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3 07:30
龙山时代的先民们,将陶土经过无数次的陶洗之后,用沉淀的细泥粉作坯,经过快速旋转的轮制和手工分块制作程序,然后分块衔接而成器皿。接缝处以细泥抹光,待半干时再加工修整磨光,后装进窑里焙烧,这类陶器的火候高达摄氏几百度甚至到千度左右,所以质地坚硬。在烧制后期封窑严密,用烟熏法进行渗透、碳化,烧成的陶器呈漆黑色。1973~1981年,山东临沂相公镇大范庄遗址先后出土一批龙山文化典型器物,器形有杯、鬶、甗等。其中5件蛋壳黑陶镂孔高柄杯,为饮酒器,均为泥质黑陶、轮制而成。器表漆黑光亮,器壁薄如蛋壳。其一,高14.5cm,口径10.1cm,宽沿侈口,杯柄间束腰稍粗,台阶形圈足,柄镂四排锥刺状孔,重69.2g;其二,高18.8cm,口径9.4cm,宽沿侈口,颈腹间突出棱纹一周,腹下部和柄部均遍布阴线纹,柄部镂五横排竖长孔,每排7孔,细束腰,喇叭形圈足,重80g;其三,高16.8cm,口径9cm,宽沿侈口,直腹折角,细束腰,柄镂四横排竖长孔,台阶形圈足,重97.6g;其四,高14.8cm,口径9.9cm,宽沿侈口,直腹圈足。高柄呈筒状,上镂三竖排三角形孔,重71.5g;其五,高15.3cm,口径10.9cm,宽沿侈口,直腹,台阶形圈足,柄部镂三横排锥刺状孔,重97.5g。
1960年山东潍坊姚官庄的遗址中发现并修复的三件蛋壳黑陶杯,是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蛋壳黑陶器。这种陶器,陶质细腻,器壁均匀,造型优美,漆黑光亮,薄而竖实,器壁厚仅为0.5~1mm,薄的程度类似蛋壳,故称为“蛋壳陶”。其中一件是高17cm,口径11.9cm,大宽沿外折,与杯口*,边沿微向上略高于杯口,下部杯柄作圆筒形,下收成圜底。杯身套在一个敞口、圈足的杯形器座上,饰凹弦纹数道。另一件蛋壳黑陶杯高12.4cm,口径11.3cm,宽平沿,筒形腹,下接豆形杯座,座上有透雕组成的宽带纹饰。还有一件蛋壳黑陶杯也是高12.4cm,口径14.2cm,陶杯有两部分组成,杯身宽平沿,圜底,套入杯座中,杯座类似豆状,并有透雕及刻画纹饰。这种蛋壳黑陶的发现,充分反映了龙山时代的先民们制陶手工业的发达和陶工们的丰富经验和精湛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