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方法有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3:57
我来回答
共9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5:45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连的过程;
2、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3、针对每个风险制订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业任务: 工作地点: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工作
内容
危害后果
现有安全
控制措施
评价结果
建议纠正/预防措施
L
S
F
风险等级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对一个检查对象进行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小项;
2、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
3、针对每一个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的后果;
4、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的控制措施;
5、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订改进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检查工序: 检查对象: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未达到标准的后果
现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风险等级
建议改进措施
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如下表: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每日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1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残
3
重大,有伤残
1
轻伤,需救护
(4)危险等级划分(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对各工艺环节中评价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强调尽可能覆盖整个系统,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险类别、危险状态、存在条件、事故后果等,特别适用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析步骤
l 对系统的生产目标、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l 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
l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后果的危险等级;
l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性等级划分
按导致事故危险、危害的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将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7:03
1 现场观察法:通过对工作环境的现场观察,以查找现场隐患的方式发现存在的危险源,适应范围较广。
优点:现场观察法适用各场所及作业环节;缺点:①从事现场观察的人员,要求具有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了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法规、标准;②不适应于大面积的观察。
2 安全检查表法SCL:它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工艺、制度等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符的地方,记下差异。
优点:安全检查表是定性分析的结果,是建立在原有的安全检查基础之上,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尤其适用于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对其起到很好的提示作用,便于全面辨识危害因素。缺点:检查表约束*了人们主管能动性的发挥,对不在检查表中反映的问题,可能会被忽视,因此,采用该方法可能会漏掉以往未曾出现过的一些新的危害。
应用范围:安全检查表一般适用于比较成熟(或传统)的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且需要事先编制检查表,以对照进行辨识。安全检查表法尤其适用于一线岗位员工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如,作业活动开始前,或对设备设施的检查等等。只能对已经有的或传统的业务对象、活动进行检查,对新业务活动、新行业领域的危害因素辨识不适用此法。
危害因素辨识所使用的检查表与安全检查时所使用的检查表并不完全一致,它们大致相同,但又各有侧重,因此,不应直接使用安全检查表所用的检查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应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最好是重新编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08:38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风险因素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分析性复核法、定性风险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应关系。
1.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
3.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4.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5.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0:29
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以及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企业的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风险识别和估计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才可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评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原来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又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识别必须对企业进行跟踪,以便及时了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风险和风险因素变化的情况。
生态风险
即生态风险评价是评估由于一种或多种外界因素导致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不利生态影响的过程。其目的是帮助环境管理部门了解和预测外界生态影响因素和生态后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决策的制定。生态风险评价被认为能够用来预测未来的生态不利影响或评估因过去某种因素导致生态变化的可能性。生态风险评价基于两种因素:后果特征以及暴露特征。主要进行三个阶段的风险评价:问题的提出、问题分析和风险表征。
环境风险
是针对建设项目在建设和运行期间发生的可预测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或突发事件产生的新的有毒有害物质,所造成的对人身安全与环境的影响和损害,进行评估,提出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2:37
1.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2.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3.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4.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5.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5:02
一般来说,评估项目风险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专家调查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对于确定型风险和不确定型风险都适用。
它是基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直觉,通过发函、开会或其他形式进行调查,发现项目的潜在风险,对项目风险及其程度进行评定,将多位专家的经验集中起来形成分析结论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它适用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
专家调查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风险识别调查表、风险对照检查表和风险评价表是最常用的几种。
采用专家调查法时,所聘请的专家应该熟悉该行业和所评估的风险因素,并能做到客观公正。
很多时候,项目的特点、规划难度等都难以用完全精确的数据加以描述,但可以用历史经验或专家知识,用语言生动地描述出它们的性质及其可能的结果。
第二种方法是“风险解析法”,这也是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之一。
它是把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市场供求、、竞争力、价格偏差三类风险,对于市场供求总量的偏差,首先将其分为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然后各自进一步分解为国内和国外,其风险可能来自区域因素、替代品的出现以及经济环境对购买力的影响等。
市场竞争力风险因素又可以细分为品种质量、生产成本以及竞争对手因素等;价格偏差因素可分解为诸多影响国内和国际价格的因素,根据项目和产品的不同可能有很大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17:43
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又称安全评价,是指在风险识别和估计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幅度以及其他因素。得出系统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并与公认的安全标准进行比较,确定企业的风险等级,由此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及控制到什么程度。风险识别和估计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在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才可能作出较为精确的评价。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原来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发生变化,同时又可能出现新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识别必须对企业进行跟踪,以便及时了解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风险和风险因素变化的情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20:41
(1)对风险本身的界定。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强度;风险持续时间;风险发生的区域及关键风险点。
(2)对风险作用方式的界定。包括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是否会引发其他的相关风险;风险对企业的作用范围等。
(3)对风险后果的界定。在损失方面:如果风险发生,对企业会造成多大的损失?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在冒风险的利益方面:如果企业冒了风险,可能获得多大的利益?如果避免或减少风险,企业得到的利益又是多少?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8 23:56
风险评价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可能造*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
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
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
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
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
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
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
2、 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
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L——可能性;
S——后果严重性;
R——风险度。
风险值R=可能性L ×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可能性L标准判断准则
等级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5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内情况下发生。
4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3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纡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2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在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1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法律法规及其化要求
人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物业管理形象
等级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淮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5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4
不符合上级物业管理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
>10
1套设备停工或装置
地区影响
3
不符合物业管理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物业管理及周边范围
2
完全符合
无伤亡
<10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失
1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风险度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操作,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20-25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刻或近期整改
15-16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年内治理
9-12
可接受
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8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
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
“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 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
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评价结果把关。风险级别达到*及*以上的均为不可承受风险。
事故把关。以前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或轻伤、一般财产损失3次及以上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无论风险级别为几级,一律为不可承受风险。如果曾经发生过某种事故,但条件已发生变化,不会再有此种事故发生,这种情况不必考虑。
法规把关。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中强制性规定的,列为不可承受的风险。如果不是强制性规定,则根据可能的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列为不可承受风险。
4.注意
在完成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开展风险评价工作,在风险评价期间,还应将危害辨识中漏掉的危害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