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原因?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0 19:29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0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从夏商周以来,教育就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发展。到了春秋时期,教育已经开始从有钱有势的群体,逐步向普通百姓渗透。在那时,国民已经形成“士、农、工、商”4类,而且,士已经成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群体,在阶层中排在首位,接受过教育的百姓子弟也有机会上升为士。可见,当时人们对受教育而成为“士”非常重视。当然,士就像现在学生的学位有学士、硕士、博士之分那样,也是分等级的。
教育使人类进步
古之学者必有师,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依存的。古代,把受教育的人称为士,那么,教师当然也在士列。也就是说,自古以来,受教育的人群与从事教育的教师,大都属于士,比较受人尊崇。然而,由于古代经济很不发达,所以受教育的人并未像现在这样普及。我国除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外,又为大部分未成年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的学习机会,高中、大学、研究生教育等,现在也非常普及。
可以说,现在的教育普及程度,远远超过近代、古代,是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所以,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然而,在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个别孩子的家长,却忽略了自身教育与榜样作用,观念有些落后,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教育不好,自然是学校不好,或者老师不好。当然,肯定会有这方面的原因,那么,家长的教育就可以忽视吗?所以,千万不要把重视教育搞成伪重视,只重学校教育而轻家庭教育,这样肯定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目前,一些教师已经被沦落到教书匠的地步,只能教,却不敢严管。正如古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所说的那样: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所以,以身作则,为孩子顺利接受教育带个好头,也是非常重要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1
1.教育万能论
“教育万能论的思想可以追到柏拉图。” 但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唯物论者,爱尔维修。教育万能的论的核心观点是教育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否认遗传对人的成长的应有作用,维修认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是万能的,他甚至还能创造天才”。可见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的核心思想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具有一定程度的乌托邦的色彩。
2. 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1960年12月。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第七十三届年会上作了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这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舒尔茨认为。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源泉,其作用是远远超过被看作实际价值的建筑物、设施、库存物等物力资本的。因此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投资活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
3. 筛选假设理
论筛选假设理论又称文凭理论,代表人物为伯格,他针对文凭膨胀,过度教育,高失业率等社会问题,对人力资本理论进行了质疑。伯格认为教育就是一个筛子,来区别不同的人的不同的能力,另有学者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过度教育等问题提出了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促进经济增长的说法是错误的,教育的作用不在于提高人们的认知水平,而是对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
4. 劳动力市场理论。
这一理论在1960年代对城市低收入人口的经济研究中产生。认为,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与工资关系分析的基本前提不正确,关于教育水平与个人收益成正相关的论断不全面。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内部结构,对于个人收益的重要影响。
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核心观点:一。劳动力市场是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的及主要劳动力市场和饲养劳动力市场。二。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具有工资高、条件好、就业稳定、有保障、有晋升机会、权利平等、管理有序等特点,三。次要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工作则往往是工资低、待遇差、就业不稳定、条件恶劣、要求苛刻、晋升机会少等特点。四。两个市场之间具有相对的封闭性,他们之间的人员很少相互流动。例如一般而言,主要劳动力市场中雇佣男性,有工作经验的人,白人以及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的比例高。而次要劳动力市场雇佣女人,年轻人,有色人种以及受教育的水平比较低的人的比例比较高。因此,一个人的工资水平主要取决于他在主要劳动力市场还是次要劳动力市场,与教育程度本身并不直接相关,教育只是决定一个人是在哪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1
现代人对学历教育的重视程度是非常高的,他们会通过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学习,再通过高中三年的努力。通过高考,拥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只要自己完成了学校的所有学习任务,就可以接受学历教育所给的学历证书,在社会上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从而使自己拥有更好的发展路线。
人们之所以对未来充满期待,就是因为未来是未知的,人们并不清楚在未来的某时某刻,自己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亲手塑造自己的未来,而通过各种各样公正的平台,就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虽然说现在有不少人可以通过父母的帮助拥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发展路线,但是这并不代表自己也不能拥有这样的发展路线,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愿意通过学习,通过努力使自己拥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强的能力,那么就可以拥有更好的发展路线,给自己更加宽广的一片天地。
学历教育的存在确实对人们有很大的影响,一开始人们可能会因为身体和家境方面的某些原因,没有办法和其他人获得相同的待遇,但是只要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愿意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那么时间会给予自己更加公平的回报。在接受高考这种公平性的考核中,自己就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进入更好的平台,再通过努力进入更好的阶层。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2
事实上,不止中国人,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整个儒家文化圈都极其重视教育。
汇丰银行(HSBC)对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还显示,从小学到大学,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平均教育支出达到了4.4万美金(约合30万人民币)。
在这份排名中,除了阿联酋和美国,位居前列的基本都是华人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香港的父母们以13.2万美金的教育支出位列第一,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分别以7万、5.6万、4.3万美金排到了第三、第五和第六。
说到底,以儒家文化为底色的文化圈,重视教育,舍得在子女身上投资。
日韩自不必说,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亚洲的家长们每年为孩子补习的开支达百亿美元以上。
报告估计,韩国的补习开支相当于公共教育开支的80%;仅在2010年,日本的家长为孩子支付的补习费就高达120亿美元。
而被称为“家教大国”的新加坡有一个词叫“kiasui”,它来源于福建方言,意思是“怕输”。
由于竞争压力大,这种“怕输”的文化深入到新加坡人的骨髓之中。
从小家长们就紧盯着孩子的分数,课后为了不让孩子落于人后,还花钱给他们报各种辅导班。
除了重视分数和课外补课,父母们还不忘培养孩子的兴趣特长来提高竞争力。
大量的课外投入也成为拉高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的主要原因。
以儒家文化为主的东亚文化圈,为何如此重视教育?
不得不说,这与我们的传统有关。
儒家创始人孔子本身就是一位教育家,他首创私学,提倡“有教无类”,大大扩大了教育的范围与对象。
机缘巧合也好,历史的选择也罢,自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作为正统思想,从此在中国思想界树起了绝对权威。
后世即使偶有衰落,也终有士人扛起恢复儒学的旗帜,终奉儒学为正统。
而儒家一向也把教育尊为上位,重视教育的功能性与目的性。
隋唐以来,科学取士,平民通过科举可以封侯拜相,这也保证了普通农民阶层,只要认真读书,就可能凭借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6 14:53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