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1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38
老人们经常口中提到一句古话,就是:死者为大。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后人们在纪念逝者的时候,尽量要格外的去尊重逝者,不仅要给逝者们一些宁静,也要烧一些纸钱给去世的人们。虽然在现代人眼中烧死前是一个极其不环保的行为,但是自古以来人们都有给逝者烧纸钱的传统,而这样的传统到底是格外迷信,还是有一定的说法呢?
第1个原因是因为佛学思想的要求。1995年,当时中国人就已经按照古代人们在社会习俗文化当中衍生出来的佛教习俗,出版的一本书名字叫做《*度亡经》。这本书中就明确的描述了,为什么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面认为7天是人们必须要守孝的忌日。
因为在佛学被引进唐代之后,人们就已经慢慢的将佛学的内容进行了世俗化。而佛学的内容里面规定了7天就是祭日的天数。而失去生命的人会在后人的祭祀和祭拜过程中,拥有一个七七四十九天的轮回过程,而在这个轮回过程中后,人们不仅要对其进行超度,而且还要烧一些纸钱来帮助失去生命的人,在另一个世界能够过得更好,这也是一种礼俗。
虽然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的话,略微带着一些封建迷信的色彩,但是要知道在公元68年之后,古代人眼中的佛学思想是一个崇高的地位。后来佛学也慢慢影响到了古人的生活,能够变成当时人们的社会习俗,可见文化影响之深。
第2个原因是因为儒家思想的要求。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大一统了*集权制度之后,也推崇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方针。然而在此之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们也纷纷披上了儒家思想为统治的外衣,所以在加强民众思想这一块,儒家思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民众们,也慢慢的对儒家思想中的“孝”思想根深蒂固。
公元钱206年到公元前202年期间是中国历史上的秦汉时代。而在秦汉时代,人们也编写出了一本儒学文化的代表作品《孝经》。《孝经》当中就融汇的儒家的思想,提倡百姓们应该要尊重孝道。公元1271年之后,元朝人也编写出了一本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点的《二十四孝》,这本书当中也着重的提倡,百姓们应该要注重孝道。
所以在思想不断加强的过程中,百姓们对于儒家思想中的孝也更加推崇了。于是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家中但凡有失去生命的亲人,大家都会害怕自己的亲人会在另一个世界过得不好。所以在这种心理约束的情况下,也就会想方设法来烧一些纸钱,就是希望自己所爱着的亲人,能够在另一个世界过得稍微好一些。
最后一个观点是现实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古人们希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轮回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生前所陪葬的物品带到另一个世界中去。就比如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之后被埋葬于西北地区,然而秦始皇陵兵马俑万千数量,其陪葬品数不胜数。这样宏大的陪葬规模其实也是彰显了秦始皇想要去另一个世界之后,能够有一些物质作为支撑,同时也彰显自己的帝王威严。
但是秦始皇也不得不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么珍贵的陪葬物品,也有可能会被后人盗了墓。所以在两难之下,古人们也衍生出了一种对付盗墓贼的方法。那就是用虚拟的方式来将物资寄给另一个世界的人们。但是不论是出自于哪一种原因,烧纸钱其实也只是一种社会习俗,这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留下来的传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38
人死后,亲人会给去世的人烧纸,这都是自古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人死后就去了另一个世界,烧纸的话,这些纸会变成那个世界通用货币,但其实这只是古代封建的陋习,人死了就什么都没了,如果亲人没烧纸的话,我觉得也没有影响。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39
人死后要烧纸原因,这是为了祭奠失去了亲人,让他的灵魂得到安息,亲人没有烧纸也不会怎么样,只是这种做法会让别人会感觉到你这个人不孝顺,不懂的怀念亲人。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39
其实烧纸就是寄托人们心中的哀思,这是一种心理安慰,不给亲人烧纸的话,也不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只是心里会觉得不舒服而已。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40
人死后之所以要烧,只是一种封建迷信,是从古代的时候传承下来的,如果没人烧也没有什么大碍,毕竟我们国家是讲究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