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肿痛吃什么消炎药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50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1:27
咽喉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它多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感冒、扁桃腺炎、鼻窦炎、百日咳、咽喉炎以及病毒感染通常都伴有喉咙痛。多数急性咽喉痛会在数天至数周内自动消失;然而,如果疼痛持续存在或在几天内加重,则需要看医生因为,如果长期不加以治疗,该病可能导致风湿热,,危害心脏和肾脏。
任何刺激喉咙及口腔粘膜的物质都可能引起咽喉痛。它们包括:病毒、细菌感染、过敏反应、灰尘、香烟、废气、热饮料或食物,牙齿或牙龈感染有时也会累及咽喉,慢性咳嗽、极干燥的环境、胃酸反流说话大声同样会刺激喉咙,声音嘶哑是常见的副作用。
对付咽喉痛除对症服药外,家庭辅助治疗也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些可供选择的治疗建议。
1:保持喉咙湿润:每天少量多次的饮水,以保持喉咙的湿润含有维生素c的制剂或饮料对肿痛的咽喉非常有益。你可以小口啜饮,让液体慢慢流经喉咙。也可以每隔几小时轮流以维生素c与叶绿素加海盐(用一杯温水加半茶匙)漱喉咙。饮料以鲜果汁最佳,蜂蜜加柠檬也有保护喉咙的作用。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会让肿痛的喉咙火上加油,使病情加重。油腻的食物也不利于病患的恢复。
3:补充嗜酸菌:若服用抗生素,别忘了摄取嗜酸菌及酸乳,以补充被破坏的良性菌。
4:使用加湿器:如果气候干燥,而你又习惯张口睡觉,那么添置一台加湿器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5:热敷:用一个小热水袋放在脖子上,热敷喉咙,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6:盐敷:盐膏也可以减轻症状。在2杯海盐中放入5至6茶匙净水:盐会变潮,但不*。把盐放在餐巾*,然后沿长轴方向把它卷起来。把餐巾包在你的颈上,再用另外一块干毛巾从外包住。只要你愿意可一直保留。
7:每月换一次牙刷:许多喉咙疼痛及感染可能源自牙刷上的细菌。牙刷孳生细菌需17~35天,故应每月换一次牙刷。
保健药膳:
1:生姜桑叶汤:用生姜3片,冬桑叶9克,西河柳15克。将述3味药用水煎。可代茶饮。功效疏风散热。适用于小儿风热感冒,发热较高,鼻塞无涕,咽喉肿痛等症。
2:蜜枣甘甘汤:选用蜜枣8枚,生甘草6克。将蜜枣、生甘草加清水2碗。煎至1碗,去渣即成。可以作为饮料服用,每日2次。它可以补中益气,润肺止咳。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咽干喉痛,肺结核咳嗽等症。
3:荸荠萝卜汁:用荸荠、鲜萝卜各500克。将荸荠洗净去皮,鲜萝卜洗净切块同放搅汁机内搅汁。每日饮汁数小杯,连服3~5日。它可以清热利咽,开音化痰。适用于咽喉肿痛,声嘶,目赤等症。
4:清热茶:选用蕹菜200克,荸荠150克。将蕹菜、荸荠分别洗净;蕹菜切成段,荸荠拍碎;放入沙锅中,加水煎煮取汁。可以代替茶水经常服用。它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目赤,咽喉肿痛,便秘等症。也可以防治夏季暑热病。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1:27
咽喉肿痛可消炎.祛火.清热.解毒的药物.牛黄解毒片每日3次.每次3粒.罗红霉索胶襄每日2次.每次1粒.吗啉胍每日3次.每次2粒.平时可用金银花每日5g开水泡服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1:28
你是不是上火了? 咽喉肿痛主要是由于急性咽喉炎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或是因为患各种鼻病,鼻窍阻塞,长期张口呼吸,以及物理、化学因素、颈部放射治疗等经常刺激咽部所致。全身各种慢性疾病,如贫血、便秘、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心血管疾病等也可继发本病。自觉咽部不适,干、痒、胀,分泌物多而灼痛,易干恶,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以上症状在说话稍多,食用刺激性食物后、疲劳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呼吸及吞烟均不畅通有异物阻档。
建议采用中药调理,可以标本兼治,而且没什么副作用。给你推荐几个中医方子,希望对你有帮助。1.鸭蛋2只,去壳。青葱数段,饴糖适量。前2味同煮熟,饴糖调味服用。每日1剂,有滋阴润燥的功能。适用于肺阴虚之咽干痛者。2.胖大海 2个,麦冬5g,甘草1g,桔梗1g,泡茶频饮。平时可以喝些芝元堂古方甘之露,能打通气、肺、咽经络淤塞,降虚火,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和身体免疫力系统,从根本上解开咽喉缠绕的死结.对咽炎的恢复有一定的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1:28
咽喉肿痛药疗:
1.局部治疗可选用华素片等口含片。
2.对症治疗
可适当采用解热止痛药物,如复方阿斯匹林等。也可用漱口药保持口腔卫生,如复方硼砂溶液或甲硝唑漱口液等,每日多次漱口。
3.中医治疗
中医中药对治疗咽喉肿痛有独到之处,也是自我药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急性咽炎或慢性咽炎有良好效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21:29
LZ您好,如果您只是单纯的喉咙痛,你可以选择吃西瓜霜含片或喷剂等;如果您的喉咙肿痛是由于感冒引起的,你可以选择吃点消炎药,如头孢克洛胶囊(我就是吃这个药好的) 当然,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为安全保障,建议LZ最好去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