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5 04:16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2-18 00:48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
调研报告是针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并用书面的方式陈述出来。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人力资源中找出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二部分对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1
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在现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的竞争和人才的流动空前加剧。但是有了人才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的成功,如果不懂得知人善用,不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越是优秀的人才可能越会反过来成为组织发展的破坏因素。一个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承担比传统的人事部门更多的职能,除了组织的人才管理,组织的创新管理和文化管理也应该纳入到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范畴。
一、建立一支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作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必须努力具备以下几种素质:
一是道德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境界。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必须严格自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秉公办事、脚踏实地、兢兢业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干事创业,以全行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切入点,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是心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各种压力要意志坚强、不怕压力、无所畏惧,还要心胸开阔、不计个人得失,并能容忍和原谅别人的过失,以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面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知识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信息知识、人文知识和实践知识,对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主要有管理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训能力、计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五是科研素质。
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加大科研创新力度,坚持不懈地探索和研究,从新的广度和深度上,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新的动力激发起重新研究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先进的理论组织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力实施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六是身体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干好本职工作,必须有健康的身体,要劳逸结合,做到精力充沛、精神饱满、身体健壮,适应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这一繁重的工作,承受住各种压力,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
二、建立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的管理体制要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银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起适应各类人才成长特点的新型人才管理体制。
要围绕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适应市场的营销人才、精通业务的专业人才和操作娴熟的运行人才等四支队伍建设,建立各具特色的分类管理制度,重视抓好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使用,树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鼓励创业、鼓励创新、鼓励竞争的用人新(2016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理念。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激励制度激励是现代银行人才资源开发的核心。
人才资源的潜能能否发挥和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在人才引进、使用中要积极研究个人需求和制度对个人需求满足感的影响以及能产生各种激励作用的机制,制定人才队伍收入待遇及其岗位责任和业绩、贡献挂钩的原则,实行按岗位、按任务、按业绩付酬的分配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积极性,最终实现银行发展与人才资源开发的双丰收。
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措施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念落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只重视解决企业内部的物质、资金、技术等问题而忽视企业的人力资源,人才闲置、压制、浪费等现象严重。
2)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管理人员缺乏人力资本的投资意识,只关心眼前,不敢轻易培训员工,只怕 为别人做嫁衣 。很少作长期的人力资源预测、规划和开发。这样就使一些渴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的优秀员工得不到培训的机会;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不健全和不透明也助长了某些有关系的人抢占这些机会;而且有些培训流于形式,内容枯燥,考核脱离实际,并没有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
3)管理模式单一,管理权限集中,管理体制高度集中。首先,国有企业机构庞大,各部门,各行业不能根据各自业务工作的性质、难易程度等特点,分门别类,灵活有效,有针对性地管理干部,从而造成责权分离,管人管事脱节,进而导致人与事的脱节。其次,国有企业权限过分集中,强化 长官意志 ,忽视了制度建设。再次,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的作用。
4)当前形势下,要提高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a.要树立 以人为本 的科学管理理念,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 的管理思想,简单地说就是人本管理;
b.要注重人力资源投资的开发与人力资本投资。国有企业人才的开发,发展和完善,根本途径在于企业教育培训.
