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和PE,用哪个估值更靠谱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52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2:37
先从概念开始:
市盈率(PE)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它反映了在企业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该股票多少年能回本。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PE)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利润 = 股价(P) / 每股盈利(Eps)
市净率(PB)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企业的股权,愿意付出多少倍净资产的代价。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市净率(PB)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资产 = 股价(P) / 每股净资产(B)
接下来,我们从经济逻辑和实证数据两个角度来看,各股票指数是更适用于PE,还是PB?
01经济逻辑
根据PE和PB的概念:
市盈率(PE)以净利润作为参考指标,适用于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等,而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资源类行业、证券业等。
而市净率(PB)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化工业、钢铁业、航空业、航运业等,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证券业、银行业,PB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但PB不适用于账面价值变动快、不稳定的行业,如固定资产较少商誉较多的服务行业、互联*息、软件行业等。
02.实证数据
怎么用实证数据来判断到底PE还是PB更合适呢?
我们可以基于这样的逻辑:
既然我们用PE或者PB是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指数是高估还是低估,并且在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那么更有效的指标,自然应该导致更好的投资业绩。
也就是说,对某一个指数,我们只要分别拿PE和PB来进行历史回测,哪个指标的投资业绩更好,哪个指标就更适用于该指数。
测试策略的核心逻辑是“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最直接的想法自然是根据PE或PB来进行择时,比如PE或PB的历史分位数小于20%时买入,大于80%时卖出。
但是,这样有个严重的问题,交易信号太少,偶然性太强,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用专业的话来说是“统计意义不显著”。
因此,我们换一个测试策略,用定投策略,低估值时多投一点,高估值时少投,正常估值时正常投,这样交易信号数量足够,而且也最贴近实际应用,因为PE和PB指数估值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定投。
详细策略逻辑为:
(1)当PE或PB分位数≤20%时,判定指数低估,定投1.5份资金;
(2)当20%<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估值合理,定投1份资金;
(3)当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高估,定投0.5份资金;
测试时间范围为2011-01-01至2019-06-30,分位数计算时的历史数据长度为5年。
具体测试结果为:
从测试结果看,基于PE和PB的估值定投策略的效果差不多,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是说,使用从经济逻辑角度看,更适合PE估值的指数(如消费),并不能带来明显比PB更好的效果,使用更适合PB估值的指数(如证券、银行),也同样不能带来明显比PE更好的效果。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合乎逻辑的,因为PE和PB的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其分位数自然也会高度一致,所以它们的使用结果会很接近。
在PE和PB的计算公式,差别仅在于分母中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而这两者都是季度低频数据,一年仅变动4次,而分子中的股价数据,是日频数据,每天都在变化。
所以,作为日频数据的PE和PB,平时的变动基本都是由股价变动导致的。
总 结
如果我们是要从相对角度,也就是分位数,来判断指数估值的高低,那用PE还是用PB,区别不大。
如果我们是要从绝对数值的角度分析指数估值,那对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应该用PE,而对周期性较强、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钢铁、证券等,应该用PB。
至于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PE和PB均可,但PE的的直观意义更强,比如PE为10倍时,可以直接反推出盈利收益率为1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55
