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变化都有哪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1:2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24
一、国营盐业单位占领盐业阵地:
自贡市是1949 年12 月5 日和平解放的。解放前夕自贡盐场处于井停灶歇,运输基本停滞。解放初*对食盐实行公私兼运、兼销*,由于原有运商对*的*怀疑、观望,加之自贡周围常有残匪抢劫,特别是1950年初,土匪盘据富顺龙观山一带,经常抢劫盐船,*杀船户。1950年3月邓泸段土匪一次抢劫食盐竟达2万担左右。面对这种情况,川康盐局军事总代表杨寿山同志,亲赴沪州川南行署,请求派兵清剿。一面以公盐带头,盐警部队实行武装护运。对运盐汽车和木船采取逐车逐船派盐警部队持*护运到达销地,藉以疏运场积,保证各地民食需要。不久土匪肃清,运道逐渐恢复正常。
1950年5月,川南盐业公司成立,对自贡场存盐斤和新产绝大部分仍由国营盐业运销部门自运出场,仅有少数运商如大昌裕等及贵州部分运商认运少量盐斤到指定销岸销售。1953年起,由于食盐是人民生活每日不可缺少的物资,*实行食盐统一公收,统一分配,有计划调运的统购统销*,不能由私商自由买卖运输,盐的运输全由国背盐业运销部门按计划调运,从而占领了整个食盐运销阵地。原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为了便于统一安排生产,保证民食和工农业生产需要,由轻工部负责计划收购与统一安排,就场放销等工作。从1958 年一月一日起将原盐订为部管物资,以利统筹安排产销,合理组织调运。在分配调运时,必须根据“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贯彻轻工部规定的:统一计划,分区平衡,划片定点,就地就近供应的办法。直至现在,自贡盐业分公司仍执行轻工部统一计划,经省主管盐局平衡下达调运计划调运,原盐的运输由国营企业按轻工部统一平衡计划、管理、调运,彻底改变了旧中国时而委托运商,时而官商兼运,时而招商认运的办法,从而保证了人民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二、自贡益长途运输路线和运具的改变.
自贡盐运输在旧中国是极为落后的,系以水运为主,仅靠自贡釜溪河运盐。该河从火井沱至邓关闸捻为60 公里,至邓关李家湾为73 . 60 公里,摊险甚多,旧用石德或木捻十多道,蓄水放船,而上行船在枯水不能装载,也要放水行船,并用多人拉纤。由自流井至邓关,经过各滩必须搬滩过坳。川康盐局为了增产赶运,1940 年开始修建船闸,在金子幽、沿滩、邓关三处各建一座,于1942 年6 月全部竣工,用款380 万元。船闸修好后,经过险滩,不再搬拨,每船运量增加百分之五十,闸修好后,每船往返并邓七天,每年可达四十余次。自贡解放初期仍以这条水运线为主,分四段运输,即并邓段、邓消段、沪渝段、重庆以下。从自流井至邓关是槽船,邓关至庐州是拨船,沪州以下是长船,到达笋州以.后,除消纳计盐之外,其余分道运行。
1 .永岸:由泸经木船运叙永,边盐再由汽车运贵州的毕节、安顺等地。
2 .仁岸:泸州用拨船运合江,仁边盐再用船运贵州赤水、茅台等地。
3 .綦岸。由江津的江口船运某江,边盐再经东溪、石角,水、陆运贵州松次‘洪水用汽车)经川黔公路入黔。
4 .渝岸:由长船运重庆,黔盐再由海棠溪用汽车经川黔公路运贵州遵义,贵阳、安顺、镇远等地。
5 .涪岸:长船或轮船运涪陵,保计盐船运彭水,盐船运贵州思南、沿河;陆运由江口运贵州的婆川、龚滩,德江等地
6 .渠岸 由嘉陵江用木船在渝接转运合川等地。
