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3 10:0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2-17 11:01
日前,一则信息刷爆了买车君的朋友圈。2020年12月14日, 天津一汽夏利召开了第八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公司名称及证券简称的议案》,公司名称将由“天津一汽夏利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高铁设备、配件制造及销售、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部件销售等”。
自此,拥有30多年历史的夏利,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走向辉煌
夏利汽车绝对是一代人的记忆。上世纪90年代,夏利就曾以“国民轿车”的身份风靡全中国。当时的汽车还未如现在一样普及,在那个还是以自行车作为普及出行交通工具的年代,10万一辆的夏利绝对是“奢侈品”了。
1986年1月,天津微型汽车建设工作组成立,2月份就赴日考察,同年9月份,第一辆以全散件进口本地组装(CKD)形式引进生产的夏利正式下线。不断摸索探路之下,1990年第一辆自主生产组装的三厢夏利下线,夏利也正式开创了它的辉煌史。
1993年底,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顺利达到年产5万辆的产能。凭着优秀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的工作稳定性,夏利迅速占据了京津冀出租车行业。1997年,夏利公司正式成立,1999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夏利的路似乎越来越好走了。
2000年左右,夏利已占据国内40%左右的出租车份额,甚至还开创了国内自主品牌车型出口到世界各地的先河。2002年,一汽看见了夏利的巨大潜力,并与天津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签署了联合重组协议,以50.98%的股权顺利取得公司决策及经营权,企业也正式融入到一汽体系,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天津一汽夏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夏利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产销量达100万辆的自主品牌,在那个巅峰时刻,夏利的年销量曾达到25.3万辆,并连续18年占据国内汽车销量的冠军宝座。
黯然离场
实际上,自2002年与一汽签署了联合重组协议后,夏利并没有得到一汽的“良好对待”。当时一汽其他合资品牌的销量正蒸蒸日上,一汽也将重要资源“优先分配”给合资品牌,夏利开始暴露出产品线老化,车型技术老旧等资源性问题。
2012年,夏利的销量开始出现滑铁卢,公司的亏损也逐年开始增大。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8年正式停产为止,夏利的累计亏损已达到82.33亿元。
为了“保壳”,一汽夏利几乎把所有可变卖的资产全部易手:2016年,夏利转让出旗下部分一汽丰田的股份;2018年,以一元的象征性价格将旗下的天津一汽华利出售给南京知行汽车(即是如今的拜腾汽车),后者还需承担华利汽车8亿元的债务和职工薪酬近5462万元;2019年,夏利汽车沽清了旗下剩余15%的一汽丰田股权,公司凭着资产变卖的方式,实现了扭亏为盈。
没有核心车型在市场竞争,即便是盈利,也不过是暂时的。2020年9月,天津一汽夏利就传出公司即将更名,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拟将持有的43.73%的天津一汽夏利股权无偿转让给中国铁路物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随着上周的“实锤”,夏利也正式成为了“历史品牌”。
为何夏利落得如此地步?
夏利也曾是“国民神车”,为何会落得如此地步?其实买车君刚刚已经说出了根本原因。进入21世纪后,汽车开始普及,众多合资品牌也进入到国内市场。一汽当时贵为中国自主汽车的“老大”,选择与大众、奥迪、丰田、马自达等组建合资公司,资源当然也会优先分配给以上合资品牌。对利润微薄的夏利汽车,一汽的投入却越来越少,以致夏利的生产线老化严重,产品得不到有效更新,被淘汰也是必然的结果。
除“外忧”之外,夏利还要面对来自众多自主品牌的“内患”。汽车行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如吉利、长城、长安等自主品牌对手投入日益增大,甚至还开始收购国外大型的汽车集团旗下品牌。在自主品牌逐渐向“豪华”方向发展之际,定位较为“廉价”和“低端”的夏利也被消费者抛弃,落得如此收场。即便是在一汽集团内部,一汽都会把投入和资源优先分配给“长子”红旗和“次子”奔腾,夏利始终得不到一汽内部的“照顾”。
说白了,缺少核心竞争力的夏利,如同国内汽车市场的“裸泳者”。虽然的确有过一段光辉史,但完全与市场脱节的夏利,终究会被“后浪”拍死。
“红夏利,黄大发”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夏利曾有过辉煌,也曾跌落低谷。虽然在今年一月份时,夏利曾提供部分资产和债权与天津博郡汽车组建合资公司,意旨打一场新势力的“翻身仗”。但博郡面临的资金问题比夏利还要多得多,疫情的突然来袭更是彻底将项目计划“打回原形”,夏利也正式“宣告死亡”。不管如何,夏利始终为中国乘用车市场历史抹上了浓厚的一笔,也为国内自主品牌做出了很好的“反面教材”。夏利,一路走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