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4 10:2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07:35
作为一个中文系毕业生,我可以坚强勇敢地大声说,文学对人生,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意义。
文学是怎么产生的?鲁迅先生说,劳动,先民扛木头,嘴里杭育杭育喊着号子,这就是文学的起源。遗憾的是,伟大的鲁迅在文学理论上,经常犯低级错误。一般认为,人类的文艺,科学,哲学等诸多学科,都起源于原始巫礼。原始人乃至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相当一段 历史 ,最重要的两件事就是打仗和祭祀。打仗,是生存的需要。祭祀,则是发展的需要。祭祀天地鬼神,了解世界和自我的规律,于是就有了仪式,有了音乐舞蹈,有了美术,有了口头的文学作品。
从这个角度,文学对人类有着巨大的意义,文学伴随人类前进,文学是人类的灵魂家园。
然而,人类不等于人,群体的意义不能代替个体的意义。就如国家的自由独立,不等于公民的自由独立。作为一个个具体的人,不存在普遍适合的文学的意义。人,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满足需求的方式。文学只是选项之一。很多时候,人,不需要文学。
事实上,文学是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个重要形式,是语言文字的高级升华,对于提高人们的人文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艺术一样,文也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说,西游记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孙悟空这个活灵活现无所不能的文学形象,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虽然他是一个猴子的化身,但是,即便如此,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他的原形!总的来说,一直以来,文学对于开启民智,开化人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学不仅只是对一个人的意义重大,而是对于人类的文明, 社会 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复兴,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华厦五千年优秀的 历史 文化,是通过文学的方式传承到现在,那可歌可泣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也是以文学的方式一代又一代地弘扬。当这些具有优秀文化和民族气节的文学作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深受教育和感动。文学中那些优质的内容,那些正面人物祟高的气质,那些充满着正能量的只言片语,对我们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
文学的字里行间,来源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却超越了我们的精神境界。文学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净化着我们浮燥的心态,给予着我们生活的力量。
我没什么文化。可我知道,世间的学问无非两种,一种是是自然科学,一种是 社会 科学。自然科学不言而喻,就是研究,探讨自然的学问。而 社会 科学说白了就是人学。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就是文学。
人要生存,首先得保证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的基本条件。所以,人得用智慧和劳动换取金钱。于是,关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自然科学就应运而生。换句话说,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自然科学。
另外,人是群居动物。如何立足 社会 ,如何与人打交道,如何满足人的心理*和生理*,能更好的活着。如何化解人生活中的爱恨情仇,喜怒哀乐?!于是,人就必须学习另一种学问,那就是 社会 科学。而文学则是 社会 科学中主要内涵之一。
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文学包罗万象,凡是与人生存有关的意识问题都属于文学范畴。比如: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而狭义的文学,是指文化传承发展的学问。比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以满足人精神生活的需求。
文学对人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解释一下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 情感 ,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 社会 生活。
那么对于搞文学的人来说,他们把文学当做使命,用笔触去感知这个世界,在他们笔下,有一览无余 社会 现状,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也有炽热或悲凉的爱情,温暖或冷漠的亲情,天长地久或不欢而散的友情,等等等等,总之文学家们借笔来表达 情感 ,吐露心声,甚至是展现自己的心灵,进而获得生命的意义。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视文学如生命的吧。
然而对于欣赏文学的人来说,或许能够使他们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读书万卷的人,给人一种"行走的百科全书"的感觉,它能给人以经验或者启迪,让人在困难中坚持,在痛苦中前行,甚至,能让抑郁的心在这之中找到依托,让狭隘的心变得宽阔,让善良的心更善良,让美丽的心更美丽。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相信能够欣赏文学的人气质应该好好吧。
以上,拙见,谢谢阅读。
文学对于人的意义很大,大到人生的必须,一个刚刚面世的婴儿她见到一束鲜花她在注目,跳跃,脸上现出愉快的表情,这就是美的表述,美的向往。一个经历人生不断洗涤的人她的心灵必然在文学的影响下心向美好,思维激荡,在文学的激励与感悟下逐步完善与走向美好的生活未来与精神境地,这就是文学的意义,文学的需要。
一个人从丑到不丑,不但不丑而且美,这一巨大变化的过程在于心灵美、作为美,这又是文学给予赋予的意义与价值,文学就是这样的塑造人、成就人,感化人,文学的意义最能激励与感悟人的作品莫过于天津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影响深远,感悟极大,诸如:《啊!》、《雕花烟斗》,《爱之上》、《雾中人》,更能剖析人与 社会 关系的《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令人叫绝而又感悟深彻,这不就是文学的最高意义与境界吗?规范与揭露,激励与感悟,奋发与励志都在文学自然的状态下起到了人生的意义,也就是文学的意义,以此文学就是人学。
曾经有一位学法律的同学问我“我们都是文科生,法律有它的规则,去判定一个人是有罪还是无罪的。而一部文学作品是好是坏如何界定?文学的意义是什么?”
