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召南·麟之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9 08:1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21:10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这是一首赞美晋国王侯子孙的诗。十五国风开头的两篇,是《周南》和《召南》。“周”“召”二字接连出现,在周代文献中极为常见,如西周居有大功的“周公”“召公”,“周”“召”是周代两个重要的系谱支脉。周公的封国在鲁,召公的封国在晋,可是《诗经》中没有“鲁风”,没有“晋风”,却有“周南”“召南”。一种说法是:“周南”指的是鲁以及鲁南方的众多小国,“召南”指的是晋以及晋南方的众多小国,是这些区域里流行的歌谣。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南”字并不是南方的意思,而是指称一种歌唱的形式,主要是以合唱的方式来表现的。
这首诗就是以合唱的方式,复沓回旋,反复咏唱。诗人视线从麒麟的蹄子开始,接着抬头看到麒麟的额头,再到仰头看到麒麟的角,赞美的层次一步步升高。相应的赞美的对象也慢慢扩散,从个体的公子,扩大到家中的兄弟,再扩展到全体家族成员。最后均以“于嗟麟兮!”结束,起到一咏三叠的效果。
“麟之趾”,直译就是麒麟的蹄子。在炎黄民族的原始崇拜中,有一种灵异之物,它就是麒麟。传说伏羲氏教民“结绳为网以渔”,蓄养家畜,促进了社会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天授神物,麒麟出现。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描述麒麟:它长着麋鹿一样的身体,牛一样的尾,马一样的脚,黄颜色,圆蹄子,一只角,角顶端有肉。它的声音就如黄钟大吕一样,行步端端正正,游走一定要选择地点,审视清楚而后居处,不踩踏生虫,不践踏青草,独处独行,不与别的动物同行,不会落入陷阱,更不会遭遇罗网,这种动物只有在国君圣明的时候才会出现。
用麒麟来比喻公侯的子孙,这是极高的赞誉。麒麟巨大威猛的蹄爪,不肯践踏一草一木。诚实敦厚的公子,仁慈地爱护平民百姓,你就是我们心中慈厚的麒麟。
麒麟漂亮的额头,蕴藏着神奇的智慧,能够避免一切危险。睿智明理的贵公子们,团结友爱化解矛盾,带给人们安定的生活,你们是我们心中灵智的麒麟。
麒麟神奇的麟角,是圣灵的标志,显示着祥瑞和威仪。仁德高贵的公侯子孙,安邦殷民,带给人民幸福和吉祥,你们是我们心中赐福的麒麟。
这首诗反映了人们祈求麒麟降临,赞美在明君贤臣的管理下,国泰民安,期盼贵族阶层以仁德安邦,以厚慈殷民,展现了人们对吉祥平安生活的追求。在古代,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能祈求君王的仁慈,王侯公子的贤德,以及神兽,神灵的保佑,赐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