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17 17: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9:57
《动机与人格》内容精要:该书初版共分为十七章(第二版将最后一章删去),及两个附录。主要论述了他的整体论科学观、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论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第一、二章及附录乙,阐述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和整体论的科学观。马斯洛首先对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正统的科学由于过分强调技术和方法使得科学家竭力追求所谓的客观性,而忽视和回避了价值问题,同时科学家还创造出一整套科学等级,使得各门学科之间壁垒森严。针对传统科学的原子论的分析研究方法,马斯洛提出了自己的整体论,他认为既要用综合的、多学科的方法来研究人的问题,又应把人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来研究。该书即是自始至终运用整体论方法进行研究的著作。作者在附录乙中对整体论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论述,提出了整体动力学、有机结构理论、症候群动力学等一整套理论。
第三章到第七章,主要论述了动机理论,亦即马斯洛独创的基本需要理论。马斯洛认为,要想充分理解人类动机,我们就必须着重研究最终目的或结果。广泛的、跨文化的研究表明,驱使人类行动的是若干始终不变的、遗传的、本能的需要。这些需要是心理的,而不仅仅是生理的。马斯洛把这些需要划分了若干层次:每当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新的高一级的需要就会出现,以此递级上升。从而他把人类基本需要组织在一个有相对优势关系的等级体系。处在等级体系中最下一级是生理需要,这是人对生存的需求,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强烈的一种。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出现安全需要,由于在健康、正常的*身上,安全需要一般都得到了满足,因此观察儿童或患神经症的*就最有助于理解这种需要。安全需要之上是归属和爱的需要,爱的需要受挫是心理失调的主要原因。爱的需要之上是自尊需要,包括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当前面诸多需要满足之后,自我实现的需要就出现了,这是人类的一种成长、发展与利用潜力的需要。马斯洛还分析了满足基本需要的先决条件,并从十二个领域为基本需要理论作了证明。
第八章到第十章,论述了有关将精神病病因、心理的遗传性基础及和谐化控制的问题。
第十一章以后,主要论述了自我实现理论和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而年轻人由于个性或独立性尚不完备,他们处于走向成熟的道路上,而自我实现则意味着一种成熟,意味着发展或发现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自我实现的人具有很多的优秀之处;具有洞察生活的能力,有清醒的是主观,具有创造性、自发性,很少发生自我冲突等等,他们达到了真正的心理健康,他们是“超越了民族意识的人”。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则是马斯洛针对过去的心理学只局限于研究人的消极方面而提出的,与过去心理学研究中弥漫着悲观主义氛围相反,马斯洛提倡一种积极的心理学,研究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研究人的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