7 .万岸 由下游船接转运万县等地。
8 .湘楚岸:由轮船或木船在渝接转至宜昌再转湖北,湖南各地。
票盐,即自贡本销盐规定就场放销,一般采取陆运,以汽车、牛、马驮运或人力挑运至富顺、内江、隆昌,荣昌,资中、资阳、永川、壁山、荣县、威远、沪县、南溪、自贡市郊等。以上根据1950 年统计,水运149 , 250 吨,汽牟2 , 400 吨,就场放销30 , 020吨,水运占总运量的80 %以上。
邓关至庐州段(沱江)全长105 公里,每年1 一4 月和12 月五个月时间均为枯水季节,水位低落、滩险很多,船支装载量天减,一般减到六成左右,较大的船支更不正常。由于滩险过多,船支运效大大降低,平时能走四个航次,枯水也只能走三次以下,枯水期运盐极端困难,沱江邓沪段的拨船新中国成立后由富顺县组织起来,成立航运公司,归富顺航管站领导和管理,共有木船载遗量S , 000 吨左右。解放以后,自贡井邓段槽船淘扶,由邓沪拨船直运,从自流井至沪州,节省了提拨换装费用,缩短了运输时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邓关盐厂于1959 年建成,年产量近式拾万吨左右,其他物资的运输也逐年增加,如粮食、甘蔗、沙石、砖瓦等,运力和运量发生矛盾,运力不足,物资积压。省内河处,宜宾中心航管站等单位于王960 年从内江、资中、资阳、简阳、消县、长宁、叙永等外港调来船支,载重量3 , 000 吨以上,参加邓消段运输,以运盐为主。
自邓关盐厂1959 年投产后,自贡老厂盐斤停止水运,因邓消段枯水期间运盐特别困难,水枯时,滩槽处水深仅2 市尺左右,船支必须减载。解放初,滩槽轮处,通过航管部门历年整治,每年用于沱江养河费10万余元,使部分滩槽发生了变化,有的滩槽浅变深了,有的槽窄变宽了,有的险滩不险了,有的滩槽弯曲变直了。至1966 年经富顺航管部门与自贡盐运站会合调查影响盐运的还有35 处。
这些险滩至今仍在枯水季节影响盐运,因此枯水期间不能充分利用运力,在经济上增加费用。航运主管部门决定:在枯水期实行枯水补贴,根据每年枯水实际情况,协商决定补贴办法。
1966 年富顺县*决定枯水补贴标准:沱江邓庐段不管船支大小,下水一律按实装吨位的百分之四十运费补贴,每年从12 月l 日起到明年4 月30 日止。
1074 年省交通局规定:沱江邓庐段从李家湾至沪州调为60 % ,自1974 年5 月1 日起执行。
为了解决邓关盐在枯水期多运,于1973 年3 月31 日省交通局,省盐局在屏山召开水运片区会议,以沱江水急剧下降,水深1 . 3 至1 . 5 市尺,运费收入不够船工工资,运输企业严重亏损,于同年3 月27 日在富顺县航运公司座谈协商,有省盐务局,富顺工交局,航运站等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研究协商解决办法如下.
1 .根据省屏山会议纪要.沱江在枯水位时期一般船只装载不足五成时按五成计算运费,其补贴加成按规定计算,时间从1973 年4 月1 日起执行。五成以上按规定计算。
2 .双方配合,要求作到量水配载,凡水位在1 . 5 市尺时,一般船只(载量2 峨吨)装载要求达到三成,其余载量船支,只按实际过水成数派载。
3 .如水位下降到船只装载两成以下时,双方进行协商采取必要措施,维持装到两成,力争多运。
沱江,邓沪段运输困难,尤共是枯水季节,仍力争水运,因邓关盐上运自贡装火车的多了,加大火车运输压力,影响自贡老厂产盐运输,同时沪州各县销区及合江转赤水、泸州兰田坝转毕节,镇雄、威信等地的盐斤必须水运为合理。因此,为减少销区对邓关盐水运增加的费用,从1963 年起在食盐分配价内,每吨降低12 . 00 元,1965 年起又决定调整食盐分配价,邓关盐每吨降低15 . 00 元,平衡运费差额。
