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18:42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2:27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爱护中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高中阶段有了较大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尊心强烈满足上。因此,在对于学生们缺点进行矫正的过程中,说教、批评、指责等活动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自负和抗拒等对立情绪,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心理成长。其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绪。教育教学活动氛围环境的状态,往往对教育教学活动能否成功进行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保持良好、积极和生动的情绪,高涨、饱满、热情、真诚的精神 状态,能够让受教育者——学习主体的主观精神受到良好的感染,产生主观认同,客体作用能符合主体认知需要;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学会关注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或者学生群体活动中的消极对立情绪,即对受教育者的面部表情、身体行为、精神状态进行察觉,让消极对立情绪在产生初始和不稳定状态时被抑制,或者被有效化解。第三,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中学生对情绪心理知识的学习指导,提高学生自觉能动的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在教育教学活动规划和实践过程中,激励和引导学生立大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心胸坦荡荡,豁达通畅,同时,适当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文化活动、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能客观、全面、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成长与社会存在,使他们对客观世界产生深刻、真实、整体的情绪情感体验,在体验和反思中使情绪情感得到升华,并加深学生的愉快情绪体验,主动克服不良消极情绪。倡导和培养学生幽默感,在主体和客体作用不符合时,能快速和优雅的从难堪、难受的消极对立情绪中解脱出来。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2:28
杀死“消极”的关键武器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5 12:28
只有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消极的坏处才能够改变,单纯的说教是没有用的,或者用一定的强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