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55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0
瓷器不同于青铜器、古钱币需要包浆皮壳。我对古瓷器喜欢除去皮壳,真东西用不着残留它作为佐证。瓷器在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层,面貌也不同。我们这里从水坑(古运河道)里出的瓷器瓷片,有的没有一点皮壳,光亮如新,但温润如玉,没有那种扎眼的火光气。
也有土里的瓷器业重腐蚀,连釉面也全脱落也,釉面已去,何来皮壳?我在洗瓷片时,对有附着物的,开始听信瓷友的话,用洁瓷净泡,结果附着物去了,釉面也变了色。后来在清洗时采用钢丝球刷,用点力也能除去。对整器上的附着物(主要是瓷器,不包括低温釉的)采用刀片或美工刀小铲去。我想,自然与人工做的粘附物相比较,前者粘附在瓷面上更牢一点,后者则没那么牢,有的用指甲就能刮去。
有些高仿品的确需要借助放大镜。我也碰到一些藏家,拿着放大镜转地摊,实是唬人而已。
对瓷器的气泡进行研究,紫窑烧的与气窑、电炉烧的不同。前者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不断添柴,每次添柴炉温便有所下降,瓷器釉面的气泡也就大小不一、有宇航局有疏,且有层次。而用气窑烧的瓷器,因温度高,釉面沸腾,气泡大小相同,且没有层次,很容易甄别。但高仿不同。到高仿店一看,无法区分。这些高仿者已有所悟,什么时候升温,什么适当降温,研究透了,用气窑与柴窑烧出来的瓷器别无二致。但是,运用这种“气泡学”可以区别一些不同高仿的东西,如果瓷器的釉面气泡大小一致,处在同一层,那肯定是现代仿品。瓷友雅玩,找的就是感觉。任何事都不同绝对化,气泡只是辨赏瓷器的一种方法。我曾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不同的瓷片。比如先用10倍的放大镜看官哥汝钧瓷片釉面的气泡,再用40倍的放大镜反复看,找到其中的感觉。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闻香识女人》,现实中有不少瓷友闻香识瓷片。搞古陶瓷收藏,除了看器型、胎质、釉水、款识、痕迹、气泡等外,还有用鼻子闻的。不少搞老窑的瓷友均有此感受。一般出土的古陶瓷(主要是瓷化程度不高的、低温釉的)都有一股芬芳的泥土味。有的古陶瓷虽然离开土层时间很长了,但只要一碰到水,那股特有的泥土味就会溢出。像汉罐、鸡首壶、宋吉州窑等瓷化程度不太高的均可闻到。这种泥土味,比起那种作伪时掺入其他东西埋地后取出的新品发出的刺鼻腥味有所不同。有兴趣的瓷友不妨自己试验一下。当然,这种闻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听说,现在有一些仿者新品分别埋入不同的土层。如汉代瓷器就埋汉墓的泥土中;宋代瓷器就找宋墓的泥土掩埋,等几个月或半年取出后,不知是否也能达到真品的那种泥土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1
最直接的感官看瓷器就跟看美男一样长的好漂亮的谁都邑多看两眼想拥有和获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1
一、看通透度
一般手工瓷器胎壁较薄,透光性好,原因在于好的高温瓷器胎质会比中低温瓷器薄,中低温瓷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不高,质地较高温瓷疏松,为了提高抗撞击性,所以胎质会相对厚一些,而好的高温瓷则,胎底厚,越往上坯胎越薄。
纯手工与半手工茶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透性好,在灯光的照射下,能用肉眼看得出来,而足线的区别也比较明显,相比之下,最好区分的就是纯机械制作的瓷器茶具了,机制瓷器,一般是用纯气压或是模具灌浆的模式完成的,不用经过手工处理,机械瓷器特点,壁厚,几乎完全不通透,足线非常浅,几乎是平的。
二、看底部足线
一般手工瓷器的足线呈一个直角,而且比较深,一般师傅在修坯的时候,用刀来修,底部的线条较深、较直、棱角分明;而半手工相对来说瓷器壁部也是比较薄的,但杯底凹进去的地方比较浅,而且呈斜角,因为是靠机器来挤压成型,如果杯底足线处凹槽较深则机器不容易拔出,不可能做到手工的深度。
三、看花纹
手工刀刻或者手绘,棱角比较分明,线条比较好,纹理或是图案都非常生动灵活,要么干劲有力,要么细腻柔和,韵味十足,每一件瓷器都是孤品,即便同一款瓷器出自相同的师傅之手,也会略有不同。而机制瓷器死板得多,呆板无生趣。花纹简易不细腻,模具印出来的线条比较的模糊。
四、看原料
1、普通的高岭土,一般会用在纯机械的瓷器制作中。
2、原款高岭土,原款高岭土首先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容易买到,这种原料大多数会用来做一些高端甚至是仿古级别的瓷器,但相对比较少。
3、新型材料,也叫玉土,用的不多,相对来说也是用在一些高端的茶具里面,玉土,顾名思义它和普通瓷土的区别就是比较油润,所以它的润度、透度、玉质感比较好。
一般我们在选择瓷器的时候,可以用手触摸它的质感,一般的瓷土相对刮手,颗粒感强,比较散,好的瓷器非常细腻紧密。
手工器物之美,率性随心,细细品味它们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及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把玩直至对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趣味无穷。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1
