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22:48
共5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9-01 06:02
1、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为PPP项目财政管理提供依据。
2、物有所值论证:是指一个组织运用其可利用资源所能获得的长期最大利益,物有所值评价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评价传统上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服务是否可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评估体系,旨在实现公共资源配置利用效率最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03:10
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初步实施方案。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于1982年提出,是指*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PPP的基本结构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04:28
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初步实施方案。
PPP是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指*Public与私人Private之间,基于提供产品和服务出发点,达成特许权协议,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伙伴合作关系,PPP优势在于使合作各方达到比单独行动预期更为有利的结果:*的财政支出更少,企业的投资风险更轻。
扩展资料:
一、相关评审的*依据
从目前的*看,PPP实施方案的评审,没有明确的规范;而对于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做了明确的规定。在财金〔2014〕113号《财政部关于印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中规定,项目实施机构应组织编制项目实施方案,财政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应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物有所值和财政承受能力验证,通过验证的,由项目实施机构报*审核。其中,财政部以财金[2015]167号和财金[2015]21号分别做出了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指引。
在物有所值评价方面,规定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应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做好物有所值评价工作,并积极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在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方面,各级财政部门(或PPP中心)负责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财政部门(或PPP中心)应当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开展PPP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工作,必要时可通过*采购方式聘请专业中介机构协助。
二、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关系
从目前的实际操作看,在各地也已出台的实施方案模板中,往往在涉及项目可行性必要性部分,需要谈到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结论。而项目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则本身则是依据实施方案做出。同时,在做物有所值评价时,涉及PPP值的计算时,PPP值可等同于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股权投资、运营补贴、风险承担和配套投入等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的现值,参照《*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财金〔2015〕21号)及有关规定测算。
三、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评审操作现状
目前各地各级对于这三个文件的评审,采取了不同的操作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方式:
(一)单项物有所值定性专家评审制:
即财政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或项目识别确定的实施机构,下同)组织对专业咨询机构做出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文案进行专家评审,定量评价及综合文本直接由专业咨询机构做出,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由财政部门自行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做出,实施方案直接由*以某种会议形式(如行政首长办公会、常委会、PPP领导小组会等)审核;
(二)物有所值定性定量评审制
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对专业咨询机构做出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及综合文本进行评审,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由财政部门自行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做出,实施方案直接由*以某种会议形式(如行政首长办公会、常委会、PPP领导小组会等)审核;
(三)实施方案、物有所值专家评审制
主管部门组织专业咨询机构拟订实施方案,并送财政部门审核修订后,由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联合组织专家评审;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组织对专业咨询机构做出的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及综合文本进行评审,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由财政部门自行或委托专业咨询机构做出,实施方案再由*以某种会议形式(如行政首长办公会、常委会、PPP领导小组会等)审核;
(四)全面专业评审制
专业咨询机构做出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如拟出资机构、其他*相关部门)对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组织专家进行联合审核,再连同审核结论一并交*审核;
(五)其他方式
还有的地方进行物有所值定性评价书面评审等方式。当然,还有很多*直接由专业咨询机构做出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后,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分别直接发文批准等等。
四、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评审的操作建议
(一)评审内容
虽然目前并没有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评审的操作文件,但是鉴于前述的评审依据以及相互关系,并结合现在*机构的实际能力、咨询机构的专业现状等因素,尤其是规范PPP项目的现实需要,应该对实施方案、物有所值(定性、定量)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全部进行审核。评审以对实施方案、物有所值(定性、定量)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进行联合评审为宜。
(二)评审组织及流程
1.审核方式和职责
审核应该包括专家审核和行政审核两项内容,专家审核作为行政审核的参考依据。
专家对评审结论负有专业审核责任,行政部门对评审结论负有行政决策责任。
2.专家审核
(1)评审准备
①文案(含资料、*依据、打分标准等等,以下所称文案同)准备
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方案、物有所值(定性、定量)评价文案准备,财政部门准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文案准备。两者均也可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负责准备。
②专家选取
由当地PPP领导小组或相关机构,选取经济(财政、资产评估【涉及存量】、会计、金融等专业)、行业(项目所属行业、PPP行业两方面)、相关规划设计环境建设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如有新建改扩建等)、法律等方面的专家。为保证全面覆盖,以不低于7人单数为宜。
对于现场专家,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可以由全部专家参与评审。同时,由于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的特殊性,也可以单独对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设置经济、法律专家(亦选取单数)评审。
为切实保证专家队伍建设,各地以当地PPP领导小组或相关机构主导,建立与PPP相关的专家库,明确相关制度并进行规范动态管理。
(2)评审
①召开评审预备会议,发放评审资料,解答评审专家疑问
②对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进行评审
评审依据相关依据和表格,对物有所值定性评价实行打分制,对实施方案、物有所值定量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实行票决制。
根据以上结果,集中或分别得出通过或不通过的评审结论。同时,对评委提出的修改意见,也做出评审结论,存在重大修改意见的,修订后可以采取二次评审。
(3)其他相关工作
评审提出意见的修改、相关信息的报送等工作,由评审准备的相关单位负责完成。
3.行政审核
(1)评审准备
由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实施方案、物有所值(定性、定量)评价文案准备,财政部门准备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文案准备。两者均也可委托专业咨询机构负责准备。
(2)评审
物有所值评价由行业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按照联合发文的程序(或依据各自专门制订PPP物有所值审核的规定)进行审核,并联合行批复文件。
财政承受能力论证由财政部门按照内部发文审核程序(或依据财政部门专门制订PPP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审核的规定)进行审核,并自行发布批复文件。
PPP领导小组拟订实施方案审批制度并报当地*审批发布,依其规定,实施方案由PPP领导小组报请当地*行政首长办公室或相应机构审批,*组织项目涉及的部门联合审批,并发布批复文件。
(3)其他相关工作
同专家审核一样,评审提出意见的修改、相关信息的报送等工作,由评审准备的相关单位负责完成。
参考资料:财政部-关于印发*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06:03
“两评”指的是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一案”指的是初步实施方案。
拓展资料:
PPP模式,是指*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公私合营模式(PPP),以其*参与全过程经营的特点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PPP模式将部分*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社会主体(企业),*与社会主体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
PPP模式比较适用于公益性较强的废弃物处理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如有害废弃物处理和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与填埋处置环节。这种模式需要合理选择合作项目和考虑*参与的形式、程序、渠道、范围与程度,这是值得探讨且令人困扰的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ppp模式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9-01 07:54
物有所值评价,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初步实施方案。
PPP模式,也称PPP融资,或者PPP。
随着项目融资的发展,有一个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公私合伙或合营,又称公私协力)开始出现并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在欧洲。该词最早由英国*于1982年提出,是指*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基础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本文拟对PPP的各种定义作一个综述,并论述它的理论基础。
广义定义
PPP的基本结构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的简写,中文直译为“公私合伙制”,简言之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虽然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品或服务已有很长历史,但PPP术语的出现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人们广为使用的术语是Concession、BOT、PFI等。
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加之意识形态的不同,要想使世界各国对PPP的确切内涵达成共识是非常困难的。德国学者NorbertPortz甚至认为"试图去总结PPP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几乎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固定的定义,并且也很难去考证这个含义模糊的英文单词的起源,PPP的确切含义要根据不同的案例来确定"。
狭义定义
从各国和国际组织对PPP的理解来看,PPP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各种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可以理解为一系列项目融资模式的总称,包含BOT、TOT、DBFO等多种模式。狭义的PPP更加强调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机制和项目的衡工量值(ValueForMoney)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