泸渝段运盐,解放后以轮船运盐为主,有时也有长船。重庆港务局在庐州成立办事处,办理该段运输业务,并在九龙坡,兰家沱建立港口及货台,中转沿长江水陆联运重庆、长寿、丰都、涪陵,万县、巫山、宜昌、湖南、溯北等地盐斤,经由重庆沿嘉陵江上运合川、武胜、南充,和沿长江至涪陵经乌江至彭水、龚滩、沿河,转沿河沿线。由彭水至黔江,由龚滩沿公路至酉阳、秀山等地。
1951 年成渝铁路通火车到内江,1952 年自贡老厂大、张、贡、郭四大盐厂产盐由自贡用汽车运至内江东站盘龙坝装火车运往成渝沿线各地,由内江汽车公司驻自贡36 队承运73 , 360 吨,自贡盐的运输流向和运具开始起着变化。
1956年12月内昆铁路修到自贡,开始在自贡火车站装车,用火车运盐,自贡盐业运输得到根本改善,各种运具的比重起了巨大的变化。
据1957年统计:火车运盐322 , 700吨,水运75 , 875 吨,汽车8 , 680 吨,就场放销as , 316 吨,火车运量占72 . 90 % ,水运降为16 . 80 % ,自贡、舒平两个火车站装火车铅内昆线至宜宾、内江,主要干线运盐基本流向如下:
l ,由内昆铁路至内红,沿成谕铁路经铜罐驿、小南海至重庆,并铜罐驿沿襄渝铁路至万源,经小南海沿川黔铁路至遵义、贵阳、至水城西,沿湘黔铁路至贵定。
2 .由舒平沿内昆铁路至宜宾,沿宜琪铁路至珙县。
3 .由舒平、自贡沿内昆铁路,成渝铁路至广元,沿广旺铁路至加川。
4 .由自贡、舒平沿内昆铁路,成渝铁路至古家沱,通过专用线至兰家沱,沿长江陆水联运至长寿,涪陵、万县。
5 .由自贡、舒平沿内昆铁路、成渝铁路沿公路至温江专区各县,阿坝、甘孜两州。
6 .由自贡、舒平沿内昆铁路经成渝铁路,沿宝成铁路至广元,由广元沿公路至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由广元沿嘉陵江至苍溪、间中、南部、南充.
7.由万源沿公路至城口。
邓关盐厂产盐从白节子河运至李家湾沿沱江至长江,水运为主,适当以汽车运邓关下盐坝,装拖轮运进邓关绘埝闸(拖轮系自贡市交通局下属木船队所有,每支拖轮可拖带木船或水泥船10支左右,曾有釜溪河上一条龙之称),经釜溪河运至鸿鹤镇铁路专用线站台装火车运往各地,按自贡老厂分配价结算。
因邓关盐厂产盐虽以水运为主,但在枯水期运盐的困难太大,同时邓关盐厂建在最高洪水位以下,每年洪水到来之前,必须运完仓存盐斤。因1973年― 1974年1 号仓均己进水淹过,每年必须上运数万吨盐,以保邓关盐厂再生产的继续进行,和保证盐斤在洪水期的安全。
自贡盐业运输自成渝、成昆两条铁路通车后起的巨大变化,改变了自贡盐以水运为主的面貌。火车运盐节约费用,节省时间,减少中转环节。现在自贡盐运输遍及全省,甚至全国。除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几省外,还运过东北、陕西、江西、上海、江苏、甘肃、广西、广东等省市及出口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76- 1977年间,再制盐还运过河南、河北等省.彻底改变了旧中国自贡盐以水运为主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后,自贡盐运输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自贡盐在市内短途集运的改进:
