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55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0:28
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柏(关黄柏)和黄皮树(川黄柏)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主产于河北、吉林、辽宁等地;后者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生于山地杂林中或山谷溪边,喜凉爽气候,抗风力强,怕干旱、怕涝,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最宜生长。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临床用名有黄柏、盐炙黄柏、酒炙黄柏、黄柏炭。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寒。主治五脏肠胃中结气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疮。
《名医别录》:无毒,主治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久服通神。
《药性论》:使,平。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傅之。
《日华子本草》: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开宝本草》: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
起,目热赤痛,口疮。
《药类法象》: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脚无力,于黄芪汤中少加用之,使两足膝中气力如涌出,痿软即时去也。蜜炒此一味,为细末,治口疮如神。瘫痪必用之药也。
《药性赋》:味苦,气寒,无毒。沉也,阴也。其用有五:泻下焦隐伏之龙火,安上焦虚哕之蛔虫,脐下痛单制而能除,肾不足生用而能补,痿厥除湿药中不可缺。
《本草纲目》:古书言黄柏佐知母,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义。黄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为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然必少壮气盛能食者,用之相宜。若中气不足而邪火炽甚者,久服则有寒中之变。近时虚损,及纵欲求嗣之人,用补阴药,往往以此二味为君,日日服饵。降令太过,脾胃受伤,真阳暗损,精气不暖,致生他病。盖不知此物,苦寒而滑渗,且苦味久服,有反从火化之害。故叶氏《医学统旨》有“四物加知柏,久服伤胃,不能生阴”之说。
《本草思辨录》:黄柏为五脏肠胃清湿热之药,表里上下俱到。表有热可治,表不热而里热亦可治。色黄入肠胃,皮入肺,微辛亦入肺,气味俱厚,性寒而沉入肝肾,入胃则亦入脾,入肾则亦入心。《本经》所以主五脏肠胃中结热也。性寒已热,燥则除湿,故《本经》所列黄疸、肠痔、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皆属湿热之疴。《别录》又补出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则所谓五脏肠胃者悉备矣。大抵湿下溜而火上出,《别录》所主虽不属湿,而其因未始非湿。观仲圣栀子柏皮汤、大黄硝石汤治黄疸,为阳明病。白头翁汤治热痢,乌梅丸治呕吐久痢,为阳明兼厥阴病。《外台》大黄汤,更治天行壮热,黄柏一味,实赅五脏肠胃,故其用颇广。若以治少阴与萸地知母为伍,则肾中不必有湿,否则如其分以施之,必得如二妙散为当。盖苦燥之物,无不劫阴,以黄柏为滋阴之剂者非也。
【现代药理研究】
1. 黄柏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黄柏煎剂、醇浸剂对多种球菌、杆菌、霍乱弧菌、皮肤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黄柏水煎剂在体外可以杀死钩端螺旋体,能抑制白色念珠菌,对*滴虫、乙肝表面抗原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 黄柏有抗炎作用。
3. 黄柏有降血压作用。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
4. 黄柏可影响乙酰胆碱的作用,对在体及离体的动物心脏,小剂量小檗碱能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大剂量则对抗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蛙腹直肌的收缩,可被黄柏素所抑制。
5. 黄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6. 黄柏有降血糖作用。
7. 黄柏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表现为正性肌力作用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可使心肌缺血和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推迟,降低大鼠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死亡率。
8. 黄柏对平滑肌有作用。黄柏所含的黄柏酮可使动物肠管张力和收缩振幅增强。黄柏粉对家兔离体肠管收缩能增强振幅,黄柏内酯能使肠管抑制。
9. 黄柏还有抗溃疡、抑制细胞免疫等作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2 21:46
关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