c.要建立灵活的竞争机制。国有企业要改变就业 铁饭碗 、分配 大锅饭 ,在根本上排斥竞争和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实现,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自主权,让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让他们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到发展,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2
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
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实践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并对获证人员进行登记备案。
二、公司多年存在的问题
1、人员臃肿、人力成本增大。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700多人的非生产性人员相当于一个中型企业的员工人数,员工工资加上单位交纳的“四险一金”(单位部分人均年交约4500元),平均按20__0元计算,全年下来公司要支出一千四百万元。其次是岗位人员的按排不尽合理,有的岗位人员编置过大,造成人浮于事。三是岗位设置存在科学性的问题。有些单位的部分岗位可以部分合并而未整合。
2、技术工人的结构性问题,公司现有具备技师资格的技术工人52人,占员工总数的2.3%,这个比例与公司生产自动化水平,技术含量,员工文化素质要求高的特点是极其不相适应的。实际上在这些技师中尚有20名技师不在岗。这是公司目前技术工人结构上的矛盾。
3、专业技术人员的配置问题,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49人,占员工总数的11.02%;实际上中级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65人,而且大部分进入领导岗位,真正从事技术、研发的人员很少。从而制约了公司在技改、生产技术、研发等方面能力。
4、激励机制的问题,严格地来说我们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激励员工的管理体系。尽管公司多年来陆续出台了技师津贴、班组长补贴、中级以上技术人员津贴、主办科员待遇提高(上述均为公司已聘人员)。自下而上的逐级考核机制以及考核细则应该进一步完善,考核细则应该具备可操作性,过于繁杂的考核办法,往往流于形式。
5、执行力的问题,“执行不力”的问题是我国企业的通病,我们公司也不例外。首先是不知执行力为何物。其次是执行缩水,偷工减料。三是中心点太多,搞得下属单位不知如何执行。四是追求过分完美追求极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三、思考与建议
现代人力资源有别于传统的劳资部门,它涉及企业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直接影响现代企业的发展战略、营运成本、公司业绩以及生存环境。现代人力资源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体系。要构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就必须贯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所应具有的战略、成本、营运、整体四种意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首要的是全体员工转变观念,转换意识。管理层要转变管理理念,员工要转变工作观念。要强化危机意识,要居安思危,特别是当前金融危机全球化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居危思活”。
1、在人员管理方面,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国家提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我们肩负的担子有太多的社会责任。在现有的体制机制下,一是采取自然消肿的办法,自然减员。二是对于每个基层单位,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岗位的增扩编制增加人员必须要有人力资源部门、生产部门、企管部门、技术部门进行严格科学的认证,报请公司批准。三是粗分岗位。岗位的越细化,直接导致人力成本的上升。逐步实行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岗位模式。实际上,我们现有工作岗位的工作量是完全不饱和的。四是要坚决取缔因人设岗的做法,科学设置岗位、合理安排人员。五是要逐步增加人力成本考核科目,并且将核算办法逐步推进到分厂、部门乃至工段、班组。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及效益意识。
2、在工人的技术力量方面,要鼓励职工学技术,使广大员工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一是鼓励在职员工学技术,积极引导员工参加社会劳动培训部门的技术等级考试,逐步提高生产单位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占员工中的比例。二是对于获得技术等级的工人由公司进一步考核认证,给予提高工资待遇的奖励。三是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还是要进一步抓好抓实四级培训,即公司、分厂、工段、班组培训。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副班时间进行逐一培训,纠正那些流于形式华而不实只体现在书面材料上的培训。四是要将学技术与勤奋工作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制定多条有可操作性,工人自已可以实实在在查找对比的考核细则。
3、在专业技术人才上,要进一步做好招聘、引进、培养、开发工作。一是公司必须要有一个中长期的招聘引进人才计划,合理储备专业技术人才。二是要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实行梯级管理,以老带新,以高带低,鼓励竞争,推行动态的科员级、主任级工程师待遇,抑制那些有证无能有证不能的混世作风。三是要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多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潜能,激发他们专研技术勤奋工作的热情,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要给予一些生产技术方面的课题让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或实践的研究。提升公司的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4、激励机制的问题。作为生产工具的人是最具活力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按照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根据专家的研究,物质待遇的比值为14.4%,居第四位;晋升机会公平居第一位,比值是21.2%;领导重视为第二位,比值是20.5%;居第三位的是人际关系和谐,比值为18.6%;工作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居第五位,比值是11.7%;专业对口为第六位,比值是8.4%。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是听觉激励,中国人喜欢把爱埋在心里,不善用语言表达,这是一大缺陷。我们有的领导对下属工作完成其实是较为满意的,而下属也希望听到领导的一句表扬,但领导说出的话确是吹毛求疵。领导的一句不很艺术的话将下属打入冰窖,使下属寒了心。如果你想表扬你的下属,就一定要很好地表达出来。二是视觉激励,把优秀员工的照片和事迹在公司内部的媒体中加以宣传,让大家都看到听到,以此来激励广大员工。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只有竞争一个公司才会具有活力,业绩才会日新月异地提高。四是提供公平的晋升机会,追求上进这不仅仅是物质利益的需求,更是一个人价值的发现和认可。五是合理授权,合理授权是较高的激励方式之一。有权就有责,有权就有上进心,就有工作目标。六是以人为本、善待员工,这是社会责任也是企业的利益的所在。只有善待员工,员工才会善待企业。20世纪30年代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松下公司发生严重亏损,经营陷入困境,公司有关部门提出减产裁员的应急计划。但是松下先生认为:不能让员工成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要与员工风雨同舟,宁可减产不能裁员。公司员工为松下先生的这一善举所感动,尽心尽责努力工作,终于使公司走出困境