自贡盐业运输除(火车)陆运和水运所起的变化外,市内短途集运也是=个重要环节,由于自贡盐场除张家坝化工厂和新建邓关盐厂(团庄坝) 比较集中以外,其余三个老厂(大安、郭家坳、贡井)都是解放后接收私人资本家的井灶组织起来逐步发展的,地区分散、产量小、盐包多,点多面广,纵横数十余里。为满足长途水,陆运输装车,装船需要,必须把分散的盐仓存盐集运到车站、码头,做到以盐等车、等船,根据长途运输的要录,确保不积压长途车、船,使车、船随到随装,加速周转,又做到确保生产仓储盐斤及时调运,使生产能够正常进行、解放初期陆运仅靠人力从仓灶抬至公路旁上板架车等短途摄运至车间、码头,人抬距离一般都是几百公尺,甚至有远达千公尺以上的盐仓,’女日和兴灶等,水运盐斤妞用小木船翻滩过坳,驳运至火井沱装船,市内短途集运十分困准,集运费用很高,每吨高达7 元以上,一平均每顿一也在5 元以上。如贡井地区的长土,艾叶滩及贡井沿河井灶的产盐,有的经水运至贡井滩坝换板车运东兴寺下河装船,有的要经过六道滩(艾叶滩、贡井滩坝、中桥、五皇洞、雷公滩、老新桥)到火井沱装船,每经一个滩,由人工抬盐起船,过滩翻捻换船,每段固定一些小船分段转运,自流井盐厂、大安盐厂也要用架车、人力转移集中。不仅费用高,而劳动负荷大,远距离的人工抬盐也不是一般劳动力所能承受的,人抬最远的达两公里以上,板架车运盐远达10 公里以上,加之公路坡度大,如凉高山,光大街等,下坡很危险。由于市内短途运盐十分困难和落后,跟不上盐业生产发展的形势,
1953 年10 月10 日,自贡*开会研究,为发展盐区交通,“市内公路的修建、盐区公路的培修,从灶到仓,从仓到据点,只靠盐的附加收入,本市收人其他没有”,以上于同年12 月刊日向光生*传达*同意公收差价内拨款维修盐区公路,报西南盐局批准,1954年9 月6 日西南盐局同意在公收销售费中每担增加300 元(旧币),于同年只月27 日一列入西南盐局计划。经由自贡市盐局会同自贡市交通局进行调查研究决定如下:
1 .维修和改造盐场运道,使各并灶产盐仓库至火车站,码头都有运盐公路,将原有抬盐小路及石板路改为单车道能通汽车。如和兴路、光凤路、张家山路等。改造坡度,将原有公路提高或降低,如龙井路,将原有公路加宽,如望竹湾路、东兴寺路等。为了下雨天运盐改造路面,将原有炭渣路面改为碎石路面或沥青路面。并于195 了年投资幼余万元修建贡舒公路爹使贡井盐厂产盐集运舒平装运火车。这条公路修建以后,不但盐运便利,对本市油毡厂和荣、威两地进出物资的运输,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至1956 年先后共维修、改造和新修运盐道62 条84 . 00 公里,这些工程的施工组织由市交通局养护段和盐业运销单位配合,以养护段施工为主,资金核人原盐分配价内,每吨O 。60 元,每年均在40 万元左右。于1965 年盐业托拉斯成立省业公司时,采取一次拨款名。万元给市里,以后盐场运道维修由市交通局负责。从此改变市内短途集运的落后状况,达到仓仓通汽车,减轻劳动负荷,节约集运费用,一平均每吨原盐短途集运费由5 . 20 元降到每吨4 . 50 元。
2 .新修和改造河边装盐码头十三处:
由于运盐道路的修建和运输工具的改变,新修和改造集中下河上船的运盐码头13 处,如关外水涯居、鸿鹤镇码头及邓关下盐坝码头。邓关捻闸以上普门寺新货场码头,主要解决邓关盐水运不出由团庄坝盐厂用汽车运至新货场绕过闸绘,露天包堆,待拖轮上运自贡鸿鹤镇站合装火车,以减少洪水期间邓关仓存盐斤发生损失,该处约可堆盐800 吨左右。邓关盐厂团庄坝1 ? 6 号盐仓下盐码头及郭家坳牛屎山安装缆车至上桥上船,张家沱码头等。
3 .新修火车站台15处:
内昆铁路1956 年12 月修到自贡通车,当时还是临管期间,工程尚未竣工,为了提前运盐,盐业运销部门在罗湾火车站先后修建堆盐货台四处,即六道货台,八道高货台,东兴寺铁桥头货台(现轻工局背后钻井队五七厂》、客站左侧黄沙货台,可堆仓盐6000 吨左右。现在装火车用的堆盐站台10 处,都是从1966 年以后逐步修建的,共计181 何105 个货位,面积8,170 平方米,可堆包盐7920吨.
