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知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3 01:4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7-29 10:47
我日常做事情的思维是工程思维,也就是把一个整体拆成很多个局部,然后聚焦每一个局部,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这个在哲学上面叫还原论。
但是每过一段时间都需要整体的思考和反思,在哲学上运用整体论。
有很多问题是系统问题,而非单点问题。如果不解决系统问题,最终会被系统给拉回来。
恶性循环就是一个会把你拉回来的系统。
找到这样的系统最简单的方法是因果分析法,最简单的使用就是不断的问为什么,如果可以结合多个角度,那么得出的结果也就越系统化。逐层分析与推导,就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生活工作当中的循环。
化解恶性循环是存在杠杆解的,也就是要找一个关键变量,而对于很多生活当中的坏习惯,最简单的杠杆解就是建立仪式,仪式就是一套固定的自动执行的动作组合。也就是你开始做第一个动作,惯性就会让你做接下去的动作,建立仪式可以减少我们大脑的能量和意识消耗。意志力就可以被节省下来。
很多人不能够改变现在状态,是因为只能够看到一个点,而非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整个系统。
系统=要素+关系+作用
要素有正要素和负要素
正要素:正信息,正能量和资产
负要素:负信息,负能量和负债
正信息减少世界的不确定性,负信息增加世界的不确定性
关系也分为正关系和负关系
正关系是加强关系,负关系是减弱关系
作用分成快作用和慢作用
如果你把很多没有关联的东西放在一块儿,是形成不了系统的,而很多复杂实体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运作规律的整体,这就形成了一个系统。
系统四个大类:生物系统,社会系统,机械系统,生态系统
五种系统现象:良性循环,恶性循环,贤者时刻,回归平庸和滞后效应
正要素和正关系会构成良性循环,正要素之间是可以相互加强的
恶性循环就是副要素之间的正关系,一个负要素会促进另一个负要素,还会形成增强的闭环
负要素之间的负关系就是贤者时刻,比如我浪过头了,玩太久了就会产生负罪感,负罪感会让我回到做事情的状态,负负得正了属于是
回归平庸是指正要素之间的负关系,比如里卡多塞姆勒在经营自己的塞氏企业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决定重新开始,于是把之前的各种规章制度写的东西全都给烧了。
比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每隔三年就要花费精力重新进入到一个新的行业做深入研究。这意味着抛弃过去的成就。
你想改变现状的时候,就越是要抛弃过去的成绩,而过去的成绩越好,你就越是难以抛弃
贤者时刻和回归平庸,其实属于人的一种自然反应,也就是回归均值
滞后效应跟作用相关,你做一件事情会立马得到反馈,这是快作用,对于行胜于言的工程思维来说,行胜于言,能够快速得到反馈,并且得到修正非常重要;但是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所谓的慢作用,比如经济是有周期的,一个短债务周期可能有10~13年,所以一段时间呢,你可能会觉得经济形势一片向好,资产增长速度非常快,央行借款额在逐步提升,经济欣欣向荣,但是资产的价格提升会导致泡沫的增长,当泡沫部分被戳破之后,资产价格开始下降,就需要更多的抵押物或者现金,当人们还债的比例提高了,就没有足够的钱用于消费,你的消费就是另一个人的收入,那么其他人的收入会下降,进一步导致消费下降,消费下降进一步压低资产价格,那么银行放贷就变得更加困难,市场上的现金变少,消费就会进一步下降,这就属于慢作用
但是生活当中大量的东西都属于慢作用,如果一个世界是公平,直观而且高效的,那么一切都可以是快作用,快作用符合我们的直觉,但是真实的世界充满了不公,低效,混乱,所以我们的行动和成果之间有一段距离。也就有滞后效应。
你学了一门知识,做了一个任务,可能要很多年之后才能收获价值。甚至很多情况下,你等不及,中途退场,就会导致价值无法兑现。
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都是马太效应,大的良性循环是从小的良性循环演变而来,比较困难复杂的良性循环是从容易的良性循环发展而来。比如你给自己一个非常小的承诺,然后让自己兑现这个承诺。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可以加大承诺,而兑现承诺的过程当中又可以建立信任。这就是一个承诺-兑现的良性循环。关键是不要做过多的承诺,但是答应的承诺必须得兑现。
均值回归是一种自然现象,这就是贤者时刻和回归平庸的本质。如果你想要有突破,但这个突破会和已经形成的生活惯性之间产生制衡,是一对负关系。比如你想成为业绩超群的人,你的工资会永远低于你的能力,因为工作能力对于工资的带动是有滞后效应的,你周围的同事可能会不自觉的疏远你。
任何的人类社群都是一个均值回归的大系统。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系统中的角色。
人际和谐,回报公平,越变越强,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我们最多取其中两样东西,不可能三样都很全取。
滞后效应,是非常麻烦的东西,尽管处在信息时代,很多东西都在加速,但是身体的反应很可能要多年之后才看得出来。价值投资就是非常明确研究过滞后效应的人制定的方针。在经历之后效应的同时,我们的境遇也在不停地做波动,就像是经济的周期一样。
系统论里还有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储蓄池,储蓄池会不断的做精神补充,情感补充和收入的补充而会支出精神消耗和情感消耗以及金钱损耗。
只有当我们流入的量大于流出的量时才能够把储蓄池建立起来。等你处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就拥有了可以避免放弃的缓冲带。储蓄池会把整个周期波动拉高一截。
如果一个人可以长期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他能够扛过那个漫长的滞后效应,就是因为精神情感收入上的储蓄池。而非决心,毅力,洗脑。
一个有储蓄机制的系统,同时有很大适应力的系统。一个好的系统有三大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适应力,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能力。
想要培养自己的适应力,就要让自己不断的经受挑战,留出时间让伤口恢复,循环往复。就是跳出舒适圈,脱离舒适圈的困难适应力。
自组织,一个系统不依靠外部指令运转,而是按照某种内在规律,自动自发的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现象。
人体就是典型自组织系统。人体输入能量+信息+物质,排出熵。人体的绝大部分功能都是自运转的,要想提高人体的运作质量,不能干扰运作过程,而是要控制好我们给系统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这些因素决定了系统运转质量。关键是输入变量这个因,而非输出变量这个果。
层次性指一个大的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人体本就可以分成多个子系统,比如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等,系统细分下去还有器官,器官细分还有细胞。我们要把生活中尽可能多的大事情拆分开来,然后封装成更小的模块。封装的模块越多,可改变的行为模式就越多。建立仪式就是封装子系统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