弱周期、轻资产适合用PE进行估值
企业价值=企业存续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现值=现金流*折现率,折现率我们有各种渠道可以大致获得,比如10年期国债、5年期LPR等等,现金流就比较难了,所以如果能比较容易的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那么就可以用PE进行估值了,弱周期企业不管经济整体如何,企业业绩始终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这样现金流比较好预测,加上是轻资产模式,折旧摊销比较少,资金占用少,可以近似的认为企业的净利润就是现金流,所以轻资产、弱周期企业适合用PE进行估值。
PE估值法
强周期、重资产模式适合用PB进行估值
强周期企业因为受经济整体影响巨大,别说企业存续期内了,就算是未来三五年的现金流也很难预测,比如钢铁企业,主要成本铁矿石价格一年内可以翻倍,也可以跌去50%,同时产品价格波动也很大,经济复苏时,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产品快速上涨,经济衰退时,又跌倒白菜价,又因为钢铁企业是重资产行业,投资一条产线,动则数亿元(当年建设宝钢把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快花光了,300个亿开支,当年全国财政收入才800亿),要很久才能收回成本,现金流很差,所以强周期、重资产企业无法用PE进行估值,只能PB进行估值,因为设备资产占用大量资金,现金流也无法预测,重资产行业合理估值在1个PB,因为设备有折旧,过几年又要换新设备,企业最值钱的不是管理技术,而是这些资产设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1:30
高兴为您解答。3P作为指标。首先,是PB(市净率),即股价与每股资产净值的比率;第二,是PE(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率;第三,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反映公司的成长速度。这三个指标,不管用于分析哪一个行业、哪一家公司都非常适用。当然,如果你分析的是金融股或地产股,那么PB和PE相对上会更重要一些;如果你分析的是成长股,尤其是那些根本没什么资产可言的新经济和新科技股,又或者股价已经涨了不少的股份,则应看重PEG多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3:21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3P作为指标。首先,是PB(市净率),即股价与每股资产净值的比率;第二,是PE(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率;第三,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反映公司的成长速度。这三个指标,不管用于分析哪一个行业、哪一家公司都非常适用。当然,如果你分析的是金融股或地产股,那么PB和PE相对上会更重要一些;如果你分析的是成长股,尤其是那些根本没什么资产可言的新经济和新科技股,又或者股价已经涨了不少的股份,则应看重PEG多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5:29
估值通常用PB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2:37
先从概念开始:
市盈率(PE)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利润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值,它反映了在企业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该股票多少年能回本。
市盈率的计算公式为:市盈率(PE)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利润 = 股价(P) / 每股盈利(Eps)
市净率(PB)等于企业股权价值与净资产的比值,也等于上市公司的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值,它反映了投资者为了获得企业的股权,愿意付出多少倍净资产的代价。市净率的计算公式为:市净率(PB) = 企业股权价值 / 净资产 = 股价(P) / 每股净资产(B)
接下来,我们从经济逻辑和实证数据两个角度来看,各股票指数是更适用于PE,还是PB?
01经济逻辑
根据PE和PB的概念:
市盈率(PE)以净利润作为参考指标,适用于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等,而不适用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资源类行业、证券业等。
而市净率(PB)适用于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如化工业、钢铁业、航空业、航运业等,对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如证券业、银行业,PB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但PB不适用于账面价值变动快、不稳定的行业,如固定资产较少商誉较多的服务行业、互联*息、软件行业等。
02.实证数据
怎么用实证数据来判断到底PE还是PB更合适呢?
我们可以基于这样的逻辑:
