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品真情永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8-27 00:3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5 07:33
今年春晚出了一个以前就演过的旧节目的改编版,名曰《真情永驻》,讲的是一对夫妻因误会而离婚,后来破镜重圆的故事。被几位笔者自己社团里的学弟学妹讨论了一下,他们转发的微信推送文章里总结的槽点似乎有以下若干:①男付账,女生孩子,是相互物化、②女方因可能生不了孩子而率先提出离婚。③央视春晚的影响力巨大,有引导作用,会影响生活。
就着他们的讨论,笔者也尝试着做了一些思考。
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其实这只是一个特别小的问题,而且出现问题的不止这一处,从一个农业社会,到目前的社会状态,几乎是每十年甚至每五年都会有几乎毫不相同的社会基础所引发的新意识形态的产生,其发展变化速度之快,使得所谓的“先进”群体几乎无法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其“先进”地位。这个节目确实值得吐槽,速度太快,他们确实OUT了,但当年这一群体还曾是看起来特先进的。也别不信,比如我们看零几年的受好评节目,现在已经尴尬满满,大家可以搜搜看。所以啊,这种节目确实值得吐槽,但对此也别过于激动了,没准,再过十年,我们这些如今自己以为自己持有“先进”意识的群体也会被人吐槽呢,毕竟,步入现代社会的历程,不少国家花了一二百年,我们也就花了不到四十年。
观念的更新不是“人”的思想会进步,在观念成型固化后,即便个人有可能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但群体的观念是不会变化的,所谓的思想进步,其实是新群体换旧群体,也就是过去*改革层面曾强调的所谓“不换思想就换人”。今天的吐槽现象只是说明一个群体该被另一个新群体更换了,但在中国办这样一个需要照顾处于不同思想阶段的群体的态度的晚会,引入开心麻花和嘻哈包袱铺是进步,而留下那些旧群体则是维稳。毕竟北上广这种很发达的地区发展水平逐渐递减到老少边穷地区的整整一整条不同发展水平的各种类型的地区是存在于同一个中国的,老少边穷地区合适的不一定适合于北上广,反之其实亦然。
其实,还有一个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就是,这类吐槽文章很明显只有以学生党为主的不超过三十岁的人会转发,微博上的各种热搜更是以这些人为主流,甚至有些日趋低龄化的趋势。自认为掌握最先进理念的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似乎傲慢的自以为是社会的“主流”,有最强大的*力量,掌握着未来应然的发展方向······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一个社会掌握最强大力量的是那些就业多年已经有所成就的四十岁到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人。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某知名热搜女星主演的唐代初期为背景的女皇的故事,被这个群体认为“不合适”而对特定部位的镜头进行了剪辑。但是被我们这个年龄段认为是烂片的各类影视剧目不仅依然故我而且反而越吐槽越红。为什么广电对待不同群体的态度不同呢,很显然,广电部门清晰的知道我们这个年龄段的顶多也就是吐槽一下,但不如“40-60”群体有实际的行动能力。其实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种行为和态度既不是哪个时代、哪种*也不是哪种制度形成的,它是一种天然的对力量对比的敏感反映。再举个大家虽然没经历过但是肯定学过的例子,当年的高中历史题曾经把五四运动后《上海*告工人同胞书》当做材料题考过,至今笔者对其中一段记忆犹新:“学生罢课半月,*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故而历史书上的结论是学生只是先锋队,另外那波人才是主力军。
总之呢,声音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对其他人和事物的影响能力大,直接掌握事物发展进程的那波人往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因为他们一下子就把事儿办了,根本不需要嚷嚷。声音大也并不意味一定就是正确的,一百个零加一块也是零,仅仅只需要一个1就能把它们击败。即便我们的观念是先进的也需要对旧有的事物抱有敬畏的态度,先进并不意味着合适与可靠,有的时候可以不先进,但是不能不合适,另外,现在我们这些看起来很“先进”的学生党真的不是所谓的“主流”,也不代表所谓的“各方面”,我们真的仅仅代表我们自己而已。
还有,对于那些真的想办成点事儿的人,尤其是在中国想办成点事儿的人,春晚的态度其实是值得学习的,它在进步,但它也很稳当,一点点的改,成功的希望很大,几十年慢慢来的改革开放如今看起来效果挺好,百日维新的下场就不必说了。言至于此,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