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 胠箧:何为至圣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2 08: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7 21:13
2021.12.10周五晴D344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487
《庄子》外篇 胠箧
“胠箧”意为打开箱子。本篇主旨继上篇《马蹄》之后,再次竭力抨击所谓圣人的“仁义”,另一方面倡导抛弃一切文化和智慧,使社会回到原始状态中去。宣扬“绝圣弃知”的思想和返归原始的*主张。
明清时代内丹名家陆西星这样评说《胠箧》:“夫圣人以圣知仁义治天下,而天下复窃圣人之圣知仁义以济其私,则圣人之治法,适足以为大盗谋,故绝圣弃知,绝仁弃义,而天下治矣。篇中屡用‘故曰’,可见段段议论,皆《道德经》之疏义。局儒读之,未免骇汗。然意却精到,不可不深思也。”
明代文学家谭元春《南华真经评点?胠箧》篇末总评:“老庄言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儒究吐舌曰:‘嘻,其甚矣!’然网罟一设,至使深者不深,幽者不幽,禽鱼众生,乱上乱下乱泽,惊悸痛楚,飞走不得自由,如人生乱世,兵刃攒蹙,我为圣人,众生何须我圣人邪?万世众生,不向庖牺索命,反尊为圣人,亦理外法外之事也。”
可见本篇对假仁义的虚伪和对社会黑暗揭露的深刻。
一
【原文】
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1],则必摄缄縢、固扃鐍[2];此世俗之所谓知也。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3];唯恐缄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则乡之所谓知者[4],不乃为大盗积者也?故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齐国,邻邑相望,鸡狗之音相闻,罔罟之所布[5],耒耨之所刺[6],方二千余里。阖四竟之内[7],所以立宗庙社稷[8],治邑屋州闾乡曲者[9],曷尝不法圣人哉?然而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10],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11]。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守其盗贼之身乎?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12],比干剖,苌弘胣[13],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而齿寒[14],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
【注释】
[1]胠(qū):从旁打开。箧(qiè):箱子。发:打开。匮(guì):柜子,后写作“柜”,即简化字“柜”。句中两个“为”字前一读去声,“为了”;后一读平声,“做”。[2]摄:打结,收紧。缄(jiān)、縢(téng):均为绳索。扃(jiōng):插闩。鐍(jué):锁钥。[3]揭:举,扛着。[4]乡(嫏):通“向”,先前。[5]罔:网。罟(gǔ):各种网的总称。[6]耒(lěi):犂。耨(nòu):锄。刺:插入。[7]阖(hé):全。竟:境。[8]宗庙:国君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这里指祭祀土神和谷神的地方。[9]邑、屋、州、闾、乡曲:古代不同行政区划的名称。旧注:“六尺为步、步百为亩、亩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四为邑”;“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曲”则指“乡”之一隅。[10]田成子:即田常,本为陈国人,故又称陈恒,其先祖田完从陈国来到齐国,成了齐国的大夫,改为田氏。田常于鲁哀公十四年杀了齐简公,齐国大权落入田氏之手,后来田常的曾孙又废齐自立,仍称“齐”。[11]“十二世有齐国”疑是“世世有齐国”之误,指田成子之后世世统治齐国。田成子杀简公至齐宣王共六世,如果上推田完入齐到田常时方才为十二世,而田成子以前说田氏“有齐国”则不可通。[12]龙逢:夏桀时的贤人。[13]苌弘:周灵王时的贤臣。胣(chǐ):剖开肚子掏出肠子。[14]竭:揭,举。“唇竭”指嘴唇向外翻开。
【译文】
为了防范那些撬箱子、掏口袋、开柜子的小偷,人们必定会用绳索紧紧捆住,加固门闩和锁扣,这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聪明。可是大强盗来了,就背起柜子、抬起箱子、挑着口袋快速地跑掉了,还担心绳子捆得不够紧,门闩与锁钥不够牢靠。既然是这样,那么之前所做的一系列聪明的措施,不正是给大盗做好了积聚和储备吗?所以我们试着讨论一下,世人所谓的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守护财物的吗?
为什么说是这样的呢?当年的齐国,相邻的两村遥遥相望,鸡狗的叫声彼此都能够听见,布下的渔网,犁锄农具耕作的土地,方圆两千多里。整个疆域之内,用来建立宗庙、社稷,用来治理邑、屋、州、闾、乡、里等区域的方法,又何尝不是在效法古代的圣人呢!不料田成子突然杀了齐国的国君,夺取了齐国的王位。难道他所盗窃夺取的仅仅是一个齐国那么简单吗?他连同那里各种圣明的法规与制度也一块儿劫夺去了。虽然田成子背负着盗贼的名声,但是却有着尧舜那样安稳的地位,小的国家不敢反对,大的国家也没有讨伐他的胆量,就这样一代一代占据着齐国。那么,这不就是用齐国和齐国的圣明法规和制度,来保护他自身的安全吗?所以我们试着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世人的所谓聪明人,有不替大盗积聚财物的吗?世人所谓的圣人,有不替大盗看守财物的吗?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说呢?从前龙逢被斩首,比干被挖去心脏,苌弘被掏空肚子,子胥被扔进江河中腐烂他的身体。即使像上面这四个贤人,仍不能免于遭到杀戮。因而盗跖的徒弟问盗跖,说:“强盗也有他行为的原则和准绳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到哪里都会有行为的原则和尺度。能够凭空想象出屋里藏着什么财物,这就是圣明;带头抢夺财物,这就是勇敢;等到最后逃跑的,这就是义气;预知能不能下手,这就是智慧;事后分赃均匀,这就是仁。如果具备以上五个方面的,就能成为大盗,这种人天下是没有的。”从这一点来看, 善良的人不懂圣人之道就不能立身,盗跖不懂圣人之道便不能采取行动;天下的善人少而不善的人多,那么圣人对天下所起到的作用就小,而害天下的作用也就多。 所以说: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鲁侯奉献的酒味淡薄,使赵国陷入重重围困之中。圣人出现,大盗也就跟着出现了。*圣人,放走盗贼,天下也就平安无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