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紫禁城大火之谜,有人说里面的人都烧得没有衣服,人体完好?是吗?谢谢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0:47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4
紫禁城,取名于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前前后后,明清有24位皇帝住在这里。甚至直到*十二年(1923年),末代皇帝溥仪仍然住在这个戒备森严的皇家城池里。
退位后的溥仪按照与袁世凯定下的优待皇室条件,“尊号不改”,在紫禁城里过着“小朝廷”的生活。他每天仍然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宗人府、内务府等一套宫廷机构照常奉职不变。但是,1923年6月26日晚,附近居民惊见,在紫禁城的西北角,
,红光满天,火焰高达10丈余,内里夹杂着叫喊声和哭嚎声。原来是神武门内建福宫的德日新斋起火,并迅速延及其他建筑,这就是*时期震惊中外的建福宫失火事件。后来,溥仪被驱出皇宫,*年间财力不足,无力修复这片古代建筑群,只好在故宫平面图上将这个地方标注为“西火场”。
建福宫是清宫里储藏珍宝最多的地方,建福宫大火发生的时间又恰在溥仪下令清点宫廷藏储之时,这就不能不令人起疑。溥仪认定是太监偷盗金银财宝之物纵火灭迹,而宫中档案里太监供词则认为是当天晚上溥仪在这里看电影之后下雨,电线连电着火。但是总让人感觉有些事情被隐藏着、遮盖着。
建福宫与西花园
在神秘而辉煌的紫禁城里,有一处宫殿名叫建福宫。它位于内廷西路西六宫西侧,清乾隆七年(1742年)修建而成,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
建福宫花园建于清乾隆五年,位于故宫内廷西六宫的西北侧,东为重华宫,南为建福宫,西、北两面邻接宫墙,其原址为明代的乾西四所、五所,为皇太子居处,乾隆朝陆续将其地改建为花园,因其主体建筑为建福宫,故称其为建福宫花园。又因该花园地处内廷西侧,亦称西花园,为帝后休憩、娱乐的场所。
建福宫花园内的建筑大小不一,高低错落,内以游廊相连,并配有山石树木,虚实得当,堪称融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特色于一体的佳作。而且它布局十分独特,不像御花园、慈宁花园等故宫花园追求左右平衡对称,因此在中国古代宫廷园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整个花园楼、堂、馆、阁、轩、室、斋等大小不等、高低错落,形制各异的建筑类型相间,并隔以假山、花木、盆景,将空间以大化小,平面布局自由灵活多变。各景区和建筑之间用游廊相通,似隔又连,景色相互因借,彼此渗透,极为巧妙,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
建福宫花园修建后,乾隆皇帝对此花园情有独钟。时常到此游憩,吟咏亦颇多,著名之作有《建福宫赋》、《建福宫红梨花诗》等。后清宫定制每年嘉平朔日(腊月初一)皇帝御此宫并笔书福,以贺新禧。咸丰皇帝曾奉皇贵太妃在此进膳;孝德显皇后、孝贞显皇后(慈安)的神位也曾设于此宫。
自乾隆一朝,许多皇家珍宝均存放于建福宫花园。另外,这里还供奉有不少金质法器、藏文经版,以及字画古玩等。此后,花园一带一直作为皇家珍宝的收藏地。1923年,溥仪计划彻底清点建福宫珍宝的数目,结果在清点工作刚刚开始不久,就发生了一场大火,静怡轩、延春阁、敬胜斋及中正殿等皆焚于火,这座瑰丽的皇家花园也连同无数珍宝化为灰烬。
突如其来的大火
建福宫大火发生后,在当时社会生活中造成颇大影响。而关于此事件的来龙去脉也传说颇多。据说,最早发现的竟是在紫禁城外六国饭店顶楼上休憩的外国人。时值6月底,正是登高乘凉的时节,楼顶上的外国人看到宫中火光冲天,连忙通知东交民巷中的意大利国救火队。等到救火队驱车赶至神武门前,故宫大门紧闭。急叩大门,但是门卫却以“清室向例未奉谕旨,外人不许入神武门一步”为由,不敢擅自为他们开门。消防人员只能在宫门外等着溥仪下“谕旨”启门。
内务府总管绍英急忙入宫四处寻找溥仪,请求他下“谕旨”启门。在宫里找了将近1小时20分钟,才在西宫见到溥仪。溥仪闻讯后,起初并没有立即下“谕旨”启门,而是因为思考着“家训不得外人入宫”的观念,有些犹豫不决。绍英一再陈请,溥仪决定召集临时御前会议,随后才下“谕旨”,准许各消防人员入宫救火。
