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1 06:3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6 06:58
在古代,有非常多诗人或词人,他们大多都经历了非常多,身上有不少的故事。今天要讲的这位,是词人也是将领,能文能武,在七年级的语文书中,还被称为“词中之龙”,和李清照合称为“济南二安”,他这一生致力于收复国土,恢复山河,他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辛弃疾。
辛弃疾典型的文武双全型人才,在重文轻武的宋代,辛弃疾这种人才是难能可贵的。还有更难得的就是,辛弃疾的文风也是能妩媚能豪放,既能“梦里挑灯看剑”,又能“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大家对于他应该也很熟悉了,都知道他是豪放派,知道他词的特点。虽然他身上有“豪放派”的标签,但这并不代表他除了豪放就没有别的风格。
除了豪放外,他还是一个感情很丰富的男子,也写下了不少婉约的作品。清代的词人曾经评价他的“稼轩词”都十分的妩媚,在他众多妩媚词中《满江红》最为经典。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是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
这是一首闺怨词,闺中的女子跟情郎分别之后,内心离愁的情绪和相思之苦。开头三句用了倒装,“敲碎离愁”在首句,是韵脚的需要,同时也有开篇点明主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动词“敲”的使用能让人体会到主人公内心受到的创伤,而之后的“碎”是结果。
主人公本来就因为跟情郎的分别感到心绪烦乱,这时候刮风使得翠竹发出声响,使得他的内心更加的烦乱了。从翠竹也能看出她居住的周围环境比较幽美,更使得她孤寂、郁闷。这个动词的使用,起到了静中有动,又以动衬静。“离”是整个词的中心,点明主人公情感。
词中每个字都能感受到主人公的相思,这封家书不知道已经看了多少遍,每次看都让人泪流不已,十分伤心。穿上衣服起身,眺望远方,只能看到芳草,漫无边际,路边的垂柳挡住了望向远方的目光,让人更加心烦意乱。这字里行间的柔情,绝对不比李清照差。
他是个喊打喊杀的将军,但是他没有去征战,没有去打蒙古,也没有去抗金,最后居然是靠着一支笔被世人熟知并记住,这是历史的遗憾,但却是文坛的幸运。辛弃疾的词,既有金戈铁马般的悲壮,也有小桥流水的温柔,两者融合,无人不赞叹。就算到了今天,每当提起他的词,依旧朗朗上口。再次回味,仿佛有满腔热血,就好像穿越回那个时空,看到了那个有志气的铮铮男儿。
通过感悟辛弃疾的词,可以看出,他的柔情在于字里行间,有一种真实的美蕴藏在其中。而李清照则更加着重于对于情感环境的渲染。“凄凄惨惨戚戚”,“小楼昨夜又东风”,通过环境的描写将李清照内心的苦闷渲染了出来。
时针说
辛弃疾作为一名爱国诗人,词风既能慷慨悲歌,又能婉约妩媚,豪放堪比苏东坡,婉约赛过李清照。其实对于辛弃疾,我还是更欣赏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迈,但是对与他生活于宋代这样一个时代而惋惜。
假如生活在盛唐时期,相信辛弃疾所取得的成就定当更加斐然。就是这样,一个时代能塑造英雄,时代也能埋没英雄,而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被时代耽误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