜太公,鼓刀即敲打屠刀以示自己是杀猪羊卖肉的。姜太公站立市井敲刀叫喊卖肉,他可谓叫卖广告的祖师爷。北宋《东京梦华录》载:“是月季春,万花烂漫,牡丹芍药,棠棣香木,种种上市,卖花者以马头竹篮铺开,歌叫之声,清奇可听。晴帘静院,晓幕高楼,宿酒未醒,好梦初觉,闻之莫不新愁易感,幽恨悬生,最一时之佳况。”因叫卖者有板有眼有韵味,以致发展成为一种口头说唱艺术。今日的文艺广告即来源于此。
三、 文字广告。
殷商时代,有个叫格伯的人,把马卖给棚先,这件事被铭记在青铜器上。湖北鄂州出土的青铜镜上也有意味很浓的文字广告的记载,如“王氏作竟真太好”、“荣氏镜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等。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东的十字街口就有各类横竖标牌挂板,上写店名、字号、物品等,有的还有画图,可谓图文并茂。有些还写成对联、诗句作文字广告,如大诗人苏东坡就曾给卖馓子的老太婆写过一首广告诗,诗曰:“纤手搓来玉米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纟厘臀金。”老太婆把诗牌置于店铺前,生意兴隆。再如明代《金陵繁胜图》中就画有标着“茶、酒、书、药、米、帽”等字样的招牌。旧北京德爱堂药店,店前竖立一块长牌,上写:“德爱堂沈家祖传七代小儿七珍丹只此一家别无二处”。字大醒目,老远就瞧得见。
四、 音响广告。
用乐器演奏或是用特定物互相敲打碰撞来招徕顾客。如商代就有卖糖果的商贩吹箫招引顾客的,宋代杭州城里有家卖“梅花酒”的,就用鼓、笙、唢呐、梆子等演奏家喻户晓的古曲《梅花引》来吸引顾客。再如卖针头线脑的货郎边吆喝边手打拔浪鼓并美其名曰“唤娇娘”。磨铜镜的匠人手持铁呱打板,边打边吆唱“磨镜子哟!”并美其名曰“惊闺”。卖油的敲木梆子,卖酒的敲竹板等,只要人们一听到这些不同声响,就知道是什么生意来了。
五、 旗帜广告。
用布、绸子缀在竿头,竿竖立店前。布绸上有写白字的、黑字的。最早的见于《韩非子·外储说》上载:“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悬帜”又称为“酒望子”。剃头匠人的挑子上挂的白布帘也是“望子”。汉族人开的饭店门前挂红布包纟厘的箩圈,并缀有红布穗子,这表示不仅供应主食,还兼有肉食、酒菜;而清真饭店则是蓝布包纟厘箩圈并缀蓝穗子,这表示只供应清真饭菜。
六、 灯笼广告。
灯笼广告,出现较晚,大约在唐朝中后期。中唐以前,我国城市实行宵禁,没有夜市,暮鼓响后,一切文化商业活动便停止了。较早的灯笼广告记载,见于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到了宋代,都市繁华,商业兴隆,夜市大兴,灯笼广告盛行。当代的灯箱广告、霓虹灯广告就是古代灯笼广告的延续发展。
七、 印刷广告。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印刷广告渐渐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是1944年在成都望江楼唐代古墓中出土的一张《陀罗尼经》(咸通九年,即公元868年)。它不仅刻有图画和中文,而且刻有外文。纸端还题有“成都府都县龙池坊汴宋马铺发售”字样,把生产单位、售货地址、售货办法都刻印出来。这比西方广告印刷早600多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标年板印品。宋代出现了铜板和活字印刷广告。元代有把广告印在包装纸上的,湖南沅陵出土一纸元代广告,右边竖印:“潭州升平坊内白塔街大尼寺相对住危家,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水花、二朱、雌黄,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四远主顾,请认门首红字高碑为记。”左边竖印:“主顾收买银朱,请认元旦祖铺内外图书印号为记。”到了明清,套色彩印广告、年画式广告也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