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食制的概念?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09:08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7:34
分食制是指在用餐人数不止一人时,食物的数量根据人数决定分配,每个人都吃各自的那一份,不会互相干扰。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7:35
分食制
简介:即人们席地而坐,吃的时候食物放在低矮食案或身边的地上,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如《艺文类聚》载,战国末期燕太子丹优待荆轲,与他等案而食。案,低矮狭长,很像现在北方农村里的炕桌。“等案而食”表明,两张食案上放相同的饭菜,供两个人各自据案分食。又据《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曾待客夜食,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客惭,自刎。”显然,那时也是分食的,如果坐在一起合食的话,便不会发生“饭不等”的误会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7:35
每天少食多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3 17:36
近几十年来,我们中国人一直生活在历史与现实的强对流中。曾经一种什么都是“早已有之,古已有之”的思潮,意在让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向国外学习,老祖宗什么都有了,只需要翻古纸堆就行。另一种则是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就连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倾向,也曾一度占过上风。喝过一点洋墨水,啃过一阵洋面包的人自以为高人一等,看不起国人的情况,也是不绝于耳地听说着。
这种强对流的文化,使我们经常迷惘,很不适应,常常来去折腾,找不着北。
就说饮食习惯吧,从我懂事开始,就听说了先进的西方人是实行分食制的,比我们中国人的共食制要文明卫生得多。以后改革开放了,分食制的文明也渐渐地渗入了我们的生活,但终究不敌强大的共食制文明。其间,常有健康专家出来呼吁推广“分食制”,特别是在“萨斯”流行时期,这种呼吁达到了最强音,饭局酒桌上也普遍出现了“公筷”和“公匙”,但终究奈何不了我们举桌共食的文化。
常常听到有人就以中国人习惯于共食来抨击我们的不文明,并告诉我们西方的分食制是如何地文明。我听到的就不少,媒体上说的就更多了。
不久前公司的小超哥对我说:世界上好多事很搞笑,一直喜欢围着大桌吃饭的中国恰恰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分食制”的国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实行了严格的“分食制”,这是由“周礼”决定的,这种文明在元朝以后传给当时还落后的欧洲。当时实行“分食制”要有很大的空间,西方的城堡没有中国的宫殿大,就把中国的案几连排起来,成了长长的西餐桌。
相反如今称誉于“分食制”的西方,曾经恰恰是“共食制”的首创者,法国人喝汤,曾经是一桌人围着一个大盆子,一人捧起喝一口,喝完放回去,下一个再捧起喝,大伙儿轮着喝的,连汤匙都不用。而一直实行“分食制”的中国人,最后在清朝时才在外来文化的推动下完成了“共食制”的归化。这世界,就是这样颠三倒四的,你来我往的,想想也好笑。
我没去考证过这些说法,不是干这一行的,但这样一种信息于我却是大补的。记忆中,古代人吃饭就是一人一案的,国王大宴将士,就是分食的。至于民间,孟光给梁鸿齐眉举案的典故至少说明了东汉时期在夫妻之间还是实行分食制的。
心中暗暗好笑起来,在“分食制”这件事上说“古已有之”,“早已有之”,并不为过。好像提倡“分食制”的健康人士以后也不必老说西方如何如何了,也该说说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分食制的。或许,这比单纯的说教要好,我就没看到过一本介绍我们的祖宗如何吃东西的大作。
想起以前读书时“批林批孔”的时候,一直听到的那段被猛批的“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得礼”的话。当时我们根本不懂得那是什么意思,只是跟着老师瞎批判。现在看来,孔子的着急还是有道理的。“克已复礼”,说得多好啊,就公认文明的“分食制”而言,我们正是因为不能“克已”,才不能恢复世上最早规定“分食制”的周礼。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今天一切的文明倡导,其实就是这四个字“克已复礼”,真不明白当年为什么要我们去批判这句话。无论戒毒戒赌,戒烟戒酒,其实都是在克已复礼啊。
最近的迎世博宣传,口号多得几乎记不住,总觉得还是“克已复礼”来得实在而深远。说不定多念念“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已复礼”,很多陋习也就逐渐消除了。老实说,今天的很多不文明乱象,有些可能就是当年“*”和“批林批孔”的长远后遗症呢。
小超哥还年轻,历史知识却知道得不少。他说,如今年青的一代喜欢独立地去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学校里教他们的一切现在正逐步被“反刍”。像这类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横向比较,中国古代及近代的历史*和结论,都是他们力求独立了解的对象,网络时代,使他们的愿望有了实现可能,不像我们这一代,可以一直被领导蒙在鼓里。
关于分食制起源于中国的发现,就是他这一代“反刍”的结果,老师没有告诉过他,他自己从历史的对比中找出来的。反过来,又营养了我,我藉此又明白了曾经批判过的“克已复礼”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