因为丧失了救火的最佳时间,消防人员赶到现场的时候,建福宫花园已经成了无法控制的火的海洋。院内参天的松柏成了一棵棵火树。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等诸多华丽的建筑都被大火牵连,在人们眼前一点点消失。
宫内没有自来水,水井又早已干枯多年,这让救火人员一时间无计可施。情急之中,有人建议把水管接在一起,汲取神武门外筒子河的水。但是水顺着一根不算太粗的管子,从400米外的筒子河慢慢流到这里,似乎很难解决燃眉之急。人们当时能做的也只是尽力拆除房屋、阻断火道,一直折腾到第二天7时左右,大火才渐渐被扑灭。等到大火的余烬完全被扑灭,已经是两三天之后了。
关于建福宫火灾的损失,据内务府事后呈报说:这次大火共烧毁房屋120间,金佛2665尊,字画1157件,古玩435件,古书几万册。其实这也不过是内务府的一笔糊涂账,由于建福宫花园深得乾隆皇帝的喜爱,经常做诗赋词加以赞美,还将众多自己喜爱的珍玩宝物存放此处。以后的清朝历代皇帝都把这里当作存放珍宝的秘密仓库,里面古玩、字画、瓷器、彝器、珍宝堆满了库房,数不胜数。究竟建福宫原有多少东西,就连内务府自己也无法搞清楚。
据爱新觉罗·溥仪《我的前半生》回忆,大火发生于他决定清点宫廷藏储之时,结果“清点的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建福宫附近一带,包括静怡轩、慧曜楼、吉云楼、碧琳馆、妙莲花室、延春阁、积翠亭、广生楼、凝烽楼、香云亭等一大片地方烧成焦土。这是清宫里贮藏珍宝最多的地方,究竟在这一把火里毁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
溥仪和他的亲叔伯兄弟事后也都曾回忆说,到了八月初,内务府的人找来100多人清理火场,虽然灰烬里已经找不出字画、古瓷,但是金佛、金塔烧熔后有的成了碎块,有的化成金水,结成的半土半金板块还有很多。内务府曾经找来北京各个金店投标,一个早已经打通关系的大金店以50万元的价格买下了灰烬处理权,从中拣出金块金片1.7万多两。金店拣完了,内务府的人又把余下的灰烬装麻袋,分发下去;据说有人后来施舍给雍和宫柏林寺的黄金“坛城”就是从麻袋里的灰烬中提炼出来的。烧剩下的尚有这么多,真不可想象损失有多大了!
失火原因成谜
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建福宫火灾,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据当时的《申报》报道:起火原因传说不一,据昨日所得报告,有如下述:(一)此次宫中起火,系某太监平日将宫内所存御用宝物,私自运出盗卖,价值数十万之多,因虑某太监揭发,乃仿燃灭参战案办法,预施此计,暗下火种,以为灭迹之计。(二)宫中原有金佛爷一座,本远代之物,佛爷头顶悬有一珠,价值甚巨,早日觊觎者苦无机会,此次中正殿之失慎,佛爷之珠,早已不翼而飞,不为无因。(三)电线走火,将屋顶引燃,延及各宫殿。
火灾后,追查事故原因,聂宪藩、薛之珩等目击者向国人发布的通电说:“本月26日夜12时,神武门电线走火,由德日新斋内延烧。”当时,妃嫔们为了消遣,经常在宫内放电影,德日新斋就是电影场所在,电影机、电灯房也在这里。负责管理的太监等缺乏用电知识,漏电失火不无可能。1904年慈禧70岁寿辰的时候,就曾出现正在放映的电影片子着火的情况。
但是皇室的溥仪、溥佳等则怀疑是宫内偷盗珍宝的太监放火灭迹。宫里太监等偷盗珍宝,到外面古玩店抵押变卖的情况非常多见。甚至,溥仪结婚当天,婚礼刚刚完毕,皇后凤冠上的珍珠玉翠装嵌就整个被换成了赝品。那些日常发生的盗宝事件就更多了。大火发生之前,溥仪曾接受师傅庄士敦的建议,清点宫内藏宝。没料到,建福宫的清点刚刚开始,大火就发生了。
在此之前,庄士敦曾经建议把清朝历代皇帝的画像和行乐图取出拍照(建福宫内存清历代皇帝圣像)。溥仪觉得有意思,就叫太监每天到建福宫取出十几张,由一个美国摄影师来拍。结果有几次太监竟然取不来了,再加上以前要他们拿某件宝物时他们心虚的样子,溥仪越发怀疑太监们有偷盗行为。因此在大火发生后他就认为是偷盗犯眼看自己就要暴露,先下手为强用火来消踪灭迹。
事过多年以后,关于建福宫及其大火,溥仪仍然耿耿于怀,他在传记《我的前半生》中详细地记述了他对这一事件的完整认识:
我十六岁那年,有一天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叫太监打开建福宫那边一座库房。库门封条很厚,至少有几十年没有开过了。我看见满屋都是堆到天花板的大箱子,箱皮上有嘉庆年的封条,里面是什么东西,谁也说不上来……这时我想到了这样的问题:我究竟有多少财宝?我能看到的,我拿来了,我看不到的又有多少?那些整库整院的珍宝怎么办?被人偷去的有多少?怎样才能制止偷盗?