瓷器不同于青铜器、古钱币需要包浆皮壳。我对古瓷器喜欢除去皮壳,真东西用不着残留它作为佐证。瓷器在中华大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土层,面貌也不同。我们这里从水坑(古运河道)里出的瓷器瓷片,有的没有一点皮壳,光亮如新,但温润如玉,没有那种扎眼的火光气。
也有土里的瓷器业重腐蚀,连釉面也全脱落也,釉面已去,何来皮壳?我在洗瓷片时,对有附着物的,开始听信瓷友的话,用洁瓷净泡,结果附着物去了,釉面也变了色。后来在清洗时采用钢丝球刷,用点力也能除去。对整器上的附着物(主要是瓷器,不包括低温釉的)采用刀片或美工刀小铲去。我想,自然与人工做的粘附物相比较,前者粘附在瓷面上更牢一点,后者则没那么牢,有的用指甲就能刮去。
有些高仿品的确需要借助放大镜。我也碰到一些藏家,拿着放大镜转地摊,实是唬人而已。
对瓷器的气泡进行研究,紫窑烧的与气窑、电炉烧的不同。前者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不断添柴,每次添柴炉温便有所下降,瓷器釉面的气泡也就大小不一、有宇航局有疏,且有层次。而用气窑烧的瓷器,因温度高,釉面沸腾,气泡大小相同,且没有层次,很容易甄别。但高仿不同。到高仿店一看,无法区分。这些高仿者已有所悟,什么时候升温,什么适当降温,研究透了,用气窑与柴窑烧出来的瓷器别无二致。但是,运用这种“气泡学”可以区别一些不同高仿的东西,如果瓷器的釉面气泡大小一致,处在同一层,那肯定是现代仿品。瓷友雅玩,找的就是感觉。任何事都不同绝对化,气泡只是辨赏瓷器的一种方法。我曾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看不同的瓷片。比如先用10倍的放大镜看官哥汝钧瓷片釉面的气泡,再用40倍的放大镜反复看,找到其中的感觉。
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闻香识女人》,现实中有不少瓷友闻香识瓷片。搞古陶瓷收藏,除了看器型、胎质、釉水、款识、痕迹、气泡等外,还有用鼻子闻的。不少搞老窑的瓷友均有此感受。一般出土的古陶瓷(主要是瓷化程度不高的、低温釉的)都有一股芬芳的泥土味。有的古陶瓷虽然离开土层时间很长了,但只要一碰到水,那股特有的泥土味就会溢出。像汉罐、鸡首壶、宋吉州窑等瓷化程度不太高的均可闻到。这种泥土味,比起那种作伪时掺入其他东西埋地后取出的新品发出的刺鼻腥味有所不同。有兴趣的瓷友不妨自己试验一下。当然,这种闻的方法也不能绝对化。听说,现在有一些仿者新品分别埋入不同的土层。如汉代瓷器就埋汉墓的泥土中;宋代瓷器就找宋墓的泥土掩埋,等几个月或半年取出后,不知是否也能达到真品的那种泥土味。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1
最直接的感官看瓷器就跟看美男一样长的好漂亮的谁都邑多看两眼想拥有和获得。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12:41
一、看通透度
一般手工瓷器胎壁较薄,透光性好,原因在于好的高温瓷器胎质会比中低温瓷器薄,中低温瓷烧成温度低,烧结程度不高,质地较高温瓷疏松,为了提高抗撞击性,所以胎质会相对厚一些,而好的高温瓷则,胎底厚,越往上坯胎越薄。
纯手工与半手工茶具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通透性好,在灯光的照射下,能用肉眼看得出来,而足线的区别也比较明显,相比之下,最好区分的就是纯机械制作的瓷器茶具了,机制瓷器,一般是用纯气压或是模具灌浆的模式完成的,不用经过手工处理,机械瓷器特点,壁厚,几乎完全不通透,足线非常浅,几乎是平的。
二、看底部足线
一般手工瓷器的足线呈一个直角,而且比较深,一般师傅在修坯的时候,用刀来修,底部的线条较深、较直、棱角分明;而半手工相对来说瓷器壁部也是比较薄的,但杯底凹进去的地方比较浅,而且呈斜角,因为是靠机器来挤压成型,如果杯底足线处凹槽较深则机器不容易拔出,不可能做到手工的深度。
三、看花纹
手工刀刻或者手绘,棱角比较分明,线条比较好,纹理或是图案都非常生动灵活,要么干劲有力,要么细腻柔和,韵味十足,每一件瓷器都是孤品,即便同一款瓷器出自相同的师傅之手,也会略有不同。而机制瓷器死板得多,呆板无生趣。花纹简易不细腻,模具印出来的线条比较的模糊。
四、看原料
1、普通的高岭土,一般会用在纯机械的瓷器制作中。
2、原款高岭土,原款高岭土首先是一种稀缺资源,不容易买到,这种原料大多数会用来做一些高端甚至是仿古级别的瓷器,但相对比较少。
3、新型材料,也叫玉土,用的不多,相对来说也是用在一些高端的茶具里面,玉土,顾名思义它和普通瓷土的区别就是比较油润,所以它的润度、透度、玉质感比较好。
一般我们在选择瓷器的时候,可以用手触摸它的质感,一般的瓷土相对刮手,颗粒感强,比较散,好的瓷器非常细腻紧密。
手工器物之美,率性随心,细细品味它们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及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把玩直至对其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趣味无穷。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