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E大调奏鸣曲 贝多芬 简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05:28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1 08:32
第四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7,作于1796—1797年,呈现给当时匈牙利贵族凯格勒维茨(Keglevics)的女儿巴巴拉(Barbara),巴巴拉当时是贝多芬的学生,这首作品当时也有《所爱的女郎》(Die Verliebte)的标题。共4个乐章:1.精神抖擞的极快的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这一起伏很大的乐章里,已充分寄寓了贝多芬戏剧性的生命感,在呈示部中,两个主题有非常精彩的对比,而尾奏中两个主题的丰富交织已接近于中期的作风。2.富有表情的最慢的慢板,C大调,三段体,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乐章。3.快板,降E大调,三段体。在第一段快板中主题借用卡农形式作发展,中段是降E小调,几乎全部是三连音的分散和弦,中段完成后回到第一段。4.回旋曲,温雅的小快板,降E大调。由高音域像波浪一样下降的主题经过高音部和低音部,像交换对话一样的经过部,多少有一些僵硬的第二主题与它的柔和形成有趣的对比,然后扩大发展。其中,最后一个回旋主题装饰得十分优美,像是对可爱的女郎的归结。
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27.1,作于1800—1801年,附有《幻想曲风格的奏鸣曲》的标题,献给李希登斯坦(Lichitenstein)夫人约瑟芬(Josephine),约瑟芬曾是贝多芬的学生。共3个乐章:1.行板——快板——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行板是以细小音粒伴奏之下的柔和主题开头,这个主题展开后的中间乐节特别优美,然后是开头主题以变奏方式再现,构成三段体而转为快板。快板在力度上有剧烈变化,形成对比。第三段再以变奏再现第一段。2.活泼的很快的快板,C小调,三段体。这一乐章实际是谐谑曲:第一段是主题的反复,中段是降A大调,二段体,其乐念为自始至终都用断奏的律动性曲趣,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奏的再现。3.充满表情的慢板,降A大调,转活泼的快板。慢板部分充满抒情气息,然后转向降E大调的快板,回旋曲。尾奏中,先出现序奏慢板主题,使人产生一种冥想效果;再经过花奏,突变成急板,华丽地提高回旋曲主题的气氛而结束。
第十八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31.3,全曲则充满明朗的气氛。共4个乐章;1.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的最初动机和1803年创作的《鹌鹑的啼声》的钢琴伴奏完全一样,史科托把这个动机形容为:“犹如夜晚的明星降临窗边,轻叩窗扉一样神秘、迷人的柔和声音。”2.很快的快板,谐谑曲,降A大调,奏鸣曲式。此曲没有慢乐章,从幽默感十足的第一乐章氛围进到这个乐章,更通过强烈的节奏、断奏、音力的变化制造出强烈的谐谑效果。顿音很强的第一主题在其中拥有有些僵硬的断奏伴奏音型,它的发展充满变形、怪异和幽默。3.温和的小步舞曲,降E大调。小步舞曲属于简单的二段体,同时各部都加以反复。中段仍为降E大调,三段体,反复稳重的主题,然后夹着由主题动机所构成的中间乐节再现主题。4.热情如火的急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由第一主题的8分音符所构成流动性节奏,以及在上面跳跃的,极似狩猎的号令一样的旋律,决定了这个乐章的辉煌效果。这个乐章有《狩猎奏鸣曲》之名,贝卡称其为“一种德国人的塔兰泰拉舞曲”,塔兰泰拉舞曲一直在背景上流动。
第二十六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81a,《告别》,作于1809年,呈献给鲁道夫大公。鲁道夫大公是贝多芬的资助人,又是挚友。1809年4月9日,奥地利与法国进入交战状态,5月12日拿破仑军队攻进维也纳,维也纳贵族纷纷逃难,鲁道夫大公也于5月4H逃离。贝多芬在此曲原稿上记有“1809年5月4日,在维也纳,我所尊敬的鲁道夫人公爵殿下临行前”。此曲共3个乐章:1.标题:“告别”,慢板,降E大调,主部为快板,降E大调,奏鸣曲式。贝多芬在慢板开头3个音符上标注“告别”,这一动机贯穿整个乐章。第一主题的二三小节、第二主题里以长音符都承载这动机。尾奏从第一主题发展开始,两手奏出连锁形“告别”,营造出令人回味的氛围。2.标题:“不在”,充满感情的行板,C小调,A—B—A—B形式。第一主题多少带有一些伤感,经过部主题动机以流畅的琶音来进行,整个乐章弥漫一种不安宁的氛围。3.标题:“重逢”,十分活泼地,降E大调,奏鸣曲式。充满喜悦的活泼,充满像透明的光缤纷错杂一样的美,而且尾奏中孕育有感慨万千一样的情感。
不知道你要的是那首,只好把知道的都发上来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21 08:32
第十三号钢琴奏鸣曲,降E大调,OP.27.1,作于1800—1801年,附有《幻想曲风格的奏鸣曲》的标题,献给李希登斯坦(Lichitenstein)夫人约瑟芬(Josephine),约瑟芬曾是贝多芬的学生。共3个乐章:1.行板——快板——行板,降E大调,三段体。行板是以细小音粒伴奏之下的柔和主题开头,这个主题展开后的中间乐节特别优美,然后是开头主题以变奏方式再现,构成三段体而转为快板。快板在力度上有剧烈变化,形成对比。第三段再以变奏再现第一段。2.活泼的很快的快板,C小调,三段体。这一乐章实际是谐谑曲:第一段是主题的反复,中段是降A大调,二段体,其乐念为自始至终都用断奏的律动性曲趣,第三段是第一段变奏的再现。3.充满表情的慢板,降A大调,转活泼的快板。慢板部分充满抒情气息,然后转向降E大调的快板,回旋曲。尾奏中,先出现序奏慢板主题,使人产生一种冥想效果;再经过花奏,突变成急板,华丽地提高回旋曲主题的气氛而结束。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