4 .逐仓修建上盐货台,捆盐蓬及拖车回车坝:
从1954年以后,逐步达到仓仓有公路,汽车可直达仓门口运.盐,市内短途集运除水运直接下河外,从盐仓到火车站均以汽车运盆为主,为了汽车到盐仓装盐的速度趣快及安全,采取以下措施:
① 修筑出仓上盐土货台。原来汽车到盐仓装盐均以现捆盐包筑墙搭上跳板,后因跳板经常遗失,搭跳板和拆跳板都影响时间,搭过跳板的包盐污染泥沙,影响包内盐质,采取逐仓修筑上盐货台后,解决了上汽车的问题。
② 逐仓搭盖捆盐拥。捆盐原在仓内或仓门外,仓内扭盐常因仓满不能操作,仓门外捆盐因场地窄小,露天操作,工人日晒雨淋,夏天太阳大了工人不愿操作,雨大了盐斤受损,工人也不愿继续操作,经常*停止捆运,浪费运力,完不成集运任务。
3) 逐仓扩建拖车回车坝。1958 年大跃进以后,当时自贡汽车运力不足,为了增加运量,运输部门采取汽车带上拖斗,增加运量,原修单车回车坝倒车困难,又不安全,因此逐仓扩大回车坝,使拖车运盐方便
铁路专用线的修建:
自贡盐场盐的短途运输,依靠人力搬运,-除板架车和木船外,扛运占很大的比重,解放后虽然汽车运力有所增加,运盐道路逐年改善,仍远远不能跟上盐业生产发展的需要,1956 年,内昆铁路提前修筑,自贡张家坝和大安地区是当时盐业生产较多的地区,也是其他工业生产的基地,市里领导部门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确定由内昆线自贡车站牵出线起,修一条经过大安直达张家坝化工厂的专用线铁路,由自贡盐局*刘铭同志到北京参加全祝轻工部盐务总局召开的全国盐务会议机会面报,经盐务总局同意投资300 万元。
这条铁路专线于1956年10月20日开工,到1958年8月18日竣工,实际投资283461 .00元。
此线全长:正线6726.31 米,自贡―大安3.8 公里,大安―张家坝3 . 7 公里,站线大安485.42米,张家坝4496米,共计981 . 42 米,牵出线180米,安全线82米。
这条自张专线的建成,大大节省了盐的运输费;以盐和其他物资节约市内架车、汽车短途运费毛算,
张家坝至自贡火车站运距七公里一每吨汽车运价5 . 03 元,加装卸汽车费每吨0.90元,减每吨盐出仓距离费(平均以100 公尺计算)0 . 60 元等于每吨节约运费3 . 33 元,以1964 年张家坝进出物资106 , 950 吨计,节约运费356 , 143 . 50 元,
大安至罗湾火车站3 公里,汽车每吨1 .动元,加装卸费0.90元,减盐的出仓上站每吨(以产量最大的10万吨真空盐仓计算)运费0.50元,等于每吨节约运费1、86元,再以1964年统计,大安专用线进出物资137200吨计算,共节约运费271 , 912 元,总计每年节约运费628,055.50元,预计五年即可收回自贡铁路专用线的投资。这笔节约款体现在各物资单位,但以盐的集运费为主。自张专用铁路的建成,使自贡盐场不仅是盐运,其他物资豹运输都起了巨大的变化,克服了市内短途运力不足的困难,改变一了自贡盐运的落后面貌。
舒平铁路专用线的建成;
1970年以后,舒平火车站随着自贡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货物进出量增大,舒乎火车站站台货位有限,对原盐和油毡进站待装货合发生困难,舒平站正线又无适当地点修建货台,因此自贡盐业运销站经过与舒平火车站有关领导多次现场查看研究,在舒平火车站的支持下,取得成都铁路局,重庆铁路分局等单位的同意,与油毡厂共建舒平铁路专用线,经由自贡盐业运销站报经省盐业公司批准,在平衡差拨款数万元作为投资,与油毡厂共同修建铁路专用线,于1971年由自贡盐业运销站组织施工,自贡铁路工务段进行技术指导,从贡井盐厂舒平一车间前面与舒平铁路牵出线接轨,全长0.2557 公里,资金原拟与自贡油毡厂共同负担3 后因该厂当时投资有困难,最后扫尾工程款由油毡广负担壹万元左右。该专用线靠盐厂一方由运销站堆盐待运,对面由油毡厂修筑货台使用。以后油毡厂运输需要加长专用线的工程。舒平专用线修成方便了原盐和油毡的运翰,缩短了运线。原舒平1-2号盐仓距舒平火车站站台640公尺,专线修成后1-2号盐仓距专用线运距为161公尺,缩短479 公尺,节约装卸费用。85年后油毡厂自建专用线。
