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6 14:2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5 07:15
从6月21日提交招股说明书,到6月30日美股正式上市,仅仅用了9天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用3个月才能完成的上市流程,无论从哪个方面进行解释,这种“反常”情况都是不多见的。
6月30日晚,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发行3.17亿股,发行价14美元,股票代码“DIDI”,这次发行至少让滴滴方面募得资金44亿美元。
以发行价计算,滴滴估值达到670亿美元,比上市之前估值1000亿美元折扣了不少,融资规模仅次于2014年上市的阿里。
专业人士分析,滴滴估值偏小,未来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
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甚至低调得有点非同寻常,敲钟、庆祝仪式,这在企业上市常见的“流程”,在滴滴这里统统“省略”了。以至于有人认为,滴滴上市有“欲盖弥彰”之嫌。
这还远没有结束,就像滴滴充满争议的九年之路一样,也许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柳青也没有想到,滴滴上市后,刚刚进入7月份, 滴滴就遭遇了“两连击”:停止注册、下架!
7月2日,监管部门宣布对滴滴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再出重拳,要求滴滴出行下架,监管检测认为滴滴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个人信息问题。
联想到半年前蚂蚁计划上市的高调到如今上市计划仍被搁浅来看,滴滴方面也许借鉴了前车之鉴,选择低调上市,似乎有意“躲避”监管的目的。作为从阿里走出来的人,程维当然知道蚂蚁上市前的嘚瑟,最终导致蚂蚁上市被搁浅。
除了程维喜欢低调外,滴滴股东或许是另一重大因素。当前,滴滴的第一大股东就是阿里的第一大股东:日本的软银集团。
滴滴招股书显示,程维持股6.5%,联合创始人柳青持股1.6%,软银集团持股22.2%,优步持股12%,腾讯持股6.4%。
从目前的事态发展情况来看,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有可能“引火烧身”,监管的“两连击”恰恰说明,资本运作必须运行在阳光下,必须符合监管规定,投机取巧注定行不通。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违规收集用户信息。当然心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自从各种各样的APP诞生以来,这个问题就一直存在,这也是一个监管难点。
第二,监管部门内部或有定性。这只是我的一种猜测,因为滴滴上市仅两天就遭遇了下架处理,这说明滴滴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性质上是比较严重的。
第三,数据安全问题没有定论。网络上有种说法,就是滴滴之所以被允许“光速”上市,是因为滴滴方面把有关涉及*的大数据交给对方了。不过这种说法遭到了滴滴方面的否定。
第四,国家责任。我认为,这是最主要的,任何企业的发展壮大,都是背靠大树好乘凉,如果一个企业缺乏 社会 责任感,缺乏对国家的责任,注定是走不远的。
有网友对滴滴赴美上市提出质疑,滴滴为何不能在国内上市呢?
根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国内上市要求的条件比较高,仅仅从公司近3年亏损这一条来看,就不符合上市条件,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的公司虽然上市条件不如主板苛刻,但也需要符合国家产业*,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良好的 社会 正面形象,具有较强的成长性,联想到滴滴近些年发生的种种负面事件,我认为,即使在国内申请上市也会大概率得不到监管部门的批准。
1年前,滴滴最开始的打算是在港股上市,但是据说因为是资本估值最高只有800亿美元,在滴滴眼中,这个价格不是很理想。
另外,在香港上市,滴滴方面需要游说投资者认可其商业模式,也就是说股票价值需要得到市场认可。但如果选择美国上市,就不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有 Uber、Lyft等和滴滴类似的网约车公司上市,滴滴 不再需要向投资者解释其商业逻辑,在这种情况下,滴滴股票容易得到市场认可,滴滴的估值就会比较高。
所以,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如果在美国上市,滴滴的估值可能会达到1000亿美元,显然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在美国上市,滴滴股东将会赚得更多。
从滴滴上市的“光速”上市,到如今的一波三折,小强财艺认为,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公司,不在于你在哪个市场上市,而在于这个企业是否真正肩负起了一定的 社会 责任,解决了多少人的实际问题,即使不符合国内上市条件,也没必要跑到美国去上市,这方面,华为的做法也许是国内企业应该借鉴学习的,实干,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