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4 02:21
概况 膨大剂,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膨大剂,俗称“大果灵”,也叫“膨大素”,化学名称叫细胞激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中文通用名为氯吡脲,英文通用名FORCHLORFENURON,英文简称CPPU(N-2-氯-4-吡啶基苯-N’-苯基脲),属苯脲类物质,主要是刺激细胞*素的物质,系那个一直推崇“高新”技术的美国Sandoz公司最早研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1985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先恐后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1992年农业部居然批准了该产品。氯吡脲是一种高活性的化合物,在促进植物细胞*和增大的同时,对植物的副作用也逐渐被发现。 但是目前有中国农科院的专家说:“膨大剂本身有害,如果使用得当,会对植物和瓜果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编辑本段烘焙食品膨大剂 泡打粉(BP) Baking Powder 一般俗称为酦粉、发泡粉,为食品的膨胀剂 Baking Powder,简称B P。它的主成份是碳酸钙、硫酸钠铝、重碳酸盐等的混合盐类,主要用在西点蛋糕的制作(例如:烘烤饼干、蛋糕、蒸发粿及油炸物等),其用法经常与面粉混合过筛后,经加热就会释放出CO₂气体使糕点产生膨松感,保存时要保持干燥避免受潮。 小苏打 Baking Soda 为碱性的物质,可中和配方中的酸性材,同时产品颜色亦会较深。用于巧克力、巧克力蛋糕或小西饼中料。 塔塔粉 Cream of Tartar 酸性盐类,用以中和蛋白的碱性,并加强蛋白的韧性,如天使蛋糕。亦可用来煮转化糖浆。其外观与泡打粉一样,但不可与泡打粉替代使用。 碳酸氢氨 Ammonia Bicarbonate (NH4 HCO3) 化学膨大剂效用同碳酸氨,产气速度快,多用在水份含量较低的产品,如:油条、沙其玛。 编辑本段西瓜彭大剂 西瓜膨大剂近日,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专家通过走访发现,确实有农户发生大量裂瓜之前使用了膨大剂,不能排除膨大剂使用时机不当这一因素。同时,专家表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 西瓜开裂引发关注,人们担心,使用了膨大剂,西瓜会爆炸,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滥用风险,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 “西甜瓜膨大增甜剂”号称可以带来30%以上的增产效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如果让孩子服用激素促进长高,我们会说这是拔苗助长,难道给作物使用膨大剂促进增产,就不是拔苗助长? 汪良驹认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至于大个瓜果,有可能是品种改良、技术改进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膨大剂催熟的结果。但是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膨大剂,是非常安全的。此外,瓜果从使用膨大剂到上市出售,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期,其残留基本测不出来,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 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社会关注 西瓜膨大剂夏季来临,正是瓜果上市的时节。不过,2011年5月的某天镇江丹阳一户瓜农种植的几十亩西瓜莫名“爆炸”消息传出,再次将西瓜推上风口浪尖。甜蜜素、催熟剂,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又曝出了“爆炸”的西瓜是因为过量使用了“膨大剂”。 西瓜开裂引发关注,人们担心,使用了膨大剂,西瓜会爆炸,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滥用风险,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汪良驹认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至于大个瓜果,有可能是品种改良、技术改进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膨大剂催熟的结果。但是只要是按照国家规定适量使用膨大剂,是非常安全的。此外,瓜果从使用膨大剂到上市出售,会经过一段时间的间隔期,其残留基本测不出来,对人体没有什么副作用。 据专家介绍,膨大剂名为氯吡苯脲,别名为KT30或者CPPU,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之后引入中国,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 背景知识 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 发明历史 1948年美国的Folke发现了细胞*素,1955年Miller等人发现了促进植物幼胚发育的活性物质6-糠基嘌呤,人们开始认识到细胞*素(Cytokinins)是一类很重要的植物激素。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分离或人工合成许多具有显著生物活性的细胞*素,主要包括嘌呤类和取代脲类。 1978年,日本Takahishi等人首次合成新型取代脲类细胞*素—氯吡苯脲,又称之为CPPU、KT30、调吡脲,也就是目前媒体报道的“西瓜膨大剂”。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在氯吡苯脲的生产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人们观察到,氯吡苯脲诱导细胞*和促进器官发生的活性远远高于一般嘌呤类细胞*素。氯吡苯脲可以促进细胞*,玫瑰嫁接前在200mmol/L的氯吡苯脲中浸泡,可以提高嫁接芽的繁殖率;15mg/L的氯吡苯脲可以使猕猴桃果实细胞数目明显增加;氯吡苯脲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及组织分化。 应用 西瓜膨大剂使西瓜开裂 西瓜膨大剂氯吡苯脲在农业生产上应用广泛,对柿子、甜瓜、苦瓜、葡萄、番茄、西瓜、苹果、梨等多种作物有增加果实数量的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细胞*,促进果实肥大,提高产量,在国内外已作为果实膨大剂用于多种农作物。Kefford等人采用不同的细胞*素处理豌豆幼苗,发现氯吡苯脲使芽的生长较对照组提高290%。在烟草上喷洒100mg/L的氯吡苯脲,有降低株高、增大叶面积和叶重的作用,增加种植烟草的经济收益。大豆初花期喷洒氯吡苯脲,可以使大豆根系发达,花荚脱落减少20%~30%,增产15%~20%。 健康威胁性 西瓜膨大剂人们关心西瓜膨大剂,在于食品安全的考虑。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耕地不足1.4亩,科技兴农的需求大于其他国家。氯吡苯脲在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已经开始应用,而且其应用规模与范围预计还会不断增加。实际说来,人们接触西瓜膨大剂并非始于今日。 目前,关于氯吡苯脲对植物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比较而言,关于氯吡苯脲对人体长期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有限的动物实验表明,用放射性标记的氯吡苯脲饲养老鼠,吸收率达100%,65%~85%存在于尿、体内组织和呼出气中,20%由胆汁分泌;氯吡苯脲被老鼠吸收后很快从体内被排出,不存在蓄积性。 口服氯吡苯脲的急性毒性研究表明,对于大多数动物,其急性毒性属于低毒或微毒。或许是由于氯吡苯脲急性毒性低微,而广泛的应用并未确认带来明确的损害效应,带来的现实问题,是没有必要对其急性毒性进行研究,但是有必要对其长期摄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澳大利亚化学安全局规定氯吡苯脲ADI(人每天允许摄入量)为0.077毫克/公斤/每人/每天。问题在于氯吡苯脲应用广,来源广,计算人每天摄入量并非易事。 规范氯吡苯脲的应用范围、应用剂量、应用时间和残留剂量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科技工作者等对西瓜的代谢动态研究表明,氯吡苯脲在西瓜中代谢较快,半衰期为1.2~1.67天。使用规定剂量氯吡苯脲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前后1天内均匀喷洒瓜胎1次,施药后40天西瓜收获时,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苯脲残留。 编辑本段使用情况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市场上的葡萄用没用这些激素只能通过肉眼去识别,如果葡萄颜色都是紫色的,没有青色,品尝口感差,就应该是“催红剂”惹的祸。葡萄园里如果葡萄杆很粗,很可能是用了“膨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