技术革新工柞:
1 .大搞运盐梭槽和轨道运盐。
1958年大跃进中,自贡工农业生产发展,搬运工作需大批劳动力,有的盐仓出盐距离长,坡度大,搬运工人劳动力跟不上盐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减轻搬运工人的劳功负荷及劳力不足的困难,由交通局所属各运输站与盐运站在市内基层批发部配合,在大安天成井等用旧钢丝绳搞架空索道运盐,(即天线一处)又用楠竹成木料制梭槽29 处,其中大安4 处,最长梭槽是团结仓292公尺,及劳动仓、东槐仓、长发灶;张家坝2处,郭家坳11处,最长的是天龙井215公尺,邓关12 处。后因梭槽速度太快,容易梭破盐包,遂步淘汰。架空素道和梭槽虽有不足之处,但在当时赶运盐斤起到一定作用,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
196l年以后,由于鸿鹤坝货台大量起运邓关拖轮来盐,从河边上站台坡度太大,由自井运输站施工,在鸿鹤坝扩建货台时,试搞机械化码头,铺设铁轨,用平板车装设卷扬机带动,效果较好,至今仍在使用。盐业运销站在盐场运道维修费内支付37 , 000 元(包括扩建站台),郭家坳牛屎山照样安装一处,运大荣井一带盐斤从牛屎山下河,上桥装拖轮到鸿鹤坝货台装火车。
2 .大搞技术革新使盐运逐步实现机械化:
原盐的计量,装包,逢口和短途运输及麻袋的洗晒都仍热没有改变,使用秤杆计量,用竹蔑创盐装包,人工用针缝口,洗麻袋靠人工洗、太阳晒的落后方法。不仅劳力用得多,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更重要的是不适应盐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和食品卫生,为本世纪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要求,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
省轻工局,省盐业公司先后投资拨技革专款396,344.90元,投入改革。
在上级领导重视和有关单位的支持协助配合下,技术改革项目取得研制基本成功的有:原盐计量包装机,运输堆码工程、卤袋洗烘设备等,解决了一些突出的矛盾,为实现盐运的机械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四、争取多运
自贡盐运1952 年前以水运为主,1956 年内昆铁路通到自贡以后,以陆运火车为主,结合水运。由于火车、木船、轮船分别为铁路、航运、港务部门掌握,虽有年、季、月、旬计划,但经常发生车流阻塞,船支周转受阻的影响,不可能做到按旬、按日均衡运输,根据这一特点,铁路和航运部门批准的月、旬运输计划,做好短途的平衡衔接,以短途保长途,做到以盐等车、船,但由于长途车船不正常,造成车站及码头阻塞,使短途运力积压,影响原盐生产仓库周转,有时又因短途不足影响长途车船装载。自贡盐业运销部门一贯重视盐的运输,提出了以运保产,以运保储,以储保销的方针,因此一旦出现矛盾,盐业运销部门的干部和工人,特别是负责调运的人员,必须傲到勤跑、勤联系,勤深人基层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后反映上级有关部门,千方百计处理短途与长途运输的各种矛盾,争取多运。在处理短途运输紧张的矛盾方面,由市运输指挥部专门召开会议,由工交*亲自主持,动员各有汽车单位和专业汽车部们,除白天完成本质任务外,加夜班运盐,这样基本缓和了短途运输紧张矛盾.
