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3 11:24
共2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2-12 06:23
1、中伏。其特点是“湿热”,仿佛把人置身于一个大蒸笼中,热得让人难以呼吸。之所以中伏最热,那是因为自从入伏后,地面的湿度就变大了,这样每天吸收的热量也就增多了,但是散发出来的却很少。吸收的多,散发的少,随着热量一天天的累积,自然也就一天会比一天热了。而且,在三伏天的雨水也比较多,空气中的水分多,湿度大了,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就好比是一个蒸笼一样,里面在不断的添柴,而热气不断往上冒,这也是为什么三伏天比较闷热的原因。这种情况持续到末伏以后,逐渐就得到了缓解。所以相当于在二伏的时候,气温已经达到了高峰期。
2、进入三伏天以后,由于天气闷热潮湿,也很容易诱发各种夏季流行病,古人在这方面也是总结了一些经验,比如“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同时,在饮食上面,各地也有着不同的习俗,比如在北方就有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饮食习俗。这是因为,面食有促进食欲的作用,而且这个时候新小麦刚刚采收完,用新的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不但营养很丰富,而且还有发汗的功效,可以驱逐腠理之外邪。
懂视网 时间:2022-12-12 06:25
1、其实,最热的应该算是中伏了。因为在民间有着“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是在三九时,而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中的“中伏”。这是为什么呢?进入到三伏天以后,就有着“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和“风速小”的特点。这个期间的温度就真的像是在一个蒸笼里一样,会让人热得透不过起来。其中尤其是在中伏的时候最热。
2、这是因为进入到三伏天后,地表的湿度会越来越大,而且每天还会源源不断的吸收热量,由于地表湿度大,吸收的热量多,但是散发出来的却很少,这样每天地表都会储存很多的热量。同时在夏季的时候雨水也多了,这样空气中的湿度也就大了。这样就好比地球就是一个大蒸笼,而我们就是蒸笼里面的包子。有人在不断向里面添加柴火,这样的状况一直将持续到中伏以后,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三伏天里中伏是最热的了。
懂视网 时间:2023-02-27 16:42
1、中伏是最热的。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今天是今年的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2、“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伏”是隐伏起来避暑的意思。三伏是一年里最热的时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2-27 13:50
在我国的三伏之中最热的是中伏,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的说法。中伏,也叫二伏,是三伏天里最热的一段时间。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起统称为三伏,三伏天也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
简介:
这是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三伏之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十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可能是十天,也可能是二十天,一共就是四十天或者三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