无论对作家、文学系老师、文学爱好者来说,这似乎都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红颜秀的我认为,对一个人而言,对一部文学作品的喜好、观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必然的年龄增加、阅历的增多、心态的变化和偶然的人生中的遭遇、意外或惊喜都会使你对一部文学作品好坏观点,它的意义产生变化。
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评判很复杂,对于一个人而言,你是否喜欢一部文学作品、认为它有什么作用都取决于你自己。
意识流的开山作品法国作家的《追忆似水年华》、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小说”的《战争与和平》无一例外都是长篇巨制,
可能你抱着一颗期待又崇敬的心看了十几页,却发现太过冗长、人物关系太复杂、提不起兴趣,对你而言,这些书暂时的就是“没用的、没兴趣的文学”,有可能在你的后半生你永远都不会再翻开这本书,又或许今夜在梦中见到了书中的人物,于是第二天你一口气读完了整个系列,并且深深的爱上它,随之读完了这位作家所有的作品。
不要急着对一部作品下定论,它是好是坏,你是喜欢还是讨厌。
那本书,它就在那里静静地躺着,如果你们有缘分的话,在将来,总有一个契机,你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全身心沉浸在这本书中,爱上它,并且在余生,无论你经历了苦恼还是收获了幸福,都会再一次捧起它,寻找对你而言新的意义。
直到你悟出了这部文学作品中对你而言独特的力量时,你会发现,有些书你早晚都会去读,很多年后还会再看一遍。
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回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
我一直认为,对一个人而言,一部文学作品有什么作用,要看这个人与这部作品是否有缘分。
不用刚看完或者没看下去就急着下结论,“它没用”或者“我不喜欢”,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总会和某部文学作品产生某种神秘性的联系。
在遭受了打击、在被人打击了、在下班回家后坐在 汽车 驾驶室里感到孤独和疲惫时,或许你会想到某种书的某句话,然后跨越时间空间年代国籍性别的鸿沟,感到心中某种难以言说的感觉被柔软的、致命的击中,在那一刻,你和那部文学作品、那位作家就达成了一种神秘的联系,他生前孤寂的无人理解只能写在书中排遣的心境与后世的你感同身受;
而他在多年前的一种感受对现在的你来说感同身受,他跨越时间的鸿沟,将之表现了出来。所以,我的建议是,不用刻意去追求文学的作用,去等待;
放下别人加之于你、你被教育的思维模式,用自己的直觉和心去感受,属于你和那部作品的神秘的一瞬。
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结晶,对人具有多重意义。对创作者、读者、 社会 和 历史 的意义,又是不同的。可以说,文学对人的意义等同于文学价值和意义问题。
答主前日曾有幸到刘禹锡谪居十年的朗州(今湖南常德市),作了一场关于文学价值和意义的讲座,今天,把讲座的提要分享于此,还望读者诸君多多批评。
1. 文学是参与*,改变命运的手段。
在中国古代,参与*的途径有三种:世袭、选举和建立王朝。
世袭,是贵族的特权。皇族的核心成员,世袭*权力,处在权力 游戏 中心,一般皇室宗族,则只能享受荣华富贵,反而难以*参与*了。
建国立业,乃非常之人才能够成就的非常之业。寻常百姓,既无此才能,更无此胆量了。成功了是建国,失败了就是造反篡逆!这条路,不是常人常走的。
只有选举制度,是普通人有可能走得通的。
选举制度中,隋唐至清末的科举等考试,对普通人进入统治集团,参与国家和 社会 的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科举考试,如今天的高考,可能是普通人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
而科举考试,特别是唐宋时期,多考察诗歌和辞赋,其时,文学对士人乃至其家族的意义就非常重大了。
1905年,张之洞废除科举制度后。科举之途便被废弃了,而读书特别是文学,仍在一定程度上具备参与*、改变自身命运的作用。今天的公*,考察内容包括对 历史 文化知识的掌握,申论的写作,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对考生文学水平的考察。
2. 文学是表白心曲,传达意愿的工具。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刘禹锡的这首《视刀环歌》,把目成心许的暗恋情状呈现出来。当处在暗恋之中,不知如何表白自我时,可以此诗传情。
情诗在人们传情达意时具备日常语言难以替代的作用,达到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而含蓄有节的文字表达,对朋友之间,上下级之间,尊卑之间的交往,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今日国人之粗鄙的一大表现是,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欲求时,非常直露,缺乏一种含蓄文雅的气度,有些言语仿佛出自衣冠禽兽,其人似未尝被文化熏染过。
举个例子,恋爱之中,一方热切思念对方,自己常主动联系对方,时间久了,内心可能有所不平——你就不能主动点儿?你就不想我吗?不要老让我主动,好吗?
