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2 04: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4 19:16
流放,也就是把罪犯放逐到偏远地区的一种刑罚。早在上古时期,共工就因为战败被尧帝流放到了幽陵(今北京一带)。可见,我国其实可以算作是流放的发明国。后来欧洲对待犯了罪的王族也都是采取了流放这一策略,比如著名的法兰西皇帝拿破仑。
流放不剥夺人的生命,到了目的地后也不*犯人的自由,特别是古代的流放地贵州、两广、四川,在现在看来那都是旅游胜地,貌似看起来还不错。
但实际上,流放在古代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
这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有限,除了传统的中原地区,王朝的四边区域都是欠发达地区,物质、医疗、居住条件都不适合,像元朝流放就故意将北方人流放到南方,南方人流放到北方,就是为了增加罪犯对气候的不适应。
此外,古人的乡土观念浓厚,即使是像张廷玉这样已经官居清朝首席军机大臣的人,年老了也是宁愿开罪乾隆,也要一心回到安徽老家,为的就是叶落归根。
所以,流放对于古人来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一种残酷折磨,这种折磨远比打几下板子、关牢里几年难受的多。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流放这么痛苦,那为什么古人被判了流放之后,宁可死在流放地,也很少有人会选择逃亡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流放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犯了死罪但被免死的,这种人即使到了流放地也是跑不掉的。《宋史》就记载道:“犯死罪获贷者,多配隶登州沙门岛及通州海岛,皆有屯兵使者领护”,除了被看管,脸上还会被刺字。
另外一种则是罪名较轻的,他们在流放时会有专人押送,但到了流放地后,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即使有当地官吏看管,管理也是很松的,毕竟流放犯那么多,不能24小时盯着你。
那么为什么这类人也不选择逃走呢?其实原因无非下面这3个。
1、不划算。流放虽然九死一生,但还有希望等到特赦或者大赦。比如宋朝的苏轼,在被流放到海南儋州后不久,就被宋徽宗特赦,调为廉州安置,后来又赶上宋徽宗大赦天下,官复朝奉郎。
所以,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因党争失利被贬的朝廷大员,他们一旦选择逃亡,就意味着罪加一等,即使等到了大赦,也不在被赦免之列了,只能一辈子亡命天涯。相比之下,安心服役或许还有一线与家人团聚的生机,毕竟古代的大赦还是很频繁的,新皇帝登基、太子降生或者某地发生自然灾害等等,都会大赦。比如宋徽宗在位26年居然大赦了26次,平均每年一次。
2、怕连累家人。古代常常聚族而居,一大家子常常住在临近地区,如果被流放者逃亡,那么流放地的劳役官在发现后,会及时上报,朝廷抓不到你,就会对付你的家人,这也是很多流放犯最忌惮的地方。
3、死亡率高。古代交通不便,流放地更是崇山峻岭,烟瘴遍地,选择逃亡无非两个地方,一个是啸聚山林,一个就是逃亡塞外他国,但这两个选择难度都很大,单打独斗死亡率很高。
像明朝就是把流放犯安置到各地卫所服军役,就算你想逃走,两条腿也是跑不过卫所官兵的战马的。而清朝做法更狠,流放犯往往被划给当地的八旗为奴,这样一旦罪犯逃亡,都不用等朝廷追捕,当地八旗自然会全力去抓你,毕竟对他们而言,流放犯就是他们的免费劳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