由于铁路系统组织很严,一切服从调度命令,火车运输分重点和一般,盐运在铁路运输中不算重点,为了处理好这个矛盾,就要做到前面所说的以盐等车,车皮一到马上装运。为把自贡原盐运出去,运输部门的支持和有关部门同志的努力下,自贡盐的运输基本得到了解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24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这是继续完成民主*遗留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时,全国拥有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不仅使广大贫雇农遭受残酷的封建剥削和压迫,也严重地束缚农村生产力的解放。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使广大贫雇农从地主阶级统治、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进行土改。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那时我国已有一亿多人口的地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并从当年冬开始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广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废除地主阶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冬,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全国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大约4 600万公顷土地和大量的生产资料。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翻了身,这就使中国最大多数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土地改革运动的胜利,摧毁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社会基础,巩固了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25
七十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饮食方面,我明显是打小没吃过饱饭的。从来不挑食,胃口出奇的好,白菜、萝卜、黄瓜、茄子,没有我不喜欢的。酸甜苦辣咸没有我吃不下的,我可以第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后一个离席。只要有我在,家里永远都不会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妈妈向我征求反馈意见,我一律是一个答案:‘正好’。当时的消费,我一向节俭。但是一旦有些闲钱,又忍不住像‘暴发户’一样到餐桌上‘挥霍’一气”。一个把童年记忆牢牢刻在七十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孩子眼里,那些纸票“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八十年代:小康——黎明前的曙光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现在,谁会在乎半个烧饼啊”。过去限量供应的大白菜,已经让位于芥兰、木耳菜、丝瓜、西红柿、鲜蘑和荷兰豆。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九十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二十一世纪:吃并选择着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够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刚解放时中国新*不被美国等一些强国承认,经济上受封锁。这也是当时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香港作为*与海外交往的一个跳板。
经过几十年的混战,中国得到统一,*作为主要领导人有很高的威望。刚解放是各方面都很困难,那时候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大多数是仿照苏联的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那样东西生产多少是计划好的,买东西要有相应的票才能买到,物质上很贫乏。那时后中国几乎没有汽车,而如今满大街都是,可以说你现在所能看到的是以前没有的,以前的东西很多在现在都见不到了。变化是巨大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在硬件上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多年的路程。
如前面那位说的,你的问题太广了,不好做出完整的回答,你可以参考建国50周年等记录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7 11:25
那可多了!
七十年代:吃的像个人样
“饮食方面,我明显是打小没吃过饱饭的。从来不挑食,胃口出奇的好,白菜、萝卜、黄瓜、茄子,没有我不喜欢的。酸甜苦辣咸没有我吃不下的,我可以第一个开始吃,一直吃到最后一个离席。只要有我在,家里永远都不会有剩饭剩菜。吃完饭,妈妈向我征求反馈意见,我一律是一个答案:‘正好’。当时的消费,我一向节俭。但是一旦有些闲钱,又忍不住像‘暴发户’一样到餐桌上‘挥霍’一气”。一个把童年记忆牢牢刻在七十年代的孩子,长大后在自己的博客里这么写道。 糖票、油票、肉票、粮票……在当时的孩子眼里,那些纸票“全都能吃”。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萝卜、大白菜一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菜,并代替了粮食。家家户户都在腌制咸菜,似乎只有逢年过节时才会“几近无限量”地包顿饺子。偶尔有重要的客人,也会安排杀鸡杀鸭招待。一般的家庭中,女性仍然没有习惯上桌同客人一道吃饭。尤其是中小型城市,餐桌上只有家里的长辈和男人们。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前,健康的标准是“只要求不生病”。二十年后,这个标准似乎没有什么改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时代还没有那么多的糖尿病,最甜的烤红薯和爆米花也只是孩子们偶尔才能享受的。 这个时代的符号很相似:推开不同的门,每张餐桌上的菜肴是相似的;每个房间家具摆设是相似的;人们的穿戴是相似的;对生活的渴望也是相似的。他们的理想很简单:吃的像个人样。
