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起,这“3类购房”等同“违规”,或面临牢狱之灾,难以逃开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02: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08:45
7月起,这“3类购房者”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最好提前避开!
在房地产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时松时紧,不管在哪个阶段,*似乎从未退出过,只是力度不同和方式不同而已。根据最新数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251次,比2018年上半年的192次有大幅上升,仅仅在6月份就*了46次,比2019年5月份多出了41次。
房地产*是为了平稳房价,根据住建部一直以来的定调,2019年的主要*目标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要防止房市的大起大落。房地产*手段有很多,典型的就是五限策略,在这其中,其根本手法是通过影响市场供需数量调节房价走向,如果房价上涨过快,城市可能出台限购*,让一部分人暂时不能买房,购房者数量减少了,则市场房价会出现平稳回落。
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引导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确保楼市的平稳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购房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影响到购房者的买房资格问题,例如我们经常见到的*“社保买房”,不少城市出台相关**,社保需要满1年才能够买房,很多外地人(或者没有在本地工作的人,又或者没有本地社保的人)失去了买房资格。
买房子乃是人生大事,为了买房,购房者殚精竭虑,从有了买房念头的那一刻起,就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看房子、选房子,如果是期房还需要等待好几年的时间才能拿到房。不少购房者经历过这样的事情:看房子、选房子花了大半年时间,终于考虑清楚要买一套房子的时候,不料想城市*升级,不具备了买房资格,怎么办。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会给出主意,想办法通过“违规”方式让购房者获取购房资格。不过,既然说了是违规、违法的行为,那就不合理、不应该,经常会对购房者或者是卖房者甚至是第三方集体利益带来损害。
举个常见的例子:张三准备买一套房子,在经过8个月的漫漫看房长路之后,终于下定决心要买李四的一套房子,同样的房子在这个地段市场价100万元,而李四的房子不管是楼层还是位置、亦或装修等方面都超出其他房子水平,所以标价130万元出售,张三表示接受这个价格。
买卖双方并不是直接达成交易,也是按照寻常办法通过中介进行联系和交易的,中介向张三反应,这套房子价格太高,可能备案审核不能通过,因为市场价都是100万元,张三要求按照90万元签订合同,剩下的40万元由张三私下打款给李四。其实,李四也是第一次出售房,不知道这其中什么意思,在房地产中介的各种劝说下,李四也答应了。
不过等到房子按照90万元网签审核通过之后,李四真的开始着急了,与张三之间没有关于40万元的任何纸质协议,只是口头承诺,房地产中介和张三这时不认这笔40万元的账。最终结果如何,想必大家都一目了然,不懂交易规则和法律知识,吃了不小的亏。7月起,这“3类购房”等同“违规”,或面临牢狱之灾,难以逃开。
第一、买卖双方通过阴阳合同的方式交易,这是偷税的违法行为。
阴阳合同是指,房地产买卖双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是自己达成的,可能是口头协议,另一个是给相关部门审查的合同,拿到房产局备案审核的合同。两个合同价格不一样,总房价100万元,前者可能是20万元,后者80万元。之所以签订这样的合同,是因为购房者希望避税,其实是偷税的行为,这属于违法。
根据最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内容条款规定,应该纳税人通过伪造、隐匿、变造关于缴税的相关凭证、或者在记账簿上增加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的情况,都属于偷税行为。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已经构成偷税的情况,需要追缴相关滞纳金,并且予以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金额。如果金额很大构成了犯罪的,就需要依法对偷税人追求相关法律责任,或面临着牢狱之灾。
第二、买卖双方签订的购房合同,对第三方利益、集体利益带来损害的。
我国是市场经济活动,在这样的市场经济下,最基本的准则是交易的公平公正、平等互利,一方不能采用违背另一方意愿的方式进行强迫买卖活动。特别是在较大型的商品买卖中,出售与购买双方应该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自愿形成合同,明确权利义务,按照合同履行各自的权利义务。不可以损害第三方利益、集体利益,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形,则合同违规无效,严重的可能构成违法行为。
根据我国最新的《合同法》相关规定,在签订和合同时,一方通过欺诈、或者胁迫的方式签订了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是无效的合同。如果是通过恶意串通的方式、并且也损害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或者第三方利益的,合同当也是无效。
第三、通过编制不符合事实的虚假资料,骗取贷款或购房资格的,也违规。
刚需买房,往往需要按揭贷款,按揭贷款需要很多合规合法的资料来审核贷款人的资质等问题,很多人不具备贷款资格,所以变造了不少虚假贷款资料。又或者购房者没有了购房资格,房地产中介和开发商协助购房者办理假资料让其获得购房资格。楼市指闻提示,这样做可能是违规违法的。
根据最新的《刑法》第193条内容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诈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项目,如果贷款金额较大,处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楼市指闻提示,在按揭贷款中采用虚假材料或者虚假身份骗取贷款的行为,可能属于违法,如果严重、金额大的话或面临牢狱之灾。买房时一定要避开这些违法行为。
(来源:房产楼市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