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09 11:27
静脉输液的目的与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复习。
1.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1)原理: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人体内。
(2)目的:①补充水分及电解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②补充营养,供给热量。③输入药物,治疗疾病。④增加循环血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⑤输入脱水药,降低颅内压,利尿消肿。
2.常用溶液
(1)晶体溶液:特点为分子小,在血管存留时间短。常用溶液为:①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5%和10%葡萄糖溶液。②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和电解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溶液等。③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④高渗溶液(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利尿脱水):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溶液。
(2)胶体溶液:特点为分子大,在血液存留时间长,能有效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常用溶液有:①右旋糖酐——中分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分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②代血浆【有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聚维酮】: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用于大出血时急用。③浓缩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减轻水肿。④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静脉营养液:有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可提供热量,维持正氮平衡,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3.方法
(1)周围静脉输液法:常用上肢静脉、下肢静脉、头皮静脉。常用的上肢浅静脉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及手背静脉网,手背静脉网是*患者输液时头皮针穿刺的首选部位: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及头静脉是采集血标本、静脉推注药液的常用穿刺部位。常用的下肢浅静脉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和足背静脉网,足背静脉网可作为小儿静脉输液的常用部位,但*不主张使用,因下肢静脉有静脉瓣,容易形成血栓。头皮静脉是小儿静脉输液的常用部位,有颞浅静脉、额静脉、枕静脉和耳后静脉等。
①密闭式输液法:最常用的输液法。
②静脉留置针输液法:用于需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要点: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穿刺后,套管送入静脉,抽出引导针;旋紧静脉帽,将输液针头插入静脉帽即可输液。输液毕用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1~2ml或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
(2)中心静脉输液法:中心静脉是指距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用于需长期输液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周围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测量中心静脉压;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药物或静脉静养的病人。常用颈外静脉——下颌角和锁骨上缘中点连线之上1/3处,颈外静脉外缘为穿刺点,即锁骨下静脉——胸锁乳突肌外缘与锁骨上缘所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距顶点0.5~1cm处为穿刺点。
4.注意事项
(1)流速和输液所用时间的计算
滴数(滴/分)=【液体总量(ml)×滴系数(/ml)】/输液所用时间(分)
输液所用时间(分)=【液体总量(m1)×滴系数(滴/ml)】/滴数(滴/分)
滴系数:指每毫升溶液的滴数,不同口径、不同厂家的可不同,输液器可有10滴/ml、15滴/ml、20滴/ml、50滴/ml等几种滴系数,最常见的是15滴/ml。
(2)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40~60滴/分,儿童、老年人20~40滴/分,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病者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快,高渗溶液、含钾药物、升压药物速度宜慢。
(3)需严格控制输入液量时,如输入某些升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可使用输液泵。常用于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抢救。
(4)输液后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项:不可随意调节滴速,注意保护输液部位,及时观察滴速变化、局部有无肿胀和疼痛、针头有无脱出、固定是否牢固、有无全身不适等。
(5)连续输液超24小时应每曰更换输液器;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