八十年代:小康——黎明前的曙光
这个时代,从温饱走向小康的中国人,餐桌上“逐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盛。“现在,谁会在乎半个烧饼啊”。过去限量供应的大白菜,已经让位于芥兰、木耳菜、丝瓜、西红柿、鲜蘑和荷兰豆。尤其到了中后期,在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中,一年四季都可以装满各种各样时令蔬菜水果。 从初期的粮油、副食品敞开供应开始,所有的票证都被逐出历史舞台时,也预示着一个新“饮食”时代的到来:以往逢年过节才端上餐桌的红烧肉,已经慢慢开始增多。过去闻所未闻的三文鱼和鲈鱼,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觉:生活水平正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化。 但虽然如此,能够明显提高身体素质的牛奶,依然还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中普及。直到中期,全国实施了菜篮子工程,把禽、蛋、奶、水果、蔬菜等等包括在菜篮子工程里统筹解决。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才彻底解决了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 80年代后期,粗粮食品逐渐从百姓的餐桌上淡出,细粮成为餐桌上的主角,而粗粮成了配角。一些粗粮已经被淘汰,与此同时,野味和海鲜也逐渐开始出现在人们饭桌上,各类蛇鼠,还有娃娃鱼、穿山甲、果子狸等都纷纷出笼。那时候没有禁止捕食这些山珍野味,因而人们都十分喜欢大啖那些肥腴美味的红烧山珍野味。 从这些“新鲜”的菜肴中人们依稀看到,黎明前的曙光已经到来。
九十年代:饕餮时代的来临
从这个时代初期开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吃风大长,一年在餐桌上甚至能吃掉上千亿元人民币。鲍鱼、海参、翅肚开始出现在人们面前。菜肴的品类和档次也开始步入历史顶峰期。 在这个时代的餐桌上,尤以鲍鱼为吸引眼球。自古以来,这道菜就是尊贵生活的象征。在各个朝代,吃鲍鱼往往是豪门贵族、帝王将相才能拥有的幸福享受。尽管它的营养成分并不是最齐全的,但它给人的心理满足却非同一般。就在这个“追逐心理满足”的时代,有位美食家对鲍鱼在中国内地受到热烈欢迎的程度,一针见血地指出:“美食与营养是有一定距离的,在餐桌上,最主要的是口感而不是营养;鸡蛋有营养价值,但它不能代替人们对美食的感受。另外还有一种文化的追求在内。” 已经消失的粗粮意外地受到食客青睐,再次回到餐桌,重新成为中国人饭桌上的新宠。与此同时,国人把牛奶从特种营养品的位置摆上了普通的餐桌,中国乳业于是开始高歌猛进,进入一个超常发展时期。 随着生活的富裕,中国菜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俄罗斯西餐、法国大菜、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等纷纷进军中国,中国人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这个时代的你无论走到何方,大街小巷各种档次和风味的餐厅与酒肆都随处可见——随之而来的健康恶果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心血管、肿瘤、糖尿病、肥胖症持续攀升,已成为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于是,人们开始大规模地减肥。
二十一世纪:吃并选择着
麻辣小龙虾、香辣蟹、水煮鱼,都是这个时代的餐桌文化。但在世纪初突如其来的一场SARS,以及层出不穷的诸多“黑幕”曝光,让很多都市人群的腹中馋虫都被杀死。人们开始呼应健康主题,对回归自然的“水果蔬菜”重新重视。调查显示,当今一半以上的都市人都把水果纳入每日健康必备品。大批商家针对市场,及时推出各种“自然绿色系列食品”,理由是清新健康,当然最重要的是,卡路里含量够低。 牛奶的发展进入颠峰时期,纯牛奶、脱脂牛奶、加钙牛奶应有尽有,数不胜数。 过去的人们喜欢买冷冻室大的电冰箱储存鸡鸭鱼肉,现在也开始讲究食用富于营养的鲜活食品。蔬菜要吃新鲜的,粮食要吃该年的,鸡鸭要吃一秒种之前的,鱼肉要吃欢蹦乱跳的。带着露水的嫩黄瓜,空运来的鲜荔枝,放在餐桌上还在甩尾的活虾,叶子翠绿的鲜桃,人们在市场上挑剔的目光,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不是价格上。 什么食品有营养,什么食品能防衰老,什么食品搭配能够保持身体的酸碱度平衡,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在二十一世纪的初期,“清醒而及时地”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但从科学的眼光来看,似乎做得还是不够。
刚解放时中国新*不被美国等一些强国承认,经济上受封锁。这也是当时没有收复香港的原因,香港作为*与海外交往的一个跳板。
经过几十年的混战,中国得到统一,*作为主要领导人有很高的威望。刚解放是各方面都很困难,那时候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大多数是仿照苏联的模式。实行计划经济,那样东西生产多少是计划好的,买东西要有相应的票才能买到,物质上很贫乏。那时后中国几乎没有汽车,而如今满大街都是,可以说你现在所能看到的是以前没有的,以前的东西很多在现在都见不到了。变化是巨大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在硬件上走完了西方国家百多年的路程。
如前面那位说的,你的问题太广了,不好做出完整的回答,你可以参考建国50周年等记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