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9-10 18: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2 03:04
中医系的前身是原恩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于1958年随恩施医专的诞生而成立。同年开始招收中医专业学生。70年代,湖北中医学院恩施分院与恩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合并后,中医药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除了招收普通生外,还先后举办了多期中医药人员理论提高班和西学中培训班,为鄂西地区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技术人才和中医药专门人才。197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从1979年开始恢复中医专科招生,在各级*和学校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对中医专业的师资培养,教学设备,课程建设等绪方面,给予了较大投入,并于1988年正式成立中医系,1994年经省教委批准,开始开办中药学专业。从此,我系走上了中医、中药教育全面发展的轨道。1998年原恩施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合并到湖北民族学院,合校后为我系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1998年秋季开始中医学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的本科教育,2001年又开始招收中药专业本科,2006年我系又开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教育,使我系的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中医系下设中医基础学教研室,主任朱云超;针推骨外教研室,主任刘哨兵;中医临床教研室,主任姜锦林;中药基础课教研室,主任殷智;中药专业课教研室,主任文德鉴;中心实验室下设中药饮片室,腊时标本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炮制实验室,针推骨伤实验室等7个教学实验室。另有一个系所合一的中医药研究所。
中医系现有在编教职员工30多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1人。湖北省中青年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北民族学院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6人。
从1958年以来,我系为国家培养了1400多名医药专门人才和西学中的中西医结合人才。为我省,特别是鄂西山区毗邻的湘渝川黔周边地区的医药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在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我系办学思路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教学管理和办学水增逐年提高,尤其是经过1999年秋季学期,全系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自查自评以来,有力地促进了我系两个专业办学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已形成专科、本科,硕士与博士研究生的多层次办学格局。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医疗系是医学本科教育的主干系之一,于一九九八年底组建了新的医疗系,实行院系一体(附院与医疗系一体)的管理*。院长兼系主任,医疗系下辖一个系办公室和八个教研室,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包括麻醉与急救医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五官科学、护理学、皮传心学(皮肤病学、传染病学、心理 学)教研室。同时还有医疗、预防保健、后勤等管理和业务机构作辅助单位,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2001年12月成立二级学院后,医疗系仍存在,八个教研室不变,日常行政及教学管理属以
学院负责,教师仍属附属医院管理。
附属医院 办院方针是——科技兴院、特色立院、教学促院、质量强院、以法治院 、勤俭办院。属附属医院是恩施州唯一的一所高校直属附属医院,附属医院位于恩施市土桥坝,是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正县级事业单位,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附院分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设有内、外、妇产、儿、眼、耳鼻喉、口腔、皮肤、中医、急诊、麻醉、物理康复等临床科室,有CT、放射、检验、功能、病理、胃镜、药剂、供应室、手术室等医技辅助科室,有6个特色专科,22个专家门诊。
医疗系办学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突出一个中心,立足本科办学,加强主干课程,狠抓三基训练,提高临床技能,服务基层单位。
医疗系教学工作思路是——正确处理教学、医疗、科研三者之间的关系,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以医疗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增长带教学,以临床教学促医疗,做到教学、医疗相长;积极开展教学和临床科研,提高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增强办学能力;以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为主,预测市场需求,积极开办其他长、短线专业, 并努力创造条件,争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加强诊断学和外科学总论课程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为基层与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单位培养基本功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高现代医学知识水平与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医疗系、附属医院现有在册职工219人,其中高级职称46人,中级82人,医学硕士8人。专职编制教师73人。年龄结构:教师年龄在35岁以上的教师30 人(41.1%),35岁以下43人(58.9%)。学历结构:医疗系73人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0.7%(其中研究生学历11%),承担临床医学本科、中医学本科、高护本科及成教医学专业的临床理论与实践教学任务,每年教学时数达5千余学时。几十年来,为省内及周边省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尤其是基层医疗单位,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实用性高级卫生技术人才。
医疗系在承担临床教学任务的同时,还承担附院的各项医疗保健和科研任务。医疗、教学设备较为先进,拥有德国西门子公司产全身CT、意大利产Bellco 及日本产血液透析机、日本产PENTAX-EPK700电子胃镜、500mAX光机及激光治疗仪、新一代血球记数仪、全自动酶标仪、美国产多参数监护仪、 SD30型呼吸机、胎儿监护仪、多功能麻醉机、动态血压监护仪、颈颅多普勒、奥林帕氏冰冻切片机、彩色B超、放免检测仪PCR基因扩增仪、奥林帕氏显微镜、高精度分析天平、血液流变仪、美国产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30余台(套)万元以上的设备,价值700余万元。添置临床教学设施、教学模型和视听材料、光盘。数字摄象机、数码相机、光盘刻录仪、图象扫描仪、彩色打印机等,购置了10台心肺听诊模型。在医疗业务方面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下颌骨切除手术、食道癌切除、颅脑手术、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术、闭塞性脉管炎动静脉转流术、肝叶切除术、*海棉体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及手术治疗阳痿、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西医接合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症、胰十二直肠切除、血液透析、激光手术治疗等手术项目。有效地保障了恩施自治州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教学带来好处。
医疗系系先后承担了省级科研项目20余项,州级7项,主编、参编或协编学术专著和全国医学专科教材20余部。在全国各类刊物发表及学术会议上交流文章 500余篇。以我系教师为骨干的科研小组研制的“接骨膏”获国家卫生部表彰,“Y型双腔洗胃器”获国家专利,“茵陈、赤芍等对家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病灶的消退作用及机制研究”、“碘水剂超声雾化吸入支气管造影方法研究”、“肾脏病患者血、尿硒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等科研成果,经省级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分获九九年度恩施州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鄂西0——14岁土家族儿童哮喘流行病学研究”及“固本健脑液的研制”获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专业建设:医疗系主要负责临床课程的后期教学。根据医疗卫生用人市场需求,2001年新设置护理学本科专业。
课程建设:医疗系课程建设重点为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主干专业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其中,诊断学与外科学总论是建设的重中之重,优先建设。课程建设是医疗系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有2门课是院级重点课程,拟在两年内建成建成2门省级重点课程。
学风建设:每年举行了临床医学知识竞赛、二十余次学术讲座。竞赛溶知识性、启迪行、趣味性、竞争性于一体,通过竞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意志。扩充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医学生对学医的浓厚兴趣。
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强临床教学科研力度,各主干课程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式教学方法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严格按照“教学五环节”实施教学工作,结合卫生部职业医师考试要求,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医疗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较多工作。修订了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大力加强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教育,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增大见习实验课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技能为目的。
狠抓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临床病例讨论为先导,进行讨论式教学,最大程度地培养了学生自学习惯,提高了自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受到了充分的临床思维方法的训练。在教学中始终强调教书育人。严格遵守教师行为规范。
教学管理建设: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了《青年教师试讲制度》、《听课制度》、《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和各项奖励制度等。进行了期中教学检查、专家听课、检查备课笔记、教案和教学进度等,了解课堂授课质量;同时通过学生座谈会和教学日志学生情况反映栏,确保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