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0 17:5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8 10:30
小学儿童的性格特点
小学儿童的性格特点,在很多家庭中,孩子被放在第一位,认真教育孩子的爸爸妈妈是有很多的,可是有时候始终不会教导孩子的,以下来了解小学儿童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知识。
1、求知欲强:爱学习,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注意力比较稳定,善于把开始的事一直做到底。
2、富于友爱感:爱和其它小朋友一起玩,玩时能友好相处,善于把自己的愿望与集体相结合。
3、爱劳动:自主能力强,穿衣、吃饭都要求自己做,主动帮*做事。
4、有同情心:关心老人,愿意帮助他人,不欺侮比自己小的孩子。
5、道德感和美感:具有爱人民、爱祖国的萌芽,喜爱唱歌、跳舞、朗诵诗等。
6、克服困难的态度:遇到困难努力去克服,并想出办法去完成任务。
如何培养小学孩子性格
1、帮助他们扬长避短。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分别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帮助不同的儿童得用自己的优点去克服弱点。如果不了解儿童的性格特征,或虽然了解而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都无助于儿童性格的改进和发展。
2、儿童日常在学习或纪律方面出现问题也往往有性格上的原因,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力求找到主要原因。如果问题的造成主要是由于性格上的原因或附带有性格原因,就应该全力地或适当地在改变学生性格上下功夫。
3、一般说来,对于有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儿童,教师不能过于苛责,应当通过启发、暗示、表扬等办法,使他看到自己还有优点与能力,以增强信心。
而对于自尊心过强或自高自大的儿童,教师就不能一再夸奖,当然批评也要顾及情面、留有余地,还要抓住他的上进心,设法使他在学习的成败中看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
小学孩子性格特点有哪几方面?其实对于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在性格方面会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像白纸一样保留着天真单纯。即使也有个别的熊孩子,但这时候的孩子只要好好教育,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的。作为家长应该负起责任,千万不能过早的放弃对孩子的教育。
1、小学生性格发展的一般特点
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长期塑造而成的。性格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性格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心理学家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与教育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学生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
但其发展速率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时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高年级儿童已完全适应了学校里以学习活动为主的生活,集体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同伴交往日益增加,教师、集体、同伴对儿童的性格越来越产生直接影响,使儿童的性格特点日益丰富和发展起来。到小学六年级,儿童开始步入青春期,青春期身心的巨变又将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生的性格发展中,小学高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
2、小学生性格发展的具体特点
刘明(1990)等人的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情绪特征不断发展,并在高年级出现高峰,这主要是由于在这个时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性格意志特征的发展曲线是平直的,差异均不显著;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呈稳定发展,四年级到五年级呈迅速发展。
我国研究者对小学生的.性格进行了测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好奇心这一性格特征上,二、四、五年级相互间的均数比较差异都非常显著,说明各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发展迅速。进取心这一性格特征在二年级发展迅速,进入四年级后则发展缓慢,但较之二年级有很大的进步。
但三个年级在独立性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现在的小学生在独立性上发展不够,依赖依然极其严重,家长、老师应注意从小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性。研究还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好奇心和进取心的性格特征。因此,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是不可缺少的,此外,男、女学生的独立性、好奇心未表现出差异,但在进取心上,女生胜于男生。这可能是小学生男生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的原因之一,教师应注意到对男生进取心的激发和培养。
小学生性格的培养
1.认知教育:认识决定着行为的态度,是行为的指导。在小学生的性格教育中,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认识能力、以知育性。具体教育中,在传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一定的人生观知识,面对现实的人际知识,使学生了解、领悟,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籍,如阅读文学,通过优秀文学作品中主人公正面形象的性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阅读历史书籍,以史为鉴、阅读名人传记,切身体会伟大人物的成长过程,影响心灵等等。
2.实践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听报告会,参加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开展文学艺术活动,如书法、音乐、绘画、舞蹈等等;举行体育竞赛活动、进行社会公益劳动、校园建设劳动,鼓励多做家务等等,在活动之中,发展学生的良好性格,矫正不良性格特征。在教育中,要针对小学生特点,采用榜样示范、情景暗示等方法,多用鼓励、表扬来强化儿童的良好行为倾向,反复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3.班级教育:班级是学生进行集体活动的基本地场所,是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息息相关的微观环境。班集体的教育力量具有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班集体是学生自己的组织,他们是集体的主人,在集体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与他人的的交往、比较和评价他人过程中,学会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班集体为学生的性格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通过形成正确的集体*和良好的班风来培养学生的性格,要注意运用少先队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性格,同时班主任要注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如鼓励儿童的友爱、互助,形成积极的人际交流,改变那些地位较低的学生的地位,让他们担任一定的职务等,使小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自我价值感,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上进的力量和信心,在积极愉快的开放的班级氛围中发展性格。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作出评价;他们逐步学会了用道德观点和社会准则来评价别人和自己的行为,尽管他们运用的准则一般还常是很具体的,他们的评价却变得越来越全面,能够同时看到正面和反面、优点与不足。另外,随着个性的发展,小学生的个性性格特征也不断增强,性格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