5、执行力的问题。一个企业的执行力如何,将决定企业的兴衰。执行力是指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体系、组织、文化及技术操作方法,是能及时有力地把决策转化为结果的能力。不能简单地把它曲解为权威或权力,更不能把它理解成领导的个人意志。它应该有相关的制度来支撑,不然它就会变成议而不决,执而不行的口号管理。为了保障执行力的到位,我们应该有一套督查体系,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传递压力、激发动力体系。目前特别是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对上,要及时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对外,要做好公司的形象工程;对内,要加强员工的形势教育,特别是危机意识的教育。心态决定状态,眼界决定境界。所以加强教育是培养员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卓越的团队意识,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执行力较为有效的手段。事实上执行力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总之,公司在现行的体制机制下依然存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司多年沉淀下来的一些优良传统,深厚的文化底蕴,较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当前的工作就是要我们将它完善好,执行好。我们每一个公司员工都要认真思考并付诸于行动。企业才能做强做大,员工才有更大的生存空间,企业才能在强手如林的竞争对手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17 21:56
人事调研报告怎么写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人事调研报告怎么写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一、定义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一般来说,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为组织达到既定的目标,协助组织完成发展规划,有效地运用人员的能力与技术专才,促使组织成员的工作士气高昂且激发潜能,满足组织成员的自我实现感与增加成员的工作成就感,协助企业负责人做出正确决策。
二、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现阶段,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初步确立,所以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十分的不完善,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国内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双重压力下,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管理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暴露无遗:
1.计划*影响下,全国人事管理分割,制造人为的劳动力流动障碍
我国的人事管理由各级的人事部、劳动部、组织部来进行,三个部门管理的范围各有侧重,组织部门管干部,人事部门管一般国家工作人员,劳动部门管普通劳动者,各个部门为了各自的部门利益,对各自管理范围内人员的转出设置各种*,这就造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人事管理的部门分割。
由于三个部门的管理范围不是绝对界限分明,再加上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更频繁,这种人为的障碍,必然会增大企业的人力成本。
2.我国很多国有企业人才观念和人力管理观念落后,高级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我国企业的发展长期受到资金瓶颈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还处在以物为中心的发展阶段,领导层并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所在,企业人事管理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受到极大的压抑。尤其是对一些高级人才,随着外资的大量进入,*公司优厚的待遇和企业环境吸引了很多高级知识分子,造成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
3.*与国有企业的权责不清,导致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权力不到位
企业与*之间,一直都存在着很紧密的关系,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处理好企业与*的关系问题,然而,虽然经过了20年的改革探索,但*与企业的关系还是没有理清楚。国有企业虽然有制定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的权力,但由于受国家人事管理*的制约,人事*的回旋余地很小,用*得不到保障,*有意无意的在不断干预着企业,致使国有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逐渐丧失吸引力,国有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4.人力资源使用不合理
当前的国有企业中,存在着“高消费”和“低消费”的现象,高消费”是指企业用人的标准超过工作分析的要求,例如招硕士生去做高中生就能干的工作,原因是企业以招聘高学历人才为荣或为了达到上级设定的人才比例结构,而不考虑企业的实际用人需求。“低消费”是指企业用人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原因是有的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或有的企业搞裙带关系,不以能力为标准,任人为亲。“高消费”浪费人才,增加了成本,而且经常会有较高的离职率,“低消费”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的发展。
三、对策建议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任何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都取决于人、财、物、信息等,其中,人是第一要素,其他要素均受制于人,都由人操纵,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创造价值,产生利润。所以,人力资源是企业之本,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诸项管理中的关键。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正确地处理分工与协作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组织气氛,从而发挥群体的力量。