既然我们用PE或者PB是为了更准确的评估指数是高估还是低估,并且在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那么更有效的指标,自然应该导致更好的投资业绩。
也就是说,对某一个指数,我们只要分别拿PE和PB来进行历史回测,哪个指标的投资业绩更好,哪个指标就更适用于该指数。
测试策略的核心逻辑是“低估买入,高估卖出”,最直接的想法自然是根据PE或PB来进行择时,比如PE或PB的历史分位数小于20%时买入,大于80%时卖出。
但是,这样有个严重的问题,交易信号太少,偶然性太强,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比较低,用专业的话来说是“统计意义不显著”。
因此,我们换一个测试策略,用定投策略,低估值时多投一点,高估值时少投,正常估值时正常投,这样交易信号数量足够,而且也最贴近实际应用,因为PE和PB指数估值应用最多的领域就是定投。
详细策略逻辑为:
(1)当PE或PB分位数≤20%时,判定指数低估,定投1.5份资金;
(2)当20%<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估值合理,定投1份资金;
(3)当PE或PB分位数>80%时,判定指数高估,定投0.5份资金;
测试时间范围为2011-01-01至2019-06-30,分位数计算时的历史数据长度为5年。
具体测试结果为:
从测试结果看,基于PE和PB的估值定投策略的效果差不多,并没有本质区别,这和我们最初设想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是说,使用从经济逻辑角度看,更适合PE估值的指数(如消费),并不能带来明显比PB更好的效果,使用更适合PB估值的指数(如证券、银行),也同样不能带来明显比PE更好的效果。
但仔细想想,这其实是合乎逻辑的,因为PE和PB的走势,是高度相关的,其分位数自然也会高度一致,所以它们的使用结果会很接近。
在PE和PB的计算公式,差别仅在于分母中的净利润和净资产,而这两者都是季度低频数据,一年仅变动4次,而分子中的股价数据,是日频数据,每天都在变化。
所以,作为日频数据的PE和PB,平时的变动基本都是由股价变动导致的。
总 结
如果我们是要从相对角度,也就是分位数,来判断指数估值的高低,那用PE还是用PB,区别不大。
如果我们是要从绝对数值的角度分析指数估值,那对盈利相对稳定、周期性较弱的行业,如公用事业、必须消费品业,应该用PE,而对周期性较强、固定资产较多、账面价值相对稳定的行业,比如钢铁、证券等,应该用PB。
至于上证50、沪深300等宽基,PE和PB均可,但PE的的直观意义更强,比如PE为10倍时,可以直接反推出盈利收益率为10%。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1 23:55
弱周期、轻资产适合用PE进行估值
企业价值=企业存续期内自由现金流的折现值,现值=现金流*折现率,折现率我们有各种渠道可以大致获得,比如10年期国债、5年期LPR等等,现金流就比较难了,所以如果能比较容易的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那么就可以用PE进行估值了,弱周期企业不管经济整体如何,企业业绩始终保持稳定,甚至有所增长,这样现金流比较好预测,加上是轻资产模式,折旧摊销比较少,资金占用少,可以近似的认为企业的净利润就是现金流,所以轻资产、弱周期企业适合用PE进行估值。
PE估值法
强周期、重资产模式适合用PB进行估值
强周期企业因为受经济整体影响巨大,别说企业存续期内了,就算是未来三五年的现金流也很难预测,比如钢铁企业,主要成本铁矿石价格一年内可以翻倍,也可以跌去50%,同时产品价格波动也很大,经济复苏时,钢铁作为工业的粮食,产品快速上涨,经济衰退时,又跌倒白菜价,又因为钢铁企业是重资产行业,投资一条产线,动则数亿元(当年建设宝钢把国家的外汇储备都快花光了,300个亿开支,当年全国财政收入才800亿),要很久才能收回成本,现金流很差,所以强周期、重资产企业无法用PE进行估值,只能PB进行估值,因为设备资产占用大量资金,现金流也无法预测,重资产行业合理估值在1个PB,因为设备有折旧,过几年又要换新设备,企业最值钱的不是管理技术,而是这些资产设备。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1:30
高兴为您解答。3P作为指标。首先,是PB(市净率),即股价与每股资产净值的比率;第二,是PE(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率;第三,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反映公司的成长速度。这三个指标,不管用于分析哪一个行业、哪一家公司都非常适用。当然,如果你分析的是金融股或地产股,那么PB和PE相对上会更重要一些;如果你分析的是成长股,尤其是那些根本没什么资产可言的新经济和新科技股,又或者股价已经涨了不少的股份,则应看重PEG多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3:21
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3P作为指标。首先,是PB(市净率),即股价与每股资产净值的比率;第二,是PE(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净利润的比率;第三,是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反映公司的成长速度。这三个指标,不管用于分析哪一个行业、哪一家公司都非常适用。当然,如果你分析的是金融股或地产股,那么PB和PE相对上会更重要一些;如果你分析的是成长股,尤其是那些根本没什么资产可言的新经济和新科技股,又或者股价已经涨了不少的股份,则应看重PEG多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02 05:29
估值通常用P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