周代的人这样表达:“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诗经·郑风·子衿》)
翻译成白话:
现代人这样表达:
虽然这两首诗(歌)内容略有差别,但两首作品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子衿》含蓄委婉,而《我要你的爱》直露奔放,都是文学化的表达,然而前者更为文雅,是经过升华的艺术,而后者略显粗俗,近似于发泄的情欲。前者更具有文学性!
3. 文学是融入 历史 ,丰富传统的津渡。
文学创作是作者进入 历史 的方式 ,屈原被流放到南方,他的诗文就写了曾在南方巡游的舜帝。刘禹锡被贬谪到常德时,便想到曾经流放于此的屈原,并模仿屈原,改造当地的民歌,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竞渡曲》等作品。
文学作品可能促进 历史 的变化,有些作品催生景观的产生 。刘禹锡曾到过的地方,大多修建了与其作品相关的景观:1986年,安徽和县修葺了“陋室公园”;1990年,南京市在石头城旧址上兴建了石头城公园,2017年,常德修建了柳叶湖大唐司马城。
文学作品和作家言行也可能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著精神,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精神,都丰富了我国的文化传统。
4. 文学是抒情言志,表达自我的载体。
诗言志,歌咏言。
这点几乎是常识了,就不作展开了。
5. 文学是自我救赎,坚守自我的媒介。
文学是弱者的职业,在人生低谷,作家用创作突围,以文字自我救赎。苏东坡最伟大的作品,多半在贬谪失意的人生阶段写出。
失意的阮籍,写作《咏怀诗》,追怀 历史 ,把内心的积郁、失望、痛苦倾泻而出。五百多年后,刘禹锡亦步武前贤,写了《学阮公体三首》:
“ 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 。只言绳自直,安知室可欺。 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 。 人生不失意,焉能慕知己 。
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 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 。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刘禹锡一生70多年,有20多年贬谪在地方,如果不是文学,他将怎样安放自己的内心呢?
强弱并非绝对的,强者也有失意之时。处在低谷的强者,也是弱者,文学可能成为他们找到生命新的平衡的砝码。
6. 文学是维护公正,守卫道义的堡垒。
文学是弱者的职业,更是维护弱者权益,守护 社会 公正和人间道义的堡垒。
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古代的士大夫,与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在精神气质上近似。能够超越一己之利害,甚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7. 文学是记录生命,抗拒死亡的利器。
生命短暂,时光飞逝,死亡无法避免。怎么才能死而不朽呢?
《左传》给出了答案: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立德是极为罕见的圣贤们的事业,立功是人中龙凤的帝王将相的职业,而立言则是众多在现实 社会 中缺乏行动*,渴望在精神过度封王成圣者的追求。
何况,相对德业和功勋,文字更能传之久远。文学家通过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自己的生命,传播了笔下人物的生命,也延续民族的文化生命。
8. 文学是丰富生活,滋 养生 命的源泉。
与其他动物一样,人有食色的生理追求。然而,人又不能停留在动物阶段,还应当有一些精神性、超越性的追求和价值实现。这种价值,主要通过艺术、哲学、宗教和文学等来达成。特别是文学和艺术,以较为直观感性的方式,丰富了尘世凡夫们的生活,滋养了被琐碎庸常所消磨的生活。
“只有一个今生是不够的,人还应该有个诗意的世界。”文学便是通往诗意世界的大门!
更多人文精彩,敬请关注:风雅人文观察。
文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有启蒙发聩的意义。
文学是华美而弥久的人类生命与人生之载体。它既蕴涵着人类丰富的人生经验,也浓缩着古圣今贤们深邃的生命体悟。它一直在诱导着人们对于更高层的人生境界之向往与追求,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文学创作人对于人生流程奥秘的领悟。在文学中,人类的 历史 和生命都变得鲜活起来!
因此,文学对人的意义主要有三:
首先,文学对人而言,它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文学告诉了人们,我们生活有什么的意义;
其次,文学帮助我们建立并且确定了人生自我的价值观念;
最后,文学让人们认知而且接受了人生存在世上的意义进行自我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