庄士敦师傅曾告诉我,他住的地安门街上,新开了许多家古玩铺。听说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是内务府*或者*的亲戚开的。后来,别的师傅也觉得必须采取措施,杜绝盗患。最后,我接受了师傅们的建议,决定清点一下。这样一来,麻烦更大了。
首先是盗案更多了。毓庆宫的库房门锁给人砸掉了,乾清宫的后窗户给人打开了。
事情越来越不像话,我刚买的大钻石也不见了。为了追查盗案,太妃曾叫敬事房都领侍组织九堂总管,会审当事的太监,甚至动了刑,但是无论是刑讯还是悬重赏,都未获得一点效果。不但如此,建福宫的清点刚开始,六月二十六日的夜里便突然发生火灾,清点的和未清点的,全部烧个精光。
据曾经在故宫工作过的人员传说,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50年代,进行“三反五反”,清查故宫偷盗行为,的确在宫中的一些枯井中找到许多瓷器、古玩等器物。推测为当年宫人一时无法将所盗之财携出宫外,遂将其暂匿于井中,然后想办法再分别携出。但建福宫的一把大火与太监的遣散出宫使得计划功败垂成。
太监的末日
建福宫的一把大火之后,因为溥仪怀疑是太监故意纵火,再加上“小朝廷”开支入不敷出和内务府太监们中饱私囊、舞弊等原因,大火后的20天,7月16日,他下了一个破天荒的“谕旨”:“将宫内太监全部裁撤,立即出宫。”这引起了北京城乃至全国的轰动。当然也不是一个没有留下,三位太妃、溥仪、淑妃等所在的五个宫各留下20名驱使。
我们可以从庄士敦《紫禁城的黄昏》中看到这样的记载:“溥仪请京畿卫戍总司令王怀庆将军派他的部下一些亲信带军队来保护紫禁城。王怀庆一向和皇室的感情极好,他的军队驻北京城至颐和园这一带。同时又召见内务府总管大臣绍英,吩咐他负责处理这件事,叫他召集全部太监在某一宫殿的院落上,宣读圣谕,叫他们即日离开紫禁城。如果太监们表示什么不满意或者意图捣乱秩序,就叫王怀庆派来的军士将其赶出紫禁城外。”
当天晚上绍英把全体太监集合到乾清宫内,宣读“谕旨”。这些在宫里当了十几年差的人,绝大多数在北京没有家,限他们几个小时出去,的确让大部分人非常为难。因此当“谕旨”宣读后,许多太监要么高声咒骂,要么号啕大哭。为了不妨碍北京的治安,溥仪吩咐发给他们一笔遣散费,当天在北京找不到亲戚投靠的,准许暂时住在地安门内大街雁翅楼内。最终,一千多个太监在军队的监视下,只得默默地接受命运。很快,太监们从神武门出发,陆续离开了紫禁城。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几千年的太监制度在帝制废除之后十几年,终于在建福宫火灾后宣告终结。实际上,也有人认为,如果不是溥仪点查内宫古物,宫监们也没有迫于惧罪纵火,太监迟早也会被遣散。因为当时宫中财务捉襟见肘,拖欠饷银已有多时。而当时众宫人虽未被正式遣散,但早已经开始自谋生路,而偷盗宫内的皇家器物出宫卖掉,就是他们的主要谋生手段之一。溥仪风闻此事以后,才派人清点库房,珍藏宝物最多的建福宫便是清查的重点所在。只是在建福宫大火发生后,溥仪惊恐之下疑心更起,担心太监们偷盗灭迹之事愈演愈烈,把整个紫禁城全部的皇家财产都烧掉,于是才下了决心,将太监们统统撵走。
太监们被遣散之后,宫里一时间杂乱无章。溥仪吃饭摆饭桌的事情,变成了皇亲贵族溥佳、溥杰的差事,全体王公也被要求轮流在宫中负责溥仪的安全。溥仪自己觉得处处不方便,后来又叫回了100多人,增添了十几个随从侍卫,才恢复正常。
迷上网球的溥仪在大火后忙不迭地命人在建福宫大火之后的废墟上建起了一个网球场。据说在挖地基的时候,还挖出了两三个穿盔甲的俑,人们纷纷传言,这是以前宫里有人搞“巫蛊”,在俑身上写上某人的名字和生日,让喇嘛念经将其置于死地。不过,这些对溥仪似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他照样天天打网球,还买来自行车,与溥佳等赛车玩。
2000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提供400万美元启动了建福宫重建工程,但是那些无法估价的珍宝是再也重建不出来了。
(摘自张宏张晨怡著《*十五疑案》)
〔相关链接〕
故宫建福宫花园完成复建
2006年5月16日,位于故宫西北角的建福宫花园复建完成。据介绍,作为目前故宫唯一一处复建项目,该工程历时5年,耗资近一亿元。
记者进入修缮一新的建福宫花园,发现占地4074平方米的花园中,楼、阁、斋等一应俱全,11座宫殿和乾隆花园中的建筑有异曲同工之处。
修复过程尽量体现原汁原味,其中80%的石基被继续沿用。记者发现在阳光照射下,整座花园的彩画显得金碧辉煌,十分耀眼。据介绍,此次工程共应用了2800多克库金和赤金,用金量堪称国内古建筑之最。另外,工程仅用瓦就达126309件,将其一字排开相当于奥运会马拉松赛跑的距离。
(摘自《北京日报》)
没穿衣服一说应该是谣传吧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无稽之谈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13:15
有待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