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0 22:42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2 00:08
一、有目的地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演示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进而激发动手操作欲。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让学生事先明确实验的目的,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思考分析,从中寻找规律。教师可以边演示边提问出现的每一个现象的缘由,以形成强烈的思考。如在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中,教师首先拿出一个并联电路,通电后,先闭合一个灯的开关,再闭合第二、第三个灯的开关,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并猜测将要发生的现象,当再闭合第四个灯的开关时,导线处开始冒烟。这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想到了什么?由此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追求新知的*。
二、有针对性地增加实验的质疑性,激发学生的操作欲
在物理课教学中,结合实际,对重难点章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增加质疑性实验,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就是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先共同做些小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质疑,再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在上课前,先在一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一张纸片,并迅速倒置,让学生观察,再将杯口转向侧面,慢慢转动一周,让学生继续观察,纸片仍是牢牢地将杯口封住,水始终未见流出。由此学生产生质疑,引出课题,导入新课。这种做法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心理特征,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加深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三、变固定步骤的测定性实验为开放式实验
测定性实验如果按照课本安排的固定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为此,我常常将这种测定性实验更多地变为开放式实验。如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实验中,我只讲明实验目的,不告诉具体的实验步骤和方法,让学生通过独立操作来研究实验过程。当学生在测石块的密度时,一部分学生就采用了“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的方法,另一部分学生采用了“先测质量后测体积”的方法,通过两种做法比较,探索出最合理的测量步骤:“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这种开放式实验,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与创新思维能力。
四、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在重视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验证物理理论,说明物理应用,示范操作规则,特别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发展科学思维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逐渐体会到:演示实验的最大弊端是把学生置于“看”和“听”的状态,他们虽然心里“跃跃”但两手却不能“试试”,导致其兴趣和爱好得不到充分培养,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为此,我更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尽量让他们多动手做实验,或让学生参与那些操作简单的小型演示实验,如“鸡蛋由于惯性落水”的实验、“带电体可吸引轻小物体”的实验等,或把某些演示实验变为探索性学生实验,如“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等。通过经常性的动手锻炼与探索,学生体验到自己动手去探索、去认识物理规律的快乐,提高了动手能力。分组实验由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做,让他们自己去参与、去发现,正是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效果的好方法。诸如“长度测量”、“特殊长度测量”、“惯性”、“光的反射”、“摩擦起电”等演示实验,我都是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其实验效果明显不同。
五、指导学生对典型习题进行验证
物理不同于其它学科,最终目的不是能用数学的方法解答习题,而是能把物理问题与实践结合起来。如对“热学”中温度计示数变化的一系列习题,我采用一边进行理论分析,一边让学生动手验证的方法,使他们不仅从理论上明白并且通过实验观察到:用扇子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扇风时,温度计示数不变。把温度计玻璃泡置入盛有酒精的烧杯内部时,示数不变;当温度计的玻璃泡离开酒精时,温度计示数会下降;当用扇子对着湿玻璃泡扇风时,示数下降加快。这种让学生动手验证典型习题的做法,使学生既加深了对题目的印象,又巩固了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六、指导学生开展物理课外实验
物理课外实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扩大其知识面,对于发展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有利的。我的做法主要是以下两方面:一是做好课本每章后面的小实验,二是鼓励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比赛。
七、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决不能离开实践。指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无疑是一条有效的实践途径。如我在讲“音调、响度、音色”一节时,为了检验学生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实际问题,让学生准备一些胡琴,启发他们思考:拉胡琴时,如果调太低,可怎样调整?“5”“6”哪个调高?手指应在弦上怎样移动?然后再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从而使深奥的知识变得简单明了,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让学生明确学习与生产、生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