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惑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到底什么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5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1:26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这是目前学界争论很大。
1、孔安国把“因”当作亲字讲;“宗”当作作敬字讲。后面的意思就是说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也就是所亲的是仁义之人,是为不失其亲。能够所亲不失其亲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
2、程树德把“宗”当作宗族之宗讲。意思是汉儒解释九族,除直系九族外,又有父系母系妻系共为九族之说。因此,程解释:“缔姻不失其亲之人,则亦可等于同宗”换成现代汉语话,就是“由于依靠的都是关系亲近的人,(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3、朱熹释之为:所依者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以宗而主之矣。(朱熹:《论语集注》)
4、钱穆试译为:遇有所因依时,必先择其可亲者,亦可依若宗主了。(钱穆:《论语新解》)
5、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因’,读为姻。古代社会,最重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就是‘宗’。其次是婚姻关系,婚姻关系就是‘因’。前者也叫内亲、内宗,后者也叫外亲、外宗。孔子的意思是,姥姥、舅舅家,虽然比不上爷爷家,但如果不失亲近,也等于宗”。
《丧家狗》一书,通篇语含揶揄,故为骨灰级儒家传人所不容。其不独言简意赅,释义洒脱,且考证精细,前后一贯,而对古本经典之理解,重在能合乎本义,而合乎之标记,则在于是否合乎逻辑。
朱子、钱穆辈之释义,单就“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一句论之,虽诘屈聱牙,亦可囫囵吞之,但若自前至后观之,则费解尤甚。从语法上理解,“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显然与“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一体并列,若是并列,则朱、钱之解显然不通,因前后截然脱节,不知所云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1:26
哈哈,你如果迷信先哲,思维局限而僵化。我有一段讨论,与众不同,姑妄听之,入君之眼,可否入心?从意群来看是分分总结构。…近…,…近…,…亲,…。亲近同义。…泛爱众,而亲仁。与之相反,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故亲近同义,与去相反。如此,其义甚明甚简!另复字很多人解为覆,践行,其实不必,就是重复之意。可理解如下:(言而有信),信符合义(宜),以义为质,可以再言,恭近于礼,(以礼节之,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恭而无礼则劳)。因(近于义礼)而不失亲(仁),故可尊崇或为基本指导思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8-31 01:26
从李零义,不同处,失亲的解释。姻亲,亲在可宗,亲不在,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