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慈禧居住的院子种的有什么树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4 22:54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0:07
颐和园慈禧居住的院子种的树,是牡丹。
颐和园慈禧居住的院子,叫乐寿堂。
乐寿堂位于昆明湖东北角的岸边,德和园大戏楼的西侧,是清朝慈禧在颐和园内居住的地方。乐寿堂是一组前后两进院落,左右各有跨院的大型院落。整个庭院清丽典雅,走廊四通八达,众多花木山石点缀。建筑群包括水木自亲宫门、乐寿堂、后罩殿、东西配殿等建筑。
水木自亲宫门
水木自亲宫门为南北朝向,临湖而建的五间穿堂殿,门上悬挂着慈禧手书的匾额“水木自亲”。这里是慈禧从水路出入颐和园的宫门。
青芝岫
从水木自亲宫门进入,就来到乐寿堂前开阔的主庭院。迎面有一块如屏风般的大石,名为“青芝岫”,是颐和园中最大的一块太湖石,重达二十多吨。石下由一块海浪纹浮雕的青石底座承托,气势雄伟,蔚为壮观。
青芝岫
这块大石原在房山大石窝的山里。明代太仆米万钟发现这块奇石后,非常喜欢,就想把它运到自己的勺园(现北京大学内)装点庭院。他雇用了数百余名壮夫和一辆重型马车,用时数天运石出山。终因财力不支半途而废,并由此败家,后人称其为“败家石”。后来乾隆去西陵祭祖,遇见此石,感叹大石形状之奇和其不凡的经历,于是命人将其运至乐寿堂前,并取名为“青芝岫”。
乐寿堂
慈禧居住的乐寿堂,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被毁后于光绪十二年(1886)重建,改为现在的一层、平面呈十字型的样式。堂前对称地排列着铜鹿、铜鹤和铜瓶,取“六合太平”的谐音,寓意“鹤鹿同春、天下太平”。
乐寿堂
“乐寿堂”的匾额是光绪的手笔。由于这里后有苍翠的青山作为依托,前有开阔的昆明湖水,气候适宜,风景绝佳。慈禧有时二月份就来到这里居住了,到十一月才回到紫禁城。
永寿斋
来到乐寿堂的后院,向东有一个小门,过了小门就来到总管太监李莲英的居所永寿斋。依清代祖制,太监级别最高不过四品官,但李莲英却因深受慈禧的信任,最终官居二品。
乐寿堂
乐寿堂是颐和园内居住区中规格最高的建筑,而且地理位置绝佳。向南可由水路出入颐和园,向西穿出西配殿,正对长廊入口邀月门;向东穿出东配殿,可由廊道穿行到达德和园、仁寿殿和皇后居住的宜芸馆后门。上朝听政、看戏、游湖、游园都非常便捷。她的晚年几乎全部在这里度过,因此可以说乐寿堂见证了慈禧的晚年生活。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0:07
牡丹。
牡丹栽培技术
栽植:土壤要求质地疏松、肥沃,中性微碱。将所栽牡丹苗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盆钵或坑内,根系要舒展,填土至盆钵或坑多半处将苗轻提晃动,踏实封土,深以根茎处略低于盆面或地平为宜。
浇水:栽植后浇一次透水。牡丹忌积水,生长季节酌情浇水。北方干旱地区一般浇花前水、花后水、封冻水。盆载为便于管理可于花开后裁去残花连盆埋入地下。
施肥:栽植一年后,秋季可行施肥,以腐熟有机肥料为主。结合松土、撒施、穴施均可。春、夏季多用化学肥料,结合浇水施花前肥、花后肥。盆载可结合浇水施液体肥。
疏枝:栽植当年,多行平茬。春季萌发后,留5枝左右,其余抹除,集中营养,使第二年花大色艳。秋冬季,结合清园,摘去干花柄、细弱、无花枝。盆载时,按需要疏整成自己喜爱的形状。
中耕:生长季节应及时中耕, 拔除杂草, 注意病、虫发生。秋冬,对两年生以上牡丹的地块实施翻耕。
换盆:当盆载牡丹生长三、四年后,需在秋季换入加有新肥土的大盆或分株另栽。
喷药:早春发芽前喷石硫合剂,夏季用除虫、除菌剂混合液,每2周一次。结合施肥,宜可添加化学肥料及生长调和剂等。
催花:按品种可提前50天左右将牡丹加温,温度控制常温10至25℃,日均15℃左右。前期注意保持植株湿润,现蕾后注意通风透光,成蕾后,按花期要求进行控温。平时要行叶面施肥,保证充足水分供应。这样,冬春两季随时都能见花。
观赏:单株牡丹自然花期10至15天左右,随温度升高而缩短,3至8℃可维持月余。大田栽植可采取临时搭棚遮风避光,延长观赏时间;盆载时应移至阳光不能直射的地方、温度5至10℃、通风透光的环境,视长相及盆土湿润程度适时浇水,花朵上不要淋水,这样花期最长;插花用水应放入保鲜剂或加少许白糖,以延长插花的花开时间。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1 20:08
是牡丹。
牡丹被评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二。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
观赏
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栽培牡丹有牡丹系、紫斑牡丹系、黄牡丹系等品系,通常分为墨紫色、白色、*、粉色、红色、紫色、雪青色、绿色等八大色系,按照花期又分为早花、中花、晚花类,依花的结构分为单花、台阁两类,又有单瓣、重瓣、千叶之异。牡丹栽培和研究愈来愈兴旺,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我国产有五百余种,着名品种有姚黄、魏紫、赵粉、二乔、梨花雪、金轮黄、冰凌罩红石、瑶池春、掌花案、首案红、葛巾紫、蓝田玉、乌龙卧墨池、豆绿等等。。
菏泽、洛阳均以牡丹为市花,菏泽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及洛阳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植物园,每年于4月15至25日举行牡丹花会。兰州、西安、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观。此外,牡丹的形象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艺术,如刺绣、绘画、印花、雕刻中。
食用
牡丹花可供食用。明代的《遵生八笺》载有“牡丹新落瓣也可煎食”,同是明代的《二如亭群芳谱》谓:“牡丹花煎法与玉兰同,可食,可蜜浸”,“花瓣择洗净拖面,麻油煎食至美”,我国不少地方有用牡丹鲜花瓣做牡丹羹,或配菜添色制作名菜的。牡丹花瓣还可蒸酒,制成的牡丹露酒口味香醇。
药用
药用栽培者品种单调,花多为白色。以根皮入药,称牡丹皮,又名丹皮、粉丹皮、刮丹皮等。
植物文化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我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诗画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国花
2019年国花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
市花
牡丹是我国彭州、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至5月5日为“洛阳牡丹文化节”。
花语
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