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03 03:34
共1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3 07:55
光持石击瓮破之的瓮是指缸。大意:司马光用石头打破了缸,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出自《宋史》。原句“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就博闻强识。七岁的时候听到有人讲《左氏春秋》,很喜欢,回家之后就能给家里人讲出个大概,讲完之后,家里人对他一阵夸,从此更加喜欢读书了,到了“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可能是读书久了,就会显得早慧,在别人遇事惊吓时,读书之人反而会遇事不慌。所以才有了司马光7岁那年的砸缸事件,在其他小朋友离开的时候,能够淡定地砸缸救人,这件事从老家山西传到了京城、洛阳,甚至被人画下来当成学习榜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23:40
光持石击瓮破之意思是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氏春秋》
原文: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闻讲《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撰),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 ,神情严肃的像大人一样,听了别人讲解《左氏春秋》,他非常喜欢。回家后再给家里人讲,书中的主要意思他已经完全理解。从这以后他如饥似渴的读书以至于忘记饥寒冷暖。
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到水缸上,失足落入缸中淹到水里,别的孩子都吓跑了,司马光却镇静地拿起一块石头猛击水缸。水缸破了,水流出来,小孩因此得救。后来有人把这件事画成画在开封、洛阳一带广泛流传。
扩展资料
作品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主人公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击瓮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