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3-04-09 04: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19 00:43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发言稿,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一、对现实...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发言稿,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一、对现实与虚幻的描写是双向的 《儒林外史》对现实与虚幻的描写是双向的。
2、这个双向,一个指向现实,即向传统的思想武库寻找医治现世的良方;一个指向虚幻,即与现实决裂而且向传统挑战的迷茫。
3、“文行出处”,厌弃“功名富贵”是《儒林外史》中正面人物的基本品质。
4、他们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5、作品开宗明义就写了一个王冕,他刻苦自学,他不求官爵,不事权贵,卖画过活。
6、其意在“借名流隐括全文”,犹在读者面前竖起一面明镜,这面镜子也就是作者向传统的思想武库寻找医治现世的良方,书中那些接踵而至的人物,一个个在王冕这面镜子面前原形毕露。
7、作者生活的年代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民主观念,影响着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使笔下的某些人物闪射出近代民主思想的光辉。
8、二、用写实与夸张手法相结合来揭露现实的虚伪性与欺骗性 《儒林外史》真实地再现了一代儒林生存的*,马二先生,一个被科举制度弄得不知所以的受害者,却无比坚信科举乃天经地义的人生头等大事。
9、范进,一个年年参加科考,历经几十载的,却一再落第,当穷其一生而高中之时,竟喜极而疯。
10、王玉辉,把鼓励女儿殉情,当做青史留名的“好题目”,又在女儿死后悲悼落泪而不得已外出。
11、高尔基说过:“艺术的目的是夸大美好的东西,使它更加美好;夸大坏的――仇视人和丑化人的东西,使它引起厌恶,激发为的决心。
12、来消灭那庸俗贪婪的小市民习气所退成的生活中可耻的卑龌龊。
13、”《儒林外史》通过冷静的描述,极尽可能的夸大,在写实与夸张之间的强烈反差就会使人一看便知是无稽之谈,充分显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荼毒。
14、 三、以写实手法讥讽世态人心 《儒林外史》的写实手法虽冷静、平实,但行文极具分寸感,描绘了世态人心。
15、作品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行来塑造性格,作者的写作目的隐藏在人物的言行举止中,这种通过人物活动“直书其事,不加断语”展示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的手法。
16、正如鲁迅先生曾说“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
17、作品完全是事件场景的客观描述,通过细节描写指向人物的内心世界。
18、如周进从“哭了又哭”到“说说笑笑”。
19、把一个对科举抱有幻想而又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这细节描写反映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前后一对比讽刺效果自然呈现。
20、扩展资料:《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创作主要运用了纪实、剪辑、集中、综介、变形、理想化等方法,并呈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21、吴敬梓以生活中的人物原型为基础,运用这六种创作方法,创作出了高士土冕、名士杜少卿、真儒虞育德等富有光彩的艺术形象。
22、然而在吴敬梓将生活中的人物采撷到作品中,将生活原型创作为艺术形象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是对真儒虞育德、庄绍光等理想人物的塑造上,表现出不重才学重品德的倾向。
23、 在人物塑造上,《儒林外史》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24、作者塑造人物形象以真实为最高原则,即按照人物所处的特定情景,写得符合真情实理。
25、就是反面人物也常有可取之处,而不是脸谱式描绘。
26、小说中许多人物性格处于流动发展状态,和现实生活十分贴切。
27、如范进、荀玫因地位升迁而变异,匡超人、牛浦郎因受环境污染而变色。
28、吴敬梓笔下的人不是定型的,也不是单色的,而是杂色的。
2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林外史。