其次,要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在国有企业存在大量冗员、机构臃肿、效率不高的`情况下,引人竞争机制和风险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竞争机制,就是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优化组合是通过竞争来完成和实现的,它包括了竞争上岗、竞争换岗、竞争培训这样一个广泛的范畴,这是一种业绩的竞争,但更是一种能力的竞争;而风险机制包括上岗风险、换岗风险、培训风险、短期风险和长期风险等等。
另外,要建立科学的人力发和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机制,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在员工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方面,探索建立科学的具有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的量化考核体系、评价方式和方法,把员工的绩效考评与奖惩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依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决定员工的岗位、薪酬、晋升和培训,有效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并要构建多元化薪酬分配体系,在薪酬分配上要向对企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倾斜,将管理、技术、知识等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纳入薪酬分配*,以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
最后,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实现人力资源资本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在选人,用人等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打破人员身份、地域界限实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里,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急需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应不拘一格大胆引进,同时采取合适的方式对企业内部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还要协调好与*之间的关系,让*给予企业最大化的人才任用权,使企业自主的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民营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华蓥市人事局认真贯彻*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自觉把人事人才工作拓展到民营经济组织,主动与民营经济组织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组织发展中的人事人才问题,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积极的人事服务。
——牵线搭桥,为民营经济拓展交流空间。该局利用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协作,组织研讨、交流和考察活动,拓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灵通了信息。
——人才推介,为民营经济注入人才活力。一是帮助民营经济引进人才。今年该市成功举办了2006年公益性人才招聘会,为民营企业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8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才10人。二是帮助民营经济培养人才。今年来,该局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45人,使他们逐步成为农业科技产业中的技术力量。三是服务民营经济人才。自2004年起,该局成立了专家服务中心,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对包括民营经济中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提供*人事咨询和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服务。
——人事代理,为民营经济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该局积极为民营企业代管人员档案及身份的确认、工龄计算、档案工资调整,办理与单位解除聘用关系人员的就业推荐等业务。截至2006年11月份,该局已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人事代理服务350多人次,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配置。
——设立基金,为民营经济加强人才培养正确导向。该局积极建言献策,争取支持,全市设立了企业人才培养基金。
虽然在服务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但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对人事人才工作提出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服务的方式和途径上亟待实现四个转变。
——变微观型服务宏观型服务,注重满足民营经济的整体要求。人事部门要把发展民营经济所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纳入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加大工作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加快实施。要加快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进程,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采取专场人才招聘、加大推荐力度等多种形式,为民营经济组织输送各类急需人才。
——变封闭型服务为开放型服务,注重激发民营经济的最大潜能。把招商引资当作自己的一份责任,建立完善的人事人才信息窗口,设立民营经济人才求助专线,为民营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求助*咨询、答疑解难、人才举荐等服务,不断提高服务工作水平。
——变分散型服务为协同型服务,注重凝聚民营经济的发展合力。要加强与科技局、经贸局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联系,建立促进企业发展的服务中心,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座谈,开展行业培训等活动,认真抓好民营经济的人才培训工作。要建立重点民营经济组织联系点制度。对大川木门等上规模的民营企业以及新成立的华蓥市工业发展区、特色板块经济和重点专业市场组织,人事部门要明确专人进行联系。
——变静态服务为动态型服务,注重创新民营经济的人才机制。要建立人才评价与推荐中心。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资历,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通过社会化班次价,及时输送给民营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培训基地的作用,把民营经济组织作为就业实习的重要载体,拓宽产学相结合的路子。要把民营经济单位和从业人员列入各类先进的评选